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潤

高良潤

高良潤,江蘇省常州市人,農業工程學家,教育家,農業機械專家。中國高等院校農業機械學科的創始人之一,南京工學院教授。開拓了農業機械的材料學科。在植保機械、排灌機械方面有較深造詣。出版了大量論著,培養了大批優秀專門人才。為該領域的開拓、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良潤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省常州市
  • 出生日期:1918年10月5日
  • 逝世日期:2017年11月29日
  • 職業:學者 農業工程學家
  • 畢業院校: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
  • 籍貫:中國江蘇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人物軼事,科學成就,所獲榮譽,政治生涯,主要論著,

人物經歷

1918年10月5日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北直街。
高良潤高良潤
1929-1932年在武進縣立初級中學學習。
1932-1935年在江蘇省立常州中學高中部學習。
1935-1939年在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
1939-1941年任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助教。
1941-1945年任中央工業試驗所技術室設計組組長。
1945-1948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生院農業工程系學習。
1948-1952年任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副教授。
1952-1960年任南京工學院教授、農業機械教研室主任。
1960-1994年任鎮江農業機械學院、江蘇工學院、江蘇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排灌機械研究所所長、副院長。
1994-1998年任江蘇理工大學顧問、教授、博士生導師、農業機械工程學院名譽院長、排灌機械研究所名譽所長。
中國農機教育科研事業創始人之一,著名農業工程學家、教育家、農業機械專家,原鎮江農業機械學院副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博士生導師,第六屆、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高良潤教授,於2017年11月29日下午3時30分在家中逝世,享年100歲。

人物軼事

高良潤,1918年10月5日生於江蘇省常州市的一個小商業家庭。5歲時入私塾讀書
,後經在武進私立肖溪專修學校補習國文、英文、數學,1929年考入縣立武進初級中學,1932年考入江蘇省立常州中學高中部,在班上年齡最小。1935年考入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大學四年級時,用讀書心得寫成論文《列車配合法新建議》,為列車配合提出科學、經濟、實用、簡便的方法,刊於《機工》雜誌,在1943年中國工程師學會蘭州年會上宣讀,受到專家們的重視和表彰。他在教學中結合資料和經驗,寫成《木工》一書,評為“部定大學用書”,1942年在正中書局出版,1950年人民出版社再版,更名為《木模製造》。1941年參加國家機械工程類建設人員高等考試,名列榜首。1942年他進入中央工業試驗所,任技術室設計組組長。由於後方受敵人封鎖,自行設計小型企業所需各類機器和編寫實用科研資料,為發展後方經濟,建樹殊多。1945年他考取“教育部公費留美研究生”,進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生院,主修農業工程,副修機械工程,假期在美國大型機械化農場實習。1947 年6月獲得了“科學碩士”學位。然後在美國萬國農業機械公司、伯克利(Berkley)泵廠、赫爾斯卡特(Hallscott)發動機廠實習,加入美國農業工程師學會。在明尼蘇達大學學習期間,他與同時考取的中國研究生都非常關心國家前途並願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利用課餘,編譯農業機械名詞,調查美國工業建設,訂閱中國共產黨發行的報刊圖書。他們將學習心得體會寫成《為中國農業試探一條出路》一文,闡述知識分子與工農結合才有出路,要發展農業機械化和鄉鎮工業才能振興中國農業。此文發表在《觀察》雜誌上,由八人署名。文章發表後,引起國內廣大知識分子的共鳴,紛紛投函回響。1948年6月他回國後,在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任副教授,並在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農業工程系兼課。在此期間,正處新中國成立前夕,他與學校進步人士一道,反對將中央大學遷往台灣並參加護校。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後,參加了學校的接管工作。
高良潤90大壽實況高良潤90大壽實況
1952年院系調整後,他任南京工學院教授。1955年因國家迫切需要農業機械設計製造人才,學校增設了農業機械專業,他擔任了農業機械教研室主任。1960年鎮江農業機械學院(以後更名為江蘇工學院、江蘇理工大學)成立後,調他任該校農業機械工程系教授,並先後任排灌機械研究所所長、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學位委員會主席、副院長等職。

