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龍港

鬥龍港

鬥龍港,又名龍開河、牛灣河。原上游在五十里河,向東經新豐、龍王廟、下明閘入海,全長60公里。1965年整治。整治後的鬥龍港,西從郊區的孫同莊起,經串場河、方強、三龍、鬥龍港閘入海,全長78.2公里,流域面積4428平方公里,是里下河地區排水入海的天然乾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鬥龍港
  • 所屬地區:江蘇省大豐區
  • 電話區號:0515
  • 郵政區碼:224100
簡介,港口的傳說,港口的概況,地理位置,集鎮基礎較好,“視窗”優勢突出,產業特色,

簡介

港口的傳說

從白駒向東,一條海河逶迤三十里,直至西團,人們習慣上便稱此河為三十里河。三十里河到西團西關口,有一個急彎轉向東北,便是有名的牛灣河。牛灣河連續十八個急彎,有時一個彎轉過來,幾乎還在原來一線上,彎彎曲曲直到鬥龍港。關於牛灣河和鬥龍港,白駒、西團一帶流傳著一個神奇的傳說。大岡鎮是蘇中里下河地區的的文明古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就在這片人傑地靈的區域境內,有一條河叫做“鬥龍港“,此河邊上流起源於抬頭村境內,原龍燈、孫加再村交接處,上游與興化老圩鄉張光村境內大河內“雄港”雌港對接。河口寬河口寬八十至九十多米,貫穿大豐區、大團、龍堤、金墩、豐富、三卯友、四卯友直至鬥龍閘流入東海,成了興化鹽城兩市泄洪入海黃金水道,同時也澆灌了沿途各鄉鎮大片農田,無論多旱年份,鬥龍港請水長流,魚蝦嬉戲,運輸船泊不斷,集灌溉、排澇、航運、養殖多種功能於一身。

港口的概況

大豐縣三龍鎮鬥龍港村是以農漁為主,集農、工、商、貿於一體的綜合性行政村,是鹽城、大豐兩級市(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地處我國黃海之濱中部——大豐縣的東北角鬥龍港口,為蘇中里下河四大出海口的第一港,東臨黃海,北與射陽縣鹽東鎮相連,交通便利;全村占地面積1.3萬畝,轄1個居委會,7個村民小組,1836戶,總人口6963人,耕地面積6750畝。境內有1家國家級龍頭農業產業化企業和4家市鎮規模骨幹企業,25家中小型企業和各種商業網點,工商戶達300戶。

地理位置

集鎮基礎較好

擁有原鬥龍漁業鄉集鎮基礎,有邊防、銀行、郵政、醫院、學校、電信、供電、國土、移動、聯通等服務機構,有商場、超市、車站、交易碼頭、農貿產品交易市場和一級民眾漁港等多個商業服務網點,從事三產服務人員1100多人,其中農、漁、畜經紀人1500多人,村內基礎配套設施齊全,是集中村民居住,建立康居村點最好的選擇。
處於濕地黃金旅遊線路的關鍵地段
鬥龍港村氣候宜人,四季分明,環境優美,沿海生態濕地風光獨特,北與射陽縣丹頂鶴保護區相鄰,南與大豐港、國家級麋鹿保護區相近,緊靠國家3A級風景區鬥龍莊園,西接大豐市區,處於上海、鹽城等地到大豐一日游的中心點,直接受旅遊景點和大豐港輻射,得天時地利之惠,人氣便於集中;目前,中外客商來鬥龍港村每年上百人次,接待遊客5萬人次,是休閒娛樂的極佳之地。

“視窗”優勢突出

鬥龍港村交通便捷,東距國家一類口岸大豐港9公里、麋鹿保護區45公里,與韓國釜山相距410海里,南接徐大高速至上海在2小時交通圈內,西接鹽城新城區和大豐市區30公里,北接丹頂鶴保護區5公里,鹽城機場38公里,構成了四通八達的海、陸、空立體化的交通網,處在建設中的鹽城黃海國家濕地公園的關節點上。鬥龍港村每天有發往大豐和鹽城的中巴車達80多輛,加上過境車輛在百輛以上。四通發達的交通網縮短了與世界的距離,為村級經濟的跨越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產業特色

鬥龍港村利用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富有特色的漁港產業。現有30%的村民從事養殖業,在海堤路東承租了約5萬畝的養殖面積,周邊還有20多萬畝的養殖後備基地。以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寶龍集團為支撐,建成了1.5萬平方米龍蝦育苗基地、2000畝稻蝦輪作基地和1萬畝鮰魚養殖基地,形成了龍蝦鮰魚及其他水產品產、加、銷於一體的外向型龍頭企業,近年來銷售均在3億元以上。產品出口瑞典、比利時、英國、德國、美國、日本、香港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匯3000萬美元以上。寶龍集團先後被授予“全國農產品出口示範企業”、“出口創匯先進企業”、“納稅十強企業”等榮譽稱號。此外,更具有發展潛力的是,鬥龍港村高峰期每天接納數千條漁船進港避風和交易,三產發展空間巨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