魏然森

魏然森 :男。1966年8月出生。山東省沂水縣人。早年讀過5年國小1年國中。14歲輟學開始務農,給生產隊放過豬、放過馬。1984年參軍。1996年畢業於遼寧文學院。1998年春從部隊轉業。現從事專業創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臨沂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然森
  • 出生地:山東省沂水縣
  • 出生日期:1966年8月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遼寧文學院
  • 代表作品:《浮塵》
  • 性別:男
主要作品,附錄一,引 子,、祖父的故事與文學夢起,沉著冷靜與用生命寫作,低調真誠與經典陳述,附錄二,《浮塵》,《白妖》,《四門洞》,《中年李逵的婚姻生活》,《滄浪村莊》,《越位》,《錯位》,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七部:
《浮塵》(《沂蒙九歌》再版本。春風文藝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白妖》(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年5月版)
《四門洞》(華藝出版社2000年6月版)
《紅塵客夢》(2007年6月《十月·原創長篇小說增刊V》)
中年李逵的婚姻生活》(花城出版社2006年3月版)
滄浪村莊》(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年8月版)
《越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版《紅塵客夢》單行本)
《錯位》(民眾出版社2010年8月版)
《家族秘史》(《四門洞》再版本。貴州出版集團、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版)
《中年婚姻》(《中年李逵的婚生活》再版本。貴州出版集團、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版)
散文集二部:
《在你的目光里》(廣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寂寞一座山》(黃河出版社2002年8月版)
電視劇一部:
《大公社》(22集。又名《激情燃燒的鄉村》山東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等)
電影二部:
《平民法官》(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節目中心等)
《天堂有你更美麗》(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節目中心等)
《白雪英雄祭》(濟南出版社,2014年2月,最新長篇小說)

附錄一

夢想,在低調與真誠中實現
——盤點作家魏然森的文學之路與創作風格
劉海洲 萍 子

引 子

十多年前,魏然森曾為他的書房寫過一篇散文,叫《靜心齋記》,文章中的這樣一段話讓人很是動容:“……《漢書》出‘靜言’,外巧內嫉,諭宦途多狡詐;然森得‘靜心’,平浮去躁,求作文有佳境。俗世喧喧,樹欲靜風不止;人妖混混,子求正何其難。然德馨必心靜,有大境則如佛。豈不知君子之謂君子,異於小人;聖人之謂聖人,凌於俗世。予輩小可,大境安求?君子聖人,豈敢妄類!唯謁心趨靜,苦作文章。不慕仕宦顯赫,不苟鴻儒往來,筆為布衣而操,盡述白雲蒼狗。”透過這段話我們看到了一個冷靜的魏然森,一個恬淡的魏然森,一個作文作人都講求真誠而又不慕虛榮的魏然森。所以,準備提筆寫寫魏然森的時候,筆者的腦子裡就蹦出了這樣的標題:《夢想,在低調與真誠中實現》。

