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拯民

魏拯民

魏拯民(1909-1941),原名關有維,東北抗日聯軍傑出領導人之一,為了革命鬥爭的需要,他曾經用過10個化名,魏拯民就是他奔赴東北抗日前線以後一直用的化名。1909年出生於山西省屯留縣路村鄉王村的一個農民家庭,高小畢業後,父母給他娶了媳婦,讓他種地養家,可深受五四運動思潮影響的魏拯民沒有聽從家裡的安排。16歲那年,在外祖父的資助下,魏拯民跋山涉水徒步來到太原,考入了山西省立第一中學,並結識了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彭真。在彭真同志的引領下,他毅然走向了革命道路。九一八事變後,他受黨的指派來到東北組織抗戰工作。

從1932年4月奔赴東北到病逝,長達9年的時間,魏拯民一直戰鬥在長白山麓。他率領抗聯將士,在遼闊的東北大地上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譜寫了一曲曲高昂激越、感天動地的撼人悲歌,是一位文武雙全的抗日民族英雄。

1941年3月8日,時任的第一路第總政治部主任主任魏拯民抱病徵戰半年之後,因叛徒的告密,100餘敵人突然包圍了樺甸市四道溝抗聯密營,重病之中的魏拯民率7名抗聯戰士奮起反擊,終因寡不敵眾,全部犧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為軍隊做出的貢獻,地方黨的建設,殉國,人物名言,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九一八”事變後,魏拯民被派到東北工作,任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市委書記,發動和組織民眾進行抗日鬥爭。
1934年冬被派到東滿,以東滿黨的建設和朝鮮革命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走遍了各根據地和游擊區,深受同志們的信任和支持。後任中共東滿特委書記,參與領導創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2軍,任政治委員,聯合東滿地區各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任中共東滿特委書記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政委時,起草《告各反日部隊書》,號召一切力量協同作戰,。
1935年夏作為東北抗日游擊的唯一黨代表,曾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回國後,1936年3月任東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2軍政治委員。同軍長王德泰指揮所部北上牡丹江地區和遠征南滿地區,打通與吉東和南滿的聯繫,與抗聯第1、第5軍配合作戰,擴大抗日游擊區。同年7月後,任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聯第1路軍總政治部主任、第1路軍副總司令,與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楊靖宇指揮所部在輝南、撫松、蒙江(今靖宇)、金川、樺甸等地打擊偽軍,挫敗日偽軍多次大規模的“討伐”,曾指揮大沙河、寒蔥嶺等戰鬥。
魏拯民先後擔任東北抗聯第二軍政委兼黨委書記,東北抗聯第一路軍政委,東南滿省委書記兼抗聯第一路軍黨委書記,抗聯第一路軍副總司令。他能征善戰,指揮有方,使東南滿地區的抗日工作得到空前發展,取得了多次勝利。
1940年3月,楊靖宇犧牲後,他接替楊靖宇全面統帥第一路軍。
1941年3月8日,由於叛徒告密,不幸犧牲,年僅32歲。

主要事跡

為軍隊做出的貢獻

魏拯民不僅是一位深謀遠慮的軍事指揮員,更是一位穩重老練的政治工作幹部。他在東、南滿地區長期擔任黨的主要領導幹部,為軍隊和地方黨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魏拯民積極發展地方黨組織,為建立革命根據地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他的組織下,撫松、長白等縣的地方黨組織迅速建立了起來,有力地打擊了日偽統治。長白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建立,使日本侵略者惶恐不安,除了調集重兵“討伐”外,還採取了“歸大屯”政策,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製造無人區,把民眾趕到“集團部落”里,再用“保甲連坐法”及種種法西斯手段,管制老百姓,妄圖完全破壞抗日聯軍與地方老百姓的關係。在地方黨組織被破壞以後,魏拯民仍然堅持從部隊抽調骨幹力量到地方開展工作,使抗日聯軍得到了民眾的支持。住在夾皮溝的抗日老人陳德壽冒著生命危險為部隊送糧食、必要的生活用品和敵人的情報。後來,老人被敵人抓住,敵人對他嚴刑拷打。但是,老人被放出來之後,又避開敵人的監視,從圍牆下面的水洞爬出來,冒著鵝毛大雪給部隊送來了玉米、小米、鹽和火柴。
 作為一個部隊領導,他更加重視黨在部隊的領導地位。抗日聯軍是一支由各種抗日武裝組織起來的部隊,要使這支成份相對複雜的部隊能夠成為一支經得住考驗的共產黨的隊伍,需要做大量細緻的政治工作魏拯民在建設這支隊伍的政治思想工作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魏拯民

