鬢狗

鬢狗

鬢狗學名非洲野犬,又名非洲豺,是一種廣泛分布於非洲大陸上的中小型犬科動物,體毛黑、黃、白三色駁雜,通常棲息於草原地區,集結成十幾隻的群體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鬢狗
  • 拉丁學名:Hyaenabrunnea
  • 別稱:非洲豺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食肉目
  • :鬢狗科
  • :鬢狗屬
  • 英文名:Brownhyena
  • 命名時間:1809
  • 命名人:Thunberg
簡介,生活習性,棲息地,社會行為,繁殖行為,食性和捕食,和其它動物的競爭,生存威脅,保護措施,歷史淵源,

簡介

鬢狗,鬢狗屬於動物界—脊椎動物門,具有黑、白、黃獨特斑紋,系食肉類動物。前腳無拇趾,只有4趾,下頜臼齒比其它狗少一對。嗅覺靈敏,生活在非洲草原,通常數隻群居,多半早晚狩獵兩次。鬢狗,是一種外形似狗般大小,但更為醜陋的食腐之獸。鬢狗犬齒、裂齒髮達,咬力強,能夠嚼食骨頭的哺乳動物。它們的感覺器官十分敏銳,尤其是它們的嗅覺和聽覺。它們的大耳朵可接收到許多高頻率的聲音,對許多超音波非常敏感。
鬢狗鬢狗
由於其後軀低於前軀,所以它走路和奔跑的姿勢不甚優雅,可是跑起來卻是相當迅速而且有耐力。它們的奔跑速度可達每小時50~60千米,而且能夠跑很長的距離卻沒有倦意。
一般人們提到鬢狗,這種野獸個頭比狼大,和藏獒相當,咬合力比獅子還要強,大的鬢狗群規模比狼群還大,是非洲僅次於獅群的可怕掠食者。能殺死非洲水牛甚至上岸的河馬,在非洲塞侖蓋蒂大草原上發生過鬢狗和獅子群毆,結果35隻鬣狗和6隻獅子犧牲的事件。
一般來說,大型食肉動物給人的感覺都是威儀勇猛,但鬢狗似乎是個例外。

生活習性

棲息地

鬢狗一般棲息在半沙漠、稀樹草原、開闊林地、乾燥的密林和高到4000m海拔的山地森林。在熱帶雨林和海岸線處則沒有或密度非常低。在西非,它們喜歡生活在幾內亞和蘇丹的草原,而在海岸邊的密林深處根本沒有。在納米比亞沙漠,它們生活在季節性河流的岸邊,半沙漠的pro-Namib以及附近的內陸高原

社會行為

鬢狗是最有社會性的食肉動物中的一種,它們的群體規模最大,而且社會行為最複雜。鬢狗成員間有很多“社會政治”,它們經常組成聯盟。總之,鬢狗的社會的特徵是非常靈活變通的,群的規模、地域行為、捕食戰略和哺育行為都會有很大的變化。

繁殖行為

在kwazulu-nata一帶,交配季節為4月和8月,產仔高峰在12月和第二年的4月至5月。在克魯克國家公園,藍角馬的交配季節為4月至6月初,11月中旬至12月產仔。在kalahari南部,交配季節為4月至6月,12月至第二年1月產仔。孕期250天,幼仔的出生數量與食肉動物的飽和度有關。幼仔出生時重約22公斤,8個月後斷奶。雌性2歲性成熟,可每年參與繁殖,壽命約為15年。藍角馬是非洲食肉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在克魯克國家公園的藍角馬,14%被非洲獅獵殺,15%被鬢狗獵殺;kalahari南部的藍角馬,18%被鬢狗獵殺,37%被非洲獅獵殺,少部分葬身鱷魚腹。

食性和捕食

鬢狗還被通常認為是撿拾其它掠食動物動物(獵豹、獅子)獵物或腐肉的腐食動物。但這是不準確的。所有研究都指出鬢狗是有自己位置的掠食動物,而且在自然生態體系中,它們作為食物的獵物種類中,多數個體都是它們殺的。鬢狗在獵物選擇方面驚人的廣泛,在各種生態環境中變化也很大,它進化了非常多樣的獵殺技術。

