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

赤峰市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於2009年7月19日被發掘,是目前國內發現的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紅山文化時期的早中期聚落遺址,它的發現,不僅為研究紅山文化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而且為深化西遼河上游文明化進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
  • 遺址地址赤峰市魏家窩鋪
  • 發掘時間:2009年7月19日
  • 遺址地位: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早中期聚落
正式發掘,遺址發現,榮譽,歷史文化,

正式發掘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內蒙古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學考古專業部分師生聯合組成的考古隊,於2009年7月19日開始對赤峰市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進行正式發掘。
據了解,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赤峰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進行勘探後,確認此遺址總面積為93000平方米,共有59個遺蹟單位,保存較好。
此次發掘,將對紅山文化時期的社會結構、生產力水平、歷史面貌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將有助於推進西遼河上游文明化進程的研究,有望填補學術界對紅山文化遺址聚落及布局缺環等方面研究上的空白。

遺址發現

全面掌握紅山文化內涵
對於紅山文化聚落遺址發現的重大意義,赤峰學院歷史系副主任王惠德有自己的見解:
紅山文化的發現,如果從鳥居龍藏進入喀喇沁崇政學堂教書,並在赤峰地區進行人類學調查算起,到2008年正好是100年;如果從1954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兼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著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尹達先生在其專著《中國新石器時代》一書中,發表《關於赤峰紅山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一文,正式將以紅山後遺址為代表的考古學文化命名為紅山文化至今,也已經54年。紅山文化的分布隨著野外調查的深入逐步證實:赤峰地區是紅山文化的中心區域。令人遺憾的是,作為紅山文化的命名地,紅山除了六十年代前的調查和發掘再也沒有新的考古發現。紅山周邊地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也陷於停頓,作為赤峰人我們也不能不思考紅山的未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遼寧西部地區的文物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和積石冢的發現,把紅山文化研究推向新的高峰,同時由於遼寧省不斷加大對紅山文化遺址的發掘、保護,特別是宣傳力度,外界漸漸忘卻了紅山文化的命名地———赤峰。在考古和歷史學界掀起的紅山文化研究熱潮中,相對寂靜的是紅山。這種尷尬局面,終於在2008年5月因為紅山文化聚落遺址的發現獲得突破。

榮譽

2010年9月6日“草原文化遺產日”前夕,內蒙古自治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自治區文物考古專家經過認真評審,在自治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新發現的1.2萬餘處文物中,評選出“二十大新發現”。這些新發現囊括了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以及工業遺產、20世紀遺產等新型文化遺產,分布於全區12個盟市。其中,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是目前國內發現的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紅山文化時期的早中期聚落遺址,它的發現,不僅為研究紅山文化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而且為深化西遼河上游文明化進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更推動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向縱深發展,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歷史文化

赤峰市紅山區兩級政府都希望通過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的科學發掘,建立起紅山文化命名地獨有的紅山文化遺址博物館,全面系統地向世界展示五六千年前赤峰先民的社會生活面貌。把魏家窩鋪紅山文化聚落遺址這一赤峰近城區新的歷史文化資源,變成紅山文化研究資源庫和赤峰人文旅遊的亮麗風景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