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頭竹馬

高頭竹馬

高頭竹馬屬於馬燈舞範疇,又名“竹馬燈”,也叫“跑竹馬”,是漢民族一種主要的民間舞蹈形式,流傳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仁和街道

這種民間藝術以生活為原型,表達了農人在裝點節慶和豐收時節,祈求來年五穀豐登,農事一馬當先的美好願景,故而一般出現在逢年過節、各種廟會以及農家的婚慶喜事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頭竹馬 
  • 地理標誌: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仁和街道
  • 批准時間:2009年 
  • 非遺級別:省級 
歷史,表演,傳承,發展,

歷史

之悠久歷史,可以追溯至宋代《夢粱錄》,其間就有關於民間跳馬燈舞的記載。

表演

高頭竹馬的表演又叫跑陣,有各種陣法,主要有四方陣、盤角陣、元寶陣、斜角陣、拜菩薩、鎖條陣等,各種陣式都有特定的含義,通過陣圖與動作的配合,表現出一馬當先、馬到成功的氣勢。

傳承

2003年,文化部門組織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民間藝術普查,這讓姚榮銓看到了希望,他立即上報了“高頭竹馬”這個項目,並通過深入調查,拜訪老一輩的表演者,蒐集並整理出一套關於高頭竹馬的一系列情況,如高頭竹馬的製作、表演人數、服裝設計和樂隊樂器等。該項目一經報導便立即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在仁和街道相關部門的幫助下,由姚榮銓帶頭,將人們對高頭竹馬的記憶匯集到一起,經過半年籌辦,一支高頭竹馬隊伍終於重現江湖。

發展

重新展現在人們面前的仁和“高頭竹馬”,既保留和繼承了傳統本色,又創新和豐富了表演內容,“原來只有8匹馬,變化比較少。農村喜歡熱鬧,講究多福,為了讓馬燈表演顯得更加熱鬧,便於變換隊形,後來我提議增加了4匹馬、2位馬夫,使整個表演規模更大,看起來更熱鬧。”姚榮銓神采奕奕地講述當時恢復馬燈隊時的情形。
此外,在道具選擇上,過去“高頭竹馬”採用的是彩紙,馬脛上的髻毛由芙蓉花染色後替代,顯得比較簡陋。而如今“高頭竹馬”用的是彩色金絲絨,馬脛上的髻毛由紅綠絲線代之,較之過去更為鮮艷,更為氣派。在器樂上,過去用的是金腔鑼和小鼓,已經改為銅鑼和大鼓,氣勢更大。為了使“高頭竹馬”的表演更具觀賞性,過去單一的舞步現融入了舞美動作,演員的一招一式,顯得更為美觀。
重出江湖的仁和“高頭竹馬”以其濃郁的鄉土氣息、獨特的傳統文化氣息,吸引了文化部門的注意。2008年元宵節在上海市徐匯龍華塔園廣場參加長三角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民俗展演,多次應邀參加茶聖節開幕式表演。隨後,仁和街道組織一批能歌善舞的教師、青春朝氣的巡防隊員和社區文藝愛好者,排了一出新版“高頭竹馬”,2008年參加浙江省“群星獎”廣場舞蹈大賽獲銅獎,在第四屆西湖之春藝術節的“群星大舞台”上,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區文化館也看中了這土生土長、趣味盎然的民間舞蹈,他們在仁和竹馬的基礎上進行改編創新,傳統的“高頭竹馬”不斷錘鍊,終於在文化館老師們的專業表演下,“高頭竹馬”發揚光大,走進全國視野,繼而走向世界。“高頭竹馬”作為區文化館精心打造的品牌節目, 2009年獲得全國傳統舞蹈大賽金獎;同年,又亮相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開幕式,深受大眾歡迎;2010年前往紐西蘭元宵燈會進行表演,並得到紐西蘭總理、中國駐紐西蘭大使的充分肯定;同年,“高頭竹馬”獲浙江傳統舞蹈展演最佳展演獎;2011年10月,該節目再次錘鍊後參加浙江省民間舞蹈大賽,並成為奪冠的熱門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