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月萍

魏月萍,馬來西亞籍華人,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魏月萍
  • 國籍:馬來西亞
  • 職業: 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 代表作品:《解構媒體權力》
人物簡介,教育背景,研究興趣,代表論著,

人物簡介

在讀時期即傾心於中國思想史上被喻為「異端」或「左派」的泰州學派,此後研究起點乃立足於泰州學派諸子。碩士論文處理《羅近溪「破光景」義蘊》,博士論文題目則為「君師道合:晚明泰州學者的三教合一論述」。目前集中於思想史理論、泰州學派諸子思想、晚明儒釋道合流等問題,也冀有餘力兼及馬華歷史與文學/文化知識生產研究。曾獲國立台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學人交流計畫獎助、台北漢學研究中心「獎助外籍學人來華漢學計畫」,任香港中文大學、漢學研究中心及日本東洋文庫訪問學人。任教於大學前,曾任馬來西亞華文報館的專題記者與文化副刊主編,並曾合編思想雜誌書《民間評論》系列,出版了《解構媒體權力》、《華人政治思潮》、《再見馬哈迪》與《走近回教政治》。
魏月萍老師魏月萍老師

教育背景

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中文系榮譽學士、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

研究興趣

思想史方法論、明代理學、泰州學派、晚明三教合流、馬華歷史與文學/文化知識生產

代表論著

(A)中國思想(史)研究
〈三教交涉的詮釋法則難題──評《青天無處不同處─明末清初三教會通管窺》〉,《東吳哲學學報》台灣:東吳大學哲學系(2012)
〈回到思想的胎盤?:論思想史研究的主體思考〉,《中國思想史文化史的新視野》,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2012)。
〈楊起元「孝」論與三教合一思想〉,《東亞儒學研究論集》,長沙:嶽麓書社,2011年5月,頁207-220.
〈「一貫圓宗」:管志道《石經大學測義》之詮釋〉,《中國文獻研究中心輯刊》(第九輯),北京: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2010年7月。頁177-192。
〈助道微機:周海門「心學」與「詩觀」之關係〉,《中國古典文學國際學術會論文集》,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2009年8月,頁56-84。
〈從「良知」到「孔矩」:論陽明後學三教合一觀之衍變》,《中國哲學史》第四期,北京:「中國哲學史學會」,2008年12月,頁95-104。
〈原始的反叛:精神領域的無秩序狀態?──評趙世瑜《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明代研究》第七期,台北:「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05年5月。頁75-94。
〈有中國的中國學?──評溝口雄三《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人文雜誌》第二十二期,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出版,2004年3月。頁104-112。
〈朱王調合:高攀龍與晚明朱子學的復興〉,《朱子學刊》創刊號,馬來西亞:朱子學會出版,2004年11月。頁70-86。
〈另一種思想史:與後現代對話〉,《新紀元學報》創刊號,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出版,2004 年4月。頁117-122。
〈經史光輝的交錯─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書評〉,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出版《人文雜誌》第三期,2000年5月。頁17-26。
(B)馬華歷史與文學/文化研究
〈馬來馬共的歷史論述與制約〉,《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學刊》,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2012)
〈「誰」在乎「文學公民權」?馬華文學政治身份的論述策略〉,張錦忠主編《離散、本土與馬華文學論述》,高雄:中山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2012)
〈中國與在地:新馬兩地對南洋研究傳統的知識認同〉,《東南亞與中國:連線、疏遠、定位論文集》,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2009年10月,頁165-188.
〈評廖文輝、曾維龍纂注《許雲樵書信集》〉,《亞洲文化》,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出版,第33期,2009年6月,頁199-202。
〈學術去殖民的開始?評《絕代英華──馬來(亞)英殖民時期華裔文人與學人研究》,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學報》第五期,2008年12月,頁169-172。
〈非「華」不可?族群政治角力下的知識生產>,《當前知識狀況:2007亞洲華人文化論壇》,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2007年12月. 頁131-140。
〈評黃文斌主編《中華文化與南洋情懷》(錢穆先生作品集)〉,《亞洲文化》第31期,2007年6月,頁268-270。
〈從「離心」到「主體」歷史意蘊的建構──獨立後馬華地方史初探〉,收錄於何國忠主編《百年馬華:社會與政治篇》,吉隆坡: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2005年3月。頁63-79。
〈馬華通俗文學普及化探析〉,陳大為等主編《赤道回聲:馬華文學讀本II》,台北:萬卷樓,2004年1月。頁581-588。
(C) 研討會論文:
〈革命青春志:賀巾小說與新加坡左翼文學〉,台灣彰化師範大學中文系主辦「2011中文知識生產與亞洲社會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彰化,2011年10月28-29日。