地方黨的建設

在他所在的抗日聯軍第一路軍中,團以上部隊設黨委,連設支部。他曾多次主持召開軍、師黨委會議,研究部隊的戰略方針,做戰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他還在一些重要時刻,以南滿省委名義給各部隊黨委及全體黨員寫信,強調執行黨的政策和加強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克服各種不良傾向的重要性。他對黨員的思想教育十分重視,經常利用冬季部隊在密營整訓期間,舉辦黨員訓練班,親自講解黨的基本知識、黨的優良傳統,強調黨員在抗日民族革命戰爭中應該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就是在他重病纏身,生活條件極度困苦的情況下,他仍然沒有忘記對部隊進行政治思想教育,他撰寫文章,出版刊物,還親自編寫政治課本,組織指戰員學習,以提高抗日聯軍指戰員的馬列主義水平和政治覺悟。因此,第一路軍中的黨員發揮了部隊的中堅和核心作用。也正是因為這支部隊有了一大批優秀黨員幹部,這支抗日隊伍在東北抗日聯軍中成為了戰鬥力最強、鬥爭意志最堅決的部隊之一。
1940年3月,魏拯民在樺甸縣頭道溜河主持召開了省委擴大會議,會議決定:面對嚴峻的鬥爭形勢,為了保存革命實力,也為了牽制南滿日偽軍,將第一路軍分為兩部,主力向長圖路北轉移,他則率一部堅持原地進行游擊鬥爭。
自1935年秋以後,南滿省委和南滿地區的抗日聯軍完全失去了與黨中央的聯繫,正如魏拯民將軍1940年4月在給中央代表的報告中寫的那樣“……在1935年秋,就完全斷絕了與中央的聯繫,因而也就得不到中央的具體指示……我們有如在大海中失去舵手的小舟,有如雙目失明的孩提,東碰西撞,不知所從。當目前偉大的革命浪潮洶湧澎湃之際,我們卻似人銅牆鐵壁之中,四面不通聲息,長期悶在鼓中……我們終日所希望的,就是不要再度長期中斷了聯絡。”在這種完全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的情況下,他不顧嚴重的心臟病、胃病等疾病的折磨,日以繼夜地工作。為了重建遭到破壞的地方黨組織,他在部隊缺少幹部的情況下,抽調骨幹到地方從事發動民眾的工作,他認為,“革命運動是民眾的運動,若沒有民眾參加的話,革命是不能得到最後勝利的。”他還特別重視黨在抗聯中的領導作用,在抗聯第一路軍中,團以上部隊設立了黨委,連設支部。他經常召開軍、師黨委會議,始終把軍隊鬥爭置於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導之下。對下級黨員民眾,魏拯民則採取編寫政治課本,開辦黨員訓練班的方式,加強政治理論教育,同時,還以其言傳身教,鼓舞抗聯將士的士氣,堅定抗戰勝利的信念。使征戰在吉林境內的抗聯第一路軍成為東北抗聯中戰鬥力最強、鬥爭意志最堅決的部隊之一。身為省委書記的魏拯民還兼著部隊的政治領導職務。他曾先後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政委、第一路第總政治部主任主任等職。在第一路軍副總司令王德泰、總司令楊靖宇相繼犧牲後,魏拯民承擔起領導全省黨的工作和直接指揮軍事作戰的雙重重擔。
1940年3月,魏拯民在樺甸縣頭道溜河主持召開省委擴大會議,將第一路軍分為兩部,主力向長圖路北轉移,他則率一部堅持原地鬥爭。指揮了攻打哈爾巴嶺車站和消滅黃泥河子警察隊戰鬥。自以為楊靖宇犧牲後,“滿洲治安之癌”已經得到根治的日本關東軍不得不承認,在“魏拯民代指揮”的領導下,抗聯第一路軍仍在戰鬥!

殉國

魏拯民抱病徵戰半年之後,無情的病魔迫使他離開部隊到樺甸市抗聯密營休養。1941年3月8日,因叛徒的告密,100餘敵人突然包圍了樺甸市四道溝抗聯密營,重病之中的魏拯民率7名抗聯戰士奮起反擊,終因寡不敵眾,全部犧牲。

人物名言

“革命不能光靠勇敢和熱情,還要有政治頭腦,要有遠大理想。政治是武器,它不但能使我們進步,更能有力量打擊敵人,咱們抗聯的每一個指戰員都要做政治宣傳員。”
――魏拯民

人物評價

在吉林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廣場上有一雕像,這尊雕像就是我省首位省委書記魏拯民。
吉林省第一位中共省委書記魏拯民雕像吉林省第一位中共省委書記魏拯民雕像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