和其它動物的競爭

鬢狗主要是和獅子為爭奪食物而競爭。在鬢狗和競爭者間並沒有絕對占優的一方,而是取決於出現在現場的各自陣營的數量。例如,獅子經常把鬢狗從獵物旁趕走,但是如果鬢狗群很大,和母獅及亞成年獅子的比例超過4,那么除非有一隻成年雄獅在場,否則鬣狗可以趕走獅子。鬢狗食物比例中偷取其它掠食者的和被搶走的部分在不同生態系統中變化很大。當Ngorongoro火山口中鬢狗數量超過獅子10倍時,獅子經常只能吃鬣狗的剩飯。在賽倫蓋提和Timbavati,獅子和鬢狗數量比較平衡,各自吃對方食物的比例基本相同。在克魯格公園,鬢狗吃獅子的剩飯遠多於獅子吃鬢狗的。(感覺這裡的scavenge用法比較奇怪,不包含搶奪的意思,所以scavenge是占劣勢的表現,其它一些文章里經常用來指搶奪)。

生存威脅

鬢狗一直被槍殺、投毒、陷阱、繩套等大量捕殺,這甚至發生在一些保護區內。這種行為一般發生在農業區,因為它們被證實或認為會危害家畜,有時僅是為了保護家畜的預防措施。但是,這種獵殺同樣可能因為娛樂或打靶練習而發生(納米比亞、肯亞),而不是因為害怕它們。這類捕殺是鬢狗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它在保護區外比保護區內嚴重的多。南部非洲保護區內的多數鬢狗種群數量都比較穩定,而在東非和西非,即使在保護區內,它們的數量也在下降,主要原因是偶然陷阱或中毒。儘管在一些國家裡,花錢買張射擊運動執照後就可以打獵,獵人殺死的鬢狗數量並不多,因為它們不被認為是有吸引力的目標。同時,它們有時還會被作為食物或藥材殺死。棲息地的破壞是間接原因。由過度放牧帶來的棲息地喪失和退化減少了食草動物的數量和生活區域,而它們正是鬢狗的獵物。
各地政府對鬢狗的看法不一,從認為需要保護的積極態度到不關心的忽視,直到認為它們是害獸的都有。在衣索比亞,它們被法律規定為害獸,而在其它一些地方,它們在保護區受到完全保護。因此,儘管在坦尚尼亞賽倫蓋提公園它們被完全保護,但在相鄰的Maswa保護區則可以被獵人合法射殺。問卷調查顯示,在多數國家,動物保護條例和法律是在經濟、後勤和人力方面允許的情況下才得以執行(而且經常執行的不充分)。儘管仍有國家的農民可以自由殺死鬢狗,但獵殺-獎勵制度在東非和南非已經不再實行,但在喀麥隆,這種制度還在使用。而在西非的很多國家,這方面的信息乾脆沒有。

保護措施

1、對鬢狗實行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鼓勵開展野生動物科學研究。
2、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科學研究和馴養繁殖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政府給予獎勵。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義務,對侵占或者破壞鬢狗資源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4、政府應當加強對野生動物資源的管理,制定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規劃和措施。
5、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陸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自治州、縣和市政府陸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確定。
6、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獵捕或者破壞。
7、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受到自然災害威脅時,當地政府應當及時採取拯救措施。

歷史淵源

1.舊石器時代文化:在山東境內發現的最早的原始文化遺存是在日照市秦官莊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些簡單打制的石器
2.1981年在沂源縣又發現了些猿人化石,被命名為沂源猿人。沂源猿人的發現,證明距今約40-50萬年前,在今魯中一帶已經居住著迄今已知最早的山東人。
3. 1981-1982年在沂源縣土門鎮發現了沂源猿人化石,其中有頭蓋骨、眉骨、牙齒、肱骨和肋骨等13件,屬於兩個成人的猿人個體,同時發現了腫骨鹿、野牛、鬢狗等哺乳動物的化石,經初步鑑定,沂源猿人與北京人的生活時間相近。這是山東首次發現的猿人化石,它填補了中國古猿人地理分布上的一個空白,是中國考古學的一項重大收穫。
4.在山東境內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主要有:1965年在沂源縣發現的“山東一號洞”遺址。1958年在長島縣發現的長島舊石器文化遺址,距今約3萬年。1966年在新泰市發現的烏珠台智人化石遺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