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魅(詞語解釋)

鬼魅(詞語解釋)

ɡuǐ mèi

1.鬼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鬼魅,無形者,不罄於前,故易之也。”

2.喻指搞陰謀害人的人。

3.中醫學術語。

鬼魅,又名“精魅”,中醫傳統觀點認為是致病因素之一,屬鬼神之屬。

鬼魅、精魅邪氣,即鬼神之屬,亦稱惡氣、妖氣、禍祟邪氣、穢毒邪氣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鬼魅
  • 外文名:ghosts and goblins
  • 詞性:名詞
  • 別稱精魅
  • :屬鬼神之屬
詞語解釋,基本釋義,引證詳解,近義詞,“鬼神”致病說,

詞語解釋

基本釋義

◎鬼魅guǐmèi
[ghosts and goblins; forces of evil] 泛指鬼怪之物
(畫)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於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於前,故易之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引證詳解

1.鬼怪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鬼魅,無形者,不罄於前,故易之也。”
五代齊己謝高輦先輩寄新唱和集》詩:“洛浦精靈懾,邙山鬼魅愁。”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貍》:“ 崔 思戀篤切,始見夢寢,乃吐實情告兄。兄曰:‘此地多鬼魅,慮害汝命,速為之圖!’”
2.喻指搞陰謀害人的人。
魯迅 《書信集·致蕭軍》:“所謂文壇,其實也如此,鬼魅多得很,不過這些人,你還沒遇見。”
3.中醫學術語。
鬼魅,又名“精魅”,中醫傳統觀點認為是致病因素之一,屬鬼神之屬。
鬼魅、精魅邪氣,即鬼神之屬,亦稱惡氣、妖氣、禍祟邪氣、穢毒邪氣等。
鬼神者,何謂也?《說文·鬼部》:“鬼,人所歸為鬼。”段玉裁註:“古者死人為歸人。”《漢語大字典·鬼部》:“鬼,迷信者以為人死後離開形體而存在的精靈。”可見鬼者,乃人死後之靈魂也。神者,所崇拜之人死後其精靈也。
因鬼魅、精魅、禍祟、鬼神邪氣帶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恐遭致相信科學之人的詆毀或誤導,故如今諸多教材和大型中醫工具書多避而未載。但歷代醫籍確有“鬼神”邪氣致病說。

近義詞

“鬼神”致病說

“鬼神”致病說,最早見於中醫經典《內經》。如《素問遺篇·刺法論》:“人虛即神遊失守位,使鬼神外乾,是致夭亡。”及《本病論》:“人氣不足……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乾人,致有夭亡。”等。
又如晉·葛洪肘後備急方》云:“今巫實見人忽有被鬼神擺拂者,或犯其行伍,或遇相觸突,或身神散弱,或愆負所貽。”
隋·巢元方等《諸病源候論·鬼邪候》云:“凡邪氣鬼物所為病也,其狀不同。或言語錯謬,或啼哭驚走,或癲狂惛亂,或喜怒悲笑,或大怖懼如人來逐,或歌謠詠嘯,或不肯語。”及《鬼魅候》云:“凡人有為鬼物所魅,則好悲而心自動,或心亂如醉,狂言驚怖,向壁悲啼,夢寤喜魘,或與鬼神交通。病苦乍寒乍熱,心腹滿、短氣,不能飲食,此魅之所持也。”
宋·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疰忤中惡證治》云:“由人精神不全,心志多恐,遂為邪鬼所擊,或復附著,沉沉默默,寢言譫語,誹謗罵詈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或悲泣呻吟,不欲見人,其狀萬端,如醉如狂,不可概舉。此皆鬼神及諸精魅附著惑人,或復觸犯忌諱,土地神靈,為其所作。”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厥》云:“屍厥、飛屍、卒厥,此即中惡之候,因冒犯不正之氣,忽然手足逆冷,肌膚粟起,頭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錯言妄語,牙緊口噤,或昏不知人,頭旋暈倒,此是卒厥、客忤、飛屍、鬼擊。吊死問喪、入廟登冢,多有此疾。”
明·張介賓《類經·論治類》:“祝由者,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謂非鬼神而何?……巫祝之用,雖先王大聖未始或廢,蓋藉以宣誠悃,通鬼神而消災害,實亦先巫祝由之意也。故其法至今流傳,如……邪祟神志等疾,間或取效。”
清·徐大椿《醫學源流論·病有鬼神論》云:“人之受邪也,必有受之之處……凡疾病有為鬼神所憑者,其愚魯者,以為鬼神實能禍人;其明理者,以為病情如此必無鬼神。二者皆非也。夫鬼神猶風寒暑濕之邪耳。衛氣虛則受寒,榮氣虛則受熱,神氣虛則受鬼。蓋人之神屬陽,陽衰則鬼憑之。……若神氣有虧,則鬼神得而憑之。”
而清·莫枚士則直言“鬼神”病因學說,其在《研經言·原因》中云:“百病之因有八:……三鬼神,……鬼神之屬,有衝擊,有喪屍,有精魅,有禍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