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鑒國

高鑒國

高鑒國,山東濟南人。現為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工作系系主任、教授,山東大學社會福利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老年學學會理事、中國社會政策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評價專家委員會委員、《亞太社會工作與發展雜誌》(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編輯委員會委員、《英國犯罪學雜誌》(The 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鑒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濟南
  • 職業:教授
  • 性別:男
個人經歷,學術經歷,研究領域,著作譯著,

個人經歷

高鑒國教授在山東大學攻讀本科和研究生,分別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曾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社會學系、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社會學系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社區與區域規劃學院作訪問學者
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西方社會史》、《專業英語》、《城市與社區研究》、《城市社會學》、《現代社會福利理論》、《福利社會學》、《英語社會學文獻》等課程。擔任山東大學國際交流處“了解中國”教育計畫教師,講授中國的城市化與城市生活專題。2001年,被評為山東大學學生科技創新優秀指導教師。

學術經歷

中國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老年學學會理事
中國社會政策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
中國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評價專家委員會委員
濟南市社會工作協會副會長
《亞太社會工作與發展雜誌》(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 SSCI期刊)編輯委員會委員
《英國犯罪學雜誌》(The 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學院訪問學者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社區與區域規劃學院訪問學者

研究領域

城市社會學、西方社會變遷、中外城市社區和族裔關係、社區理論、社區發展、社會福利理論。出版專著《大洋彼岸的震盪──從美國看西方現代社會與文化》、《加拿大文化與現代化》、《中國社區工作者手冊》、《新馬克思主義城市理論》等。發表論文40餘篇。獨立和合作的研究成果獲獎11次。共承擔了6項科研和教學課題研究,其中包括與海外學者合作完成的《山東鄉鎮企業改制研究課題》、《濟南市農村移民和勞動力市場研究》等。
兼任山東省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參與地方社區建設社區教育,先後被社區居委會、街道和區授予“榮譽居民”、“社區建設顧問”等。