〈左右為難的聖徒:論晚明儒者王啟元的「尊孔」論述〉,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與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合辦「第二屆中國古文獻與傳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北京,2011年9月15-16日。
〈重構思想主體的難題──溝口雄三《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再思考〉,北京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三聯書店聯辦「『以中國為方法,以世界為目的──溝口雄三的學術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北京,2011年9月8日。
〈馬來馬共的歷史論述與制約〉,《熱風學術》、上海大學文化研究中心主辦「亞洲現代思想計畫討論會─2011年東亞批判刊物上海會工作坊」,中國上海,2011年6月17-18日。
〈回到思想的胎盤?:論思想史研究的主體思考〉,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合辦之「中國思想史文化史的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杭州富陽, 2010年12月6-7 日.
〈公共性追尋:馬華文學公民(性)的實踐〉,台灣台北大學中文系主辦之「第一屆亞太華文文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花蓮,2010年10月1日。
〈袁黃《四書刪正》與晚明尊朱注的爭議〉,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主辦之「首屆中國古文獻與傳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香港,2010年6月16-18日。
〈楊起元「孝」論與三教合一之關係〉,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中文系主辦之「第七屆馬來西亞漢學會議」,馬來西亞吉隆坡,2010年3月20-21日。
〈我不在家國──馬華文學公民身份建構的可能〉,日本立教大學、台北大學中文系合辦「華人文化與文學國際研討會」,東京,2010年2月22-23日。
〈論管志道《中庸測義》之詮釋〉,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主辦之「第六屆馬來西亞漢學會議」,馬來西亞霹靂,2009年8月21-22日。
〈「一貫圓宗」:管志道《大學測義》之詮釋〉,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台灣大學文獻與詮釋研究論壇、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與日本北海道大學文學研究所合辦之「中國經典詮釋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2008年11月22-23日。
〈「誰」在乎文學公民權?:馬華文學政治身份的論述策略〉,台灣高雄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國家與族群」學術研討會,台灣高雄,2008年11月8-9日。
〈助道微機:周海門「心學」與「詩觀」之關係〉,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中文系主辦「中國古典文學國際學術會議」提呈論文,馬來西亞吉隆坡,2008年9月6-7日。
〈中國與在地:新馬兩地對南洋研究傳統的知識認同〉,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舉辦「東南亞與中國:連線、疏遠、定位」提呈論文,新加坡,2007年12月1日。
〈泰州後學管志道「群龍旡首」之論析〉,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中文系主辦「馬來西亞第四屆傳統漢學會議」提,馬來西亞吉隆坡,2007年9月8-9日。
〈非「華」不可?族群政治角力下的知識生產〉,台灣清華大學文化研究會主辦「華文知識狀況與人文出版」國際論壇,台灣新竹,2007年1月9-10日。
〈從「良知」到「孔矩」:晚明三教合一觀之衍變〉,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主辦「馬來西亞第三屆傳統漢學會議暨慶賀洪天賜教授七秩華誕」,馬來西亞吉隆坡,2006年12月。
〈評論界/人:一種認識馬來西亞知識狀況的方式〉,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國際刊物於北京主辨「華文地區以及韓國及日本的知識狀況」會議,中國北京,2006年9月8─10日。
〈朱王調合:高攀龍與晚明朱子學的復興〉,馬來西亞朱子學會主辦「朱子學說面面觀」國際學術研討會,馬來西亞吉隆坡,2004年7月10日。
〈從「離心」到「主體」歷史意蘊的建構──獨立後馬華地方史初探〉,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舉辦「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百年: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馬來西亞吉隆坡,2003年11月22─23日。
其他:編輯書/雜誌書
《回家─麻風病患與後代集體被隔離的情感》,吉隆坡:策略信息研究中心,2011年9月出版。
《走近回教政治》,《民間評論》IV,大將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再見馬哈迪》,《民間評論》III,大將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華人政治思潮》,《民間評論》II,大將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解構媒體權力》,《民間評論》I,大將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