、祖父的故事與文學夢起

魏然森1966年出生於山東省沂水縣西北鄉。在這個群山環繞,土地貧瘠的地方,他的童年因為父親的過早離世而極盡蹶跌。但是,慈祥的祖父卻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魏然森的祖父曾是全國第一家共銷合作社——“沂蒙供銷合作社”的創始人之一,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建國初期,老人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老人早年就讀於私塾,有著很深的古文功底,不僅在書法、中醫方面有著較高的造詣,還對中國古代史有著很深的研究。1966年,老人因政治原因被迫辭職回鄉務農,但是喜好看書的習慣卻一如既往。他偷偷珍藏了《史記》《資治通鑑》《春秋》《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紅樓夢》《聊齋志異》《山海經》等幾十部古典名著,每至深夜,老人就在油燈下細細地研讀,高興時還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據說,老人曾想整理一本《讀史札記》,可惜,出身於地主家庭又入過國民黨的的他“文革”中不斷地遭受打壓,後來,那些名著也被搜去焚燒了,再加上生活的窘迫和身體的多病,他的願望終是沒得實現。
魏然森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這對魏然森的祖父打擊很大,一夜之間,這位本就歷盡苦難的老人鬚髮皆白,甚至抑鬱成疾,一度精神失常。但是,對於從小長於身邊的孫子,他卻更加疼愛了。魏然森曾在《祖父母墓志銘》中寫過這樣的話:“終得為寶玉,翼翼於掌心。有饈盡吾食,有衣盡吾身。三冬懷中暖,五夏送涼蔭。”由此,老人對孫子的深重之愛可見一斑。
但是,老人給予魏然森最多的,還是文學的滋養。
似乎是從魏然森懂事時起,每到大雪封山的冬季,老人一邊喝茶,一邊給他講《小八義》《大八義》《楊家將》《岳飛傳》《呼延慶打擂台》《薛里征東》等通俗歷史故事,同時也講《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封神演義》等古典文學名著。一個講得繪聲繪色,一個聽得如醉如痴。到魏然森十歲左右的時候,老人已給他講完了幾十部經典傳奇故事和文學名著。為他後來成為優秀的小說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是他把傳統小說的故事性發展演繹到一種極高的經典之境的重要前提。
真正的文學夢開始於1979年,那一年魏然森12歲。那時候,為了求得好的生存環境,祖父帶領全家去了東北。在廣袤的東北大平原上,魏然森第一次讀到了現代小說——著名女作家楊沫的《青春之歌》。那是魏然森用自己的國小課本跟一位鄰居換來的。他如獲至寶,反覆研讀,不止一次地為林道靜的命運所打動,也產生了以自己的家庭經歷為背景寫一部長篇小說的強烈願望。但是,國中唯讀了半年就因家庭困難而輟學的他,那時還缺少各方面的足夠準備,所以,雖有願望卻未敢動筆。
1982年,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社會形勢不斷好轉,很多冤假錯案得到平反,所有“地富反壞右”都得到了摘帽。魏然森的祖父也在其中。於是,懷著對故鄉的深深眷戀,老人攜帶全家又回到了故鄉沂水。
這一年,魏然森讀了鐵凝的獲獎小說《喔,香雪》,心靈的震顫中,他第一次拿起筆,摹仿這篇小說寫出了他的處女作《唉!雪妹》。這篇小說他沒敢拿出去發表,但卻開啟了他的文學之門。此後,他用賣大蔥、賣豆腐賺得的錢買了大量現當代作家的作品進行研讀。並且熟背了《李白詩選》和《毛澤東詩詞》。為今後的創作再一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4年冬天,魏然森參軍了。新的生活環境讓他獲得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和平台,他開始廣泛地閱讀和學習,並為彌補學歷的不足,自學了大學中文系的全部課程。1987年,他終於發表了有生以來的第一篇小說《遺訓》,此後又陸續發表了中短篇小說《初冬》《六月·七月》《今夜沒有月亮》《光棍黑屋和那狗》,以及大量的散文、散文詩,並多次在全國性徵文中獲獎(儘管這些獎他現在不好意思提及),文學的夢想終於揚帆起航了。