科學成就

發展農業機械學科
中國設定農業機械學科後,高良潤為組織完成新專業的教學計畫、教學
大綱、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指導書、實驗指導書、農業機械教材等費盡心機。他還擔任全國農業機械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組織推進全國農業機械專業人才的培養。他在教學過程中,為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提倡理論聯繫實際,弘揚愛國主義,注意獨立工作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處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深受學生愛戴。1981年他當選為中國首批博士生導師,在培養方向方面,除農業機械外,又拓展了流體機械、農產品加工、農機機構和材料等,為以後建立新博士點奠定了基礎。1983年初,學校應聯合國工發組織、亞太農機網的要求,設立了農業機械高級人員培訓班,接納亞非拉國家大學畢業以上程度的高級科技人員,由他擔任培訓班主任,為亞非拉國家培養了一批農業機械專業的高級人才,增進了國際友誼,加強了國際學術交流,擴大了農業機械國際市場。他擔任《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業機械化卷》副主任編委及其中《植保機械》主編。擔任《江蘇農業機械化志》副主編。由於他掌握了英、俄、德、日、法多種語言承擔了《英漢農業機械名詞》、《日漢農業機械名詞》、《德漢農業機械詞典》的撰寫工作。
智慧型測控與現代植保技術實驗室智慧型測控與現代植保技術實驗室
對植保機械的創新
高效、經濟、安全使用農藥,需要有先進可靠的植保機械,而關鍵又在於其工作部件。為此,1960年高良潤和本專業的師生一道,創製了試驗台,對植保機械的噴頭部件和液泵進行了長時間、大規模的試驗,把試驗研究成果發表在學報上;還將國內外植保機械發展動態和科研成果,編譯出版了30期《植保機械情報資料》,分送各有關單位參考。為了創製新型機具,他在1978年開始對靜電噴霧理論及其測試技術、荷電霧滴兩相流、荷電微粒兩相流、低污染植保工程的基礎及套用、流變熱力學在果品保鮮中的套用等進行研究。其中“靜電噴霧理論及其測試技術”和“靜電微量噴霧機具研製”兩項分別於1986和1990年獲得機電部的科技進步獎,“荷電微粒兩相流的理論、測試及套用研究”和“荷電氣固兩相流在植保機械中的套用研究”兩項獲得了國家教委博士點科研專項基金的資助,並分別於1990年和1994年通過部級鑑定;“群體荷電微粒場與植保機械工程研究”和“荷電兩相流理論及套用”兩項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前者於1994年獲得機械部科技進步獎,後者則同年通過部級鑑定。這些研究都屬於國際上開創性的項目,其成果為該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此項成果的套用亦已顯出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靜電噴霧治蟲實驗”,經眾多單位使用通過較大面積試驗,表明對草原治蝗和衛生防疫方面有提高功效、節省藥劑、減少污染、降低成本的作用,具有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居國際領先水平。
為材料科學奠基
開拓排灌機械套用領域新中國成立初期,機械工業的工藝和材料非常薄弱,迫切需要材料
科學等方面的專業人才。1950年他開設了金屬工學、金相熱處理、焊接學等新課程。可是,當時沒有這方面的教材,他一面講課,一面編寫教材,為這方面的專業設定奠定了基礎。以後他在培養研究生過程中,還開展了農業機械等方面的專題研究。在排灌機械研究所工作時,除開展各項專題研究工作外,他還著重進行調查研究,探討如何拓展排灌機械的套用領域及其規律,撰寫了排灌事業與三峽工程、黃河治理、南水北調、農田水利、環境工程、節約用水等方面的論文,為開拓排灌機械的套用領域及其規律提供依據,並供國家決策參考。
領導贈高良潤紀念品領導贈高良潤紀念品
為社會服務不斷奉獻
1951年江蘇省為了提高廣大民眾的科學知識,籌建“江蘇省科學技術普及協會”。高良潤積極參加籌建工作,並擔任了該會的常務委員長。1957年又參加了“江蘇省農業機械學會”的籌建工作,並擔任該會的副理事長。1983年以後,他又相繼擔任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和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的常務理事、中國排灌機械學會和全國植保機械協會的理事長。1990年開始他還擔任了江蘇省殘疾人基金會的理事。
高良潤教授從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60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的高級專門人才,其中包括一大批教師、19名博士研究生和28名碩士研究生;完成了12項科研項目,出版的教材、論文、譯著、詞典、手冊、標準、史志、百科全書等在2500萬字以上,其中包括大學教材12種、學術論文180餘篇。他知識淵博,十分重視學科的交叉、滲透和創新,以形成他自己的特色,在植保機械、排灌機械、農產品加工工程以及農機機構和材料方面都有較深的造詣。