著作譯著

著作譯著
高鑒國主編(2012):《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高鑒國、黃智雄主編(2012):《社會福利研究》(第三輯),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高鑒國等主編(2011):《老齡生產性參與:全球視野》,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楊團、高鑒國主編(2010):《當代社會政策研究V》(“第五屆社會政策國際論壇暨系列講座”文集),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高鑒國、黃智雄主編(2010):《社會福利研究》(第二輯),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年。
高鑒國主編(2009),《各國社會工作》叢書,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高鑒國主編(2009),《中國農村公共物品的社區供給機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高鑒國、黃智雄主編(2009),《社會福利研究》(第一輯),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曾家達、高鑒國等主編(2009),《微光處處:28位社會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高鑒國著(2006),《新馬克思主義城市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殷妙仲、高鑒國主編(2006),《社區社會工作——中外視野中的交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Gao Jianguo, Zhan, M., Cheng, L., & Zou, L., eds. (2005). Chinese Social Issues and Social Policy,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27) (Special Issue, in English).
高鑒國、展敏主編(2005),《資產建設與社會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高鑒國譯(2005),《資產與窮人》,[美]麥可·謝若登著,北京:商務印書館
高鑒國編著(2002),《中國社區工作者手冊》, 北京:民族出版社
高鑒國著(2000),《加拿大多元文化與現代化》,瀋陽:遼海出版社
高鑒國著(1995),《大洋彼岸的震盪──從美國看西方現代社會與文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主要論文
高鑒國 (2011), “論補缺型福利制度的特徵”, 《福建論壇》2011年第10期,第177-183頁。
高鑒國 (2011),“中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社會包容特徵:解釋框架”,《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第64-69頁。
高鑒國 (2009) “進一步完善慈善捐贈機制 推動中國慈善事業深入發展”,國家哲學社科規劃辦公室《成果要報》2010年10月刊發,“要報摘要”,《光明日報》2010年12月9日。
高鑒國(2010),“美國慈善捐贈的外部監督機制對中國的啟示”,《探索與爭鳴》2010年第7期,第67-70頁。
高鑒國(2010),“濟南山泉:與社會服務共命運”,載《中國社會工作》2010年9月上,總第61期,第47-48頁。
高鑒國、高泰姆·亞達馬、高功敬 (2010),“農村基本公共品的社區供給:山東省30個村莊的調查”, 《山東社會科學》2010年02期,第52-58頁。
高鑒國(2010),“美國慈善捐贈的組織運行機制”,《學習與實踐》2010年第4期,第117-122頁。(CSSCI擴充版期刊)
高功敬、高鑒國(2009),“中國慈善捐贈機制的發展趨勢分析”,《社會科學》2009年第12期,第52-61頁。
高鑒國(2009),“中國大陸城市流浪兒童的社會工作服務狀況探討”,《華人社會工作與兒少權益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2009年12月,ISBN:978-986-7482-88-4,第53-80頁。
高鑒國(2008),“災區重建與社區工作模式”,《福建論壇》2008年第8期,第31-33頁。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工作》2009年第1期。
高鑒國、高功敬(2008),“中國農村公共品的社區供給:制度變遷與結構互動”, 《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第68-76頁。新華文摘 2008年第10期轉載。
高鑒國、黃智雄(2007),“中國農村五保救助制度的特徵——兼論國家與社區的關係”, 《社會科學 》2007年06期,第64-71頁。複印報刊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7年第10期。
Miu Chung Yan and Jianguo Gao (2007). Social engineering of community building: Examination of policy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42 (2): 222-236.
高鑒國(2006),“社區公共服務的性質與供給——兼以JN市的社區服務中心為例”《東南學術》2006年06期,第41-55頁。
高鑒國(2006), “社區的理論概念與研究視角”,《學習與實踐》2006年第10期,第91-94頁。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2007年1期。
高鑒國(2006),“社區發展的理念與策略”,王思斌主編:《社會工作專業化及本土化實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8月,第364-381頁。
高鑒國(2006),“西方馬克思主義城市理論評析”,《當代社會發展研究》第一輯,山東人民出版社,第71-91頁。
Gao, Jianguo (2005). “Building Public Assets in Chinese Communities”,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 vol. 27,2005 (3) Pp.85-93.
Qingwen Xu, Jianguo Gao, Miu Chung Yan(2005). Community Centers in Urban China: Context, Development, and Limitations. Journal of Community Practice Volume: 13 2005 (3) 73-90
高鑒國(2005),“社區意識分析的理論建構”,《文史哲》第5期,第129-136頁。
高鑒國(2005),“社區公共資產的社會屬性”,《山東大學學報》第1期,第43-46頁。
高鑒國(2005),“簡論社區公共資產的建設”,《中國社會工作研究》第3輯,第101-114頁。
高鑒國(2004),“資本主義條件下城市發展的動因”,《海大法學評論》,吉林大學出版社,第317-323頁。
高鑒國(2003),“社會工作及社區工作的價值觀探討”,《社會工作》第8期,第頁。
高鑒國(2003),“SARS的社會功能與影響”,《山東大學學報》第3期,第4-5頁。
高鑒國(2003),“城市社區公共服務的性質與目標”,《泰山學院學報》第2期,第61-65頁
高鑒國(2003),“城市規劃的社會政治功能”,《外國城市規劃》第1期,第64-67頁。
高鑒國(2002),“美國社區權力結構的研究方法”,《社會》第8期,第6-9頁。
高鑒國(2002),“加拿大社區發展的成就”,陳啟能姜芃主編:《中國和加拿大的社區發展》,民族出版社,第129-153頁。
高鑒國(2001)“加拿大的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姜芃主編:《加拿大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347-395頁。
高鑒國(2001),“中國大陸社會轉型時期的城市社區建設運動”,台灣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2期,第53-90頁。
高鑒國(2000),“加拿大城市化的歷史進程與特點”,《文史哲》第6期,第95-101頁。
高鑒國(2000),“歐盟的國際移民和社會整合政策”,《歐洲》第5期,第41-48頁。複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1年第2期。
高鑒國(2000),“馬克思恩格斯城市思想研究”《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第3期,第90-94頁。
高鑒國(1999),“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評析”,《世界民族》第4期,第30-40頁。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3期
高鑒國、李芹(1998),“現代西方禮儀的基本精神與特點”,《民俗研究》第4期,第20-24頁。
高鑒國(1998),“依然是‘熔爐’──論美國民族關係中的同化問題”,《世界民族》第3期,第1-10頁。複印報刊資料《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
高鑒國(1997),“美國新都市主義評述”,《中外管理導刊》第4期,第32-36頁。
高鑒國(1997),“略論現代美國社會文化價值的流變”,《長白論叢》第1期,第73-74頁。
高鑒國(1996),“美國夢、洋同胞與‘真美國’”,《美國研究》第1 期,第92-102頁。
高鑒國(1994),“試論美國的民族多樣性和文化多元主義”,《世界歷史》第4期,第2-10頁。
高鑒國(1994),“當今美國人的獨身問題”,《文史哲》增刊,第114-119頁。
高鑒國(1993),“社會史歷史社會學簡議”,《山東大學學報》第4期,第85-87頁。
高鑒國(1992)美國移民限額制度的形式與影響”,《美國研究》第2期,第138-157頁。
高鑒國(1991),近代美國城市美化運動的興起和作用”,《城市史研究》第6期,第106-121頁。
高鑒國、李芹(1991),“文革時期的社會心理”,《青年思想家》第2期,第64-70頁。《中國現代史》報刊複印資料1991年第7期。
高鑒國(1989),禁灑以後美國人飲酒方式的變化”,《民俗研究》第3期,第77-82頁。
高鑒國(1989),“近代美利堅民族的飲酒風俗與禁酒運動”,《民俗研究》第1期,第73-78頁。
高鑒國(1987),“美國社會貧窮問題初探”,山東大學學報》第2期,第94-101頁。
高鑒國(1982),“論羅斯福無條件投降原則”,《齊魯學刊》第2期,第57-62頁。複印報刊資料《世界史》1982年第3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