沉著冷靜與用生命寫作

文學對於魏然森來說,是宗教,是信仰,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他是一個清醒的人,從來沒有覺得作為一個作家有多么偉大,更不會走火入魔般地沉迷於文學之中孤芳自賞。但是,為了文學他敢於承受一切痛苦與折磨,能夠背負一切需要背負的重量與壓力。用他的話說,就是用生命去寫作。這是一種追求,也是一種境界。
全國著名語文教育專家方圓曾經寫過一篇關於魏然森的文章,叫《沂蒙山的野酸棗》,我們不訪借用其中的部分文字來透視魏然森是如何用生命寫作的——
“創作第一部長篇小說《浮塵》時,魏然森在兩年時間內每天晚上只睡不足5個小時的覺,作品前後寫了三稿,還沒等出版,他就得了抑鬱症,此後長達十幾年他都被嚴重的失眠、心悸、多思多慮所困擾,直到現在才有所好轉。”
“創作第二部長篇小說《白妖》時,魏然森被部隊推薦到一所文學院進修,他利用寒假騎著一輛破腳踏車深入到沂蒙山區採訪,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跑了幾十座發生過重大戰事的山崮,訪問了近百位老傷殘軍人,作了五大本日記。此後,又翻閱了百餘萬字的資料。進入創作狀態時恰好又是冬天,當時,他一家三口住在一家工廠的大雜院裡,一間僅有12平方米的房子,裡面放了幾樣家具一張床就再也放不下一張可供他寫作的桌子了,沒辦法,從文學院請假在家寫作的他只好在一間小倉房裡寫。小倉房四面透風,想在裡面生個爐子又怕煤氣中毒,他只能咬著牙挨凍。他每天晚上要寫到下半夜三點多,儘管穿著厚厚的棉褲,雙腿還是凍得失去了知覺,上床後要暖和一兩個小時才好受些。幾個月下來,他得了嚴重的關節炎,現在,天氣一變他就雙腿疼痛,有時甚至疼得無法行走……”
“2000年6月,魏然森又出版了他的第三部長篇小說《四門洞》,進行這部作品的第三稿創作時,他因重感冒引發咽喉炎急性發作,而且長達三個多月病情一直沒能緩解。但他為了趕進度,白天忙於單位的工作,夜裡一邊咳嗽一邊敲電腦,一晚上寫八千字,一晚上吐大半小桶血痰。作品要出版的時候,他被醫生懷疑咽喉部有惡性病變而住進醫院作了扁桃體切除手術。由於手術時割破了大血管造成大出血,他在8天的時間裡一口水沒喝一口飯沒吃,只靠打吊瓶維持生命。但是,當出版社把這部作品的清樣用快件給他發來後,他還是堅持著校對了兩遍才讓妻子寄走。筆者曾親眼目睹了他艱難地趴在床上校對的情景,那樣子著實讓人唏噓。”
以上幾段話只是粗略地記述,其實,魏然森為創作所付出的艱苦努力還有很多很多。
瀋陽軍區司令部的老首長朱寶太是魏然森的恩師,也是忘年交,他在給魏然森的散文集《寂寞一座山》所寫的序言裡說:“在與然森同志的相處中,我常為他那種鍥而不捨的拼搏精神所感動。這個參軍前唯讀過六年學的青年人,對文學有著超乎尋常的迷戀,他把人生的目標定得很高,他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他要成為作家,於是他就做著比別人多出十倍百倍的艱苦努力。他知難而進,不怕挫折,以一種罕見的毅力向著理想的終點挺進。”
春風文藝出版社的資深編輯、著名評論家鄧蔭柯先生也是魏然森的良師益友,他在給魏然森的長篇小說《白妖》所寫的序言裡也說:“魏然森是一個肯吃苦敢拼搏又非常謙虛的好青年。這是他走向成功和輝煌的重要內因。”
賈平凹曾說不拚命就出不了好東西,魏然森何償不是這樣想的呢?文學的夢想,每一步都浸透著他苦澀的汗水,每一步都飽含著生命的沉重付出。