所獲榮譽

1987年他獲得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授予的“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稱號,1990年獲國家教委“從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績顯著的先進工作者”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英國劍橋世界名人傳記中心將他列入《世界名人錄(23版)》和《世界知識分子名人錄(11版)》。1995年10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認為:50 餘年來,在促進中美學術和人員交往中,高良潤教授為國際計畫的實施和國際友誼的增進,作出了學術的、領導的和卓越的貢獻,特授予“金花鼠獎狀”。

政治生涯

高良潤1952年5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83年始當選為五屆、六屆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三屆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參議委員會委員。並當選六屆、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主要論著

1 高良潤。超低量靜電設備評述。農業機械學報,1979,10(1):111~117
2 高良潤。雷射式霧滴尺寸分布測定儀評述。農業機械學報,1980,11 (1):34~40
3 高良潤。關於植保機械若干霧化理論問題。農業機械學報,198
0,11 (4):78~884 高良潤。我國農業機械高等教育改革的幾個理論問題探討。農業機械學報,1985,16(2):25~30
《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 高良潤。我國植保機械的發展與技術開發。農業機械學報,1985,16 (4):95~104
6 高良潤。我國農業物料加工機械的技術開發。江蘇工學院學報,1986,7(1):1~6
7 高良潤,冼福生。靜電噴霧理論及其測試技術的研究。江蘇工學院學報,1986,7(2):1~6
8 高良潤。中國植保機械發展史。江蘇工學院學報,1986,7(2):1~6
9 高良潤。論農業藥械發展中降低污染的途徑。農業工程學報,1991,7(1):1~8
10 高良潤。植保機械新機型、新材料和新工藝。江蘇工學院學報,1992,12(3):1~8
11 高良潤。三峽工程與排灌事業。排灌機械,1993,11(3):3~6
12 高良潤。我國農機事業回顧與展望。江蘇工學院學報,1993,14(2):1~8
13 高良潤,冼福生,朱和平等。靜電噴霧治蟲實驗。農業機械學報,1994,25(2):30~38
14 高良潤,王華冠,程曉農。農業機械設計與材料。江蘇理工大學學報,1994,15(4):1~5
15 高良潤。農田水利與排灌事業。排灌機械,1994,12(2):4~8
16 高良潤,冼福生,朱和平,等。靜電噴霧滅蝗研究。農業工程學報,1995,11(2):36~42
17 高良潤。環境工程與排灌事業。排灌機械,1995,13(1):3~7
18 高良潤。節約用水與排灌事業。排灌機械,1997,15(1):3~7
19 高良潤,羅惕乾,王澤。弘揚學校優勢,發展高新技術。江蘇理工大學學報,1997,18(4):1~6
20 高良潤。科技發展與高等教育。江蘇理工大學學報,1998,19(3):1~5
21 高良潤。科技發展與人才培育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社,1997:1~12
22 高良潤,程曉農,郭乃龍。水力機械的磨損與材料。排灌機械,1998,16(1):3~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