低調真誠與經典陳述

魏然森自幼即承祖父家訓“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實實做事”,故而他做人低調真誠,對應於文學創作,也表現出了傳統、沉穩的經典風格。他講故事,表達生活,皆以真誠的情感和筆觸,不慕榮,不尚虛,不弄險,不走歧路小徑。
讀過魏然森小說的朋友都說他的故事好,小說即是說話,“話有三說,巧說為妙”,魏然森的小說喜歡以一個大故事來說人和人的那些事兒,並經常以龐大綿長的雙線結構來結撰故事,如《四門洞》、《中年李逵的婚姻生活》等,都堪為雙線結構經典故事之典範。作家還喜歡在激烈的衝突中令人性突然回歸和降臨,很多小說的結篇,會呈現一種看似剎不住的爆炸或毀滅的驚人力量,看似難以收場,卻是戛然而止,人物在極困之中驀然踏向一條傳統的道德精神之路。《越位》和《中年李逵的婚姻生活》等篇實為代表。但無論怎樣的故事和衝突,他的全部作品無不充溢著一種“土地的熱度,人情的暖流”( 陳應松《為劉光林新書序》),在經典的陳述和表達中,見出誠重風範。
魏然森和賈平凹都算是“農裔”作家,他們的文學現象有著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對於山鄉題材的偏愛,對於城市文人困境的描畫,甚至他們的“寫給妹妹的一封信”,感情表達都是驚人的相似。但他們又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賈平凹在86年之後的小說創作中,基本開始努力消解故事,重視閒筆而使行文搖曳多姿,而魏然森則始終堅持傳統小說的故事設定。搭一根線,掛上很多閒筆的寫法,可令文搖曳,讀下去,令讀者見到風景;沒有閒筆,不消解故事,主筆壯闊的寫法,把人物及其命運堅定不移地栽植於故事當中,讀下去,令讀者見到另一種風景。賈平凹“以語言靈動見長,以立意深廣取勝,以細節有趣迷人” (邰科祥著《賈平凹的心閾世界》),而魏然森堅持傳統小說的精髓“以情節豐富贏人,以性格典型取勝,以環境描寫見長”( 邰科祥著《賈平凹的心閾世界》)。
魏然森的讀者和朋友皆一致認為他有一個“地富情結”。在他的大多數小說中,主人公多是地主或地主的子女,致使當時還不了解魏然森出身的郭慶文先生曾這樣說他:“你老是圍繞地主富農做文章,看來你心裡有個‘地富情結’啊。”這雖然是一句戲謔的話,卻道出了魏然森作品的一個特點,那就是每部作品裡都有他自己或家庭的影子。作家本人作為“地富”後代,在痛定之後,從所遭受的心靈傷害上去反思一個時代,反思一代人,甚至幾代人。作家的感情始終乾淨,並以“以德報怨”的法則處理一切恩怨,始終把農民意識和生活中那些最乾淨最寶貴的東西呈現出來,那就是人的善良的心靈和做人的恕而大德之精神。那個混亂顛倒戕害身心的時代結束了,但那一聲遙遠的嘆息還聞。
賈平凹曾經深有感觸地說:“盛名是搞創作的人企望不已的,一種被承認,一種安慰和刺激。自古文壇名利場,可能許許多多的文學學子開始從文都有成名獲利之想,而一旦進入文道,方覺醒這是一項事業,增加了責任感和控制力。”魏然森在文學創作的漫長道路上,也對文學的責任深有體悟,他有這樣的一段自言:“文學於我不只是工作,更是心靈的傾訴方式。有了文學相伴,我才活得充實、滿足、有追求不完的目標,才體會到了生命存在的真正意義。所以,走在文學的路上,我最想完善的不是創作技巧,而是敘述的真誠。最想得到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自由自在的心靈空間。”世界文壇的現代派任務,即尋找最佳感應世界的人心通道,魏然森走的是一條民族的傳統之路,到達的卻同樣是心靈永恆的殿堂。
找到並堅持自己的聲音和語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歌德是人類歷史上極少數的盡情釋放出了全部創作才華的大文豪,魏然森經歷了數十年的創作砥礪和沉澱積蓄,生逢盛世,人生當年,也已達到了秋光灼灼才華釋放的創作佳機,默默無聲低調真誠,此後及將來,必有更多更重要的作品在期待當中問世。

附錄二

魏然森主要長篇小說評介

《浮塵》

春風文藝出版社1994年出版。作品通過一個地主家庭在“文革”中的苦難命運,表現了新中國成立後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那個特殊年代裡,沂蒙山農民的真實生存狀態。頌揚了苦難中仍然爍爍閃光的人性之美。作品原名《沂蒙九歌》,再版時改名為《浮塵》。這是魏然森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發行量達20餘萬冊。評論家雪龍曾說,《浮塵》是當時“所能看到的最真實而具非常獨特性的小說,是最能引起人們心酸而發出苦澀微笑的嚴肅之作”;著名評論家李作祥先生則說“這是一部反映農村生活最原汁原味的作品,是九十年代最能打動人心的鄉土文學作品之一”。

《白妖》

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年出版。這是一部帶有濃郁地域文化色彩和隱喻意味的作品。作者用質樸沉鬱的文字,再現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沂蒙山區那段社會動盪、戰爭頻仍、民心不安的歷史歲月,描繪了一幅由鮮血、熱淚、英雄悲歌和民族豪情浸染的多彩畫卷。著名評論家鄧蔭柯曾這樣評價:“在為數眾多的以抗日戰爭為主要背景的作品中,《白妖》展露出了它的個性色彩和不可重複性,是值得注意和稱道的一部優秀作品。”

《四門洞》

華藝出版社2000年出版。這同樣是一部歷史小說,作品以第一人稱,敘述了民國15年前後,發生在沂水西南部一個莊姓人家的故事,作品通過我舅、我姥爺與幾個女人之間的關係,反映了動盪年代的人生命運,和新舊文化的激烈衝突。對傳統道德,壓抑的人性,進行了真誠的關照和理智的拷問。這部作品在魏然森的創作中不是最好的一部,卻是敘述風格上最具經典風範的一部。

《中年李逵的婚姻生活》

花城出版社2006年出版。與前三部作品不同,作者在這部作品裡把筆觸由歷史轉向了當下,通過一個中年男人在婚姻漩渦里的痛苦掙扎,和兩個女人在愛情上的困惑、失意,揭示了物質時代金錢對婚姻、對人性的衝擊和侵蝕。作品體現了作者關注社會現實、關注世態人心的社會責任感,以及作家的敏銳的眼光和直面現實的勇氣。出版後頗受讀者好評。

《滄浪村莊》

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年出版。這部小說講得是“文革”時期農村“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的故事。作品以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為主線,把人們帶回到了那個激情澎湃而又人性扭曲的特殊年代,讓讀者重溫了掙工分,分口糧,爭先進,穿軍裝的歲月。這部作品早在2005年就被拍攝成了22集電視劇《大公社》,儘管由於題材原因只在兩個電視台播放後就受到了限制,但是光碟發行量很大,僅盜版就有十幾個版本。並且在網路上也深受觀眾喜愛。有很多觀眾看完後撰寫了評論,稱《大公社》真實感人,賺足了眼淚。

《越位》

先於2007年6月由《十月·原創長篇小說增刊》發表(時名《紅塵客夢》),後於2009年4月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出版單行本。這是作者花費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小說通過雲蒙市旅遊局長阮知平和妻子齊美竹不惜一切代價爭當市長的故事,表現了人性的複雜和命運的不確定性。作品塑造了一個個身份不同、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把各種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示得淋漓盡致,人物的音容笑貌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其就人物形象的刻畫和語言表述而言,在現代小說中,稱得上是優秀之作。

《錯位》

這是一部可讀性非常強的小說。魏然森的小說皆以可讀性強而見長,但是這部《錯位》的可讀性卻遠遠地超越了以前的所有作品。作品以濱海市副市長朴向安利用美麗的女大學生苗雨青打入大型企業夾竹桃集團為先祖復仇並奪取該集團為主線,反映了人性深層的某些陰暗性固疾,同時也闡釋了只有心向光明與善良,心存寬容與豁達,才能讓生命擁抱歡樂與純美這一主題。作品採用了官場、情愛、復仇、懸疑等多種時尚的創作元素,即有純文學的莊重之美,也具通俗文學的娛悅特性。被認為是魏然森創作生涯中又一部高品質作品。也是2010年度最具暢銷前景的優秀之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