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通識教育規劃教材: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

高等學校通識教育規劃教材: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

《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是2010年10月01日由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職業觀念淡薄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旨在引導他們學習職業生涯基本理論,建立職業意識。

基本介紹

  • 書名: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
  • 作者:張渤、寧焰 著
  • ISBN:9787561227374
  • 類別:圖書 > 勵志與成功 > 青少年勵志/大學生指南
  • 頁數:208頁
  • 定價:20.00
  • 出版社: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0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語種:中文
內容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全書從職業生涯的全局出發,按照“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謀略,講述了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三大因素:自我認知、職業認知和環境認知;最後,具體、詳細地論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制訂、管理和實施等內容,指導和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度過四年學習生活,信心百倍地開創美好的職業前程。
《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是按照教育部頒發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而編寫的。書中內容充實,取材新穎,理論結合實際,主要適用於大學低年級學生的職業教育,對於希望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其他讀者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目錄

第1章緒論
1.1職業生涯
1.1.1職業生涯概述
1.1.2職業生涯的成功
1.1.3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因素
1.2國內外職業生涯規劃狀況
1.2.1國外關於職業生涯的理論與實踐
1.2.2國內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1.3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1.3.1大學生職業觀念淡薄
1.3.221世紀前期就業形勢嚴峻
1.3.3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1.4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1.4.1大學生的職業準備
1.4.2本書的教學內容
第2章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理論
2.1職業階段發展理論
2.1.1國內的職業階段發展理論
2.1.2國外的職業階段發展理論
2.2職業錨理論
2.2.1職業錨
2.2.2職業錨的類型
2.3人職匹配理論
2.3.1人格特性與職業因素匹配論
2.3.2人格類型與職業類型匹配論
2.4職業決策理論
2.5課堂活動:人格類型探索
第3章自我認知
3.1自我認知的內容和方法
3.1.1自我認知的內容
3.1.2自我認知的方法
3.2了解興趣
3.2.1興趣
3.2.2興趣與職業
3.3了解人格
3.3.1人格及其分類
3.3.2人格與職業傾向
3.3.3氣質與職業傾向
3.3.4性格與職業傾向
3.4了解能力
3.4.1職業能力
3.4.2一般能力傾向測評
3.4.3特殊能力傾向測評
3.5了解價值觀
3.6課堂活動:個人能力的探索
第4章職業認知
4.1職業概述
4.1.1職業及其特性
4.1.2職業的分類
4.1.3職業活動與職業生活
4.2職業與專業
4.2.1專業
4.2.2專業、行業與職業
4.3職業道德
4.3.1職業道德的理念
4.3.2職業道德的內容和功能
4.4職業知識
4.4.1職業知識
4.4.2職業知識結構
4.5職業技能
4.6職業資格
4.6.1國家職業標準
4.6.2職業資格認證
4.6.3職業資格培訓工程
4.7職業信息
4.8課堂活動:好工作的探索
第5章社會環境認知
5.1經濟環境
5.1.1產業結構變革推動了就業結構的發展
5.1.2產業技術結構
5.2法制環境
5.3就業政策
5.3.1我國的就業政策
5.3.2大學生就業政策
5.4就業市場
5.4.1勞動力市場
5.4.2大學生就業市場
5.5社會心理和發展環境
5.5.1社會心理環境
5.5.2社會發展環境
5.6學校與家庭環境
5.7課堂活動:社會適應能力探索
第6章職業生涯規劃.
6.1職業生涯規劃概述
6.1.1職業生涯規劃
6.1.2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
6.2職業生涯決策
6.2.1生涯決策的要素和類型
6.2.2生涯決策的方法
6.3職業生涯規劃的制訂
6.3.1制訂職業生涯規劃的步驟
6.3.2職業生涯規劃說明書
6.4職業生涯管理
6.4.1職業生涯管理概述
6.4.2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
6.4.3員工職業生涯管理
6.4.4組織對員工的職業生涯管理
6.5實現職業目標
6.5.1增強個人的職業能力,多出業績
6.5.2爭取組織的支持
6.5.3妥善處理兩個問題
6.5.4堅持實施職業生涯規劃
6.6課堂活動:SW0T分析法
附錄
附錄1氣質類型自測
附錄2性格傾向自測
附錄3職業價值觀自測
附錄4國家職業標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的職業概況
附錄5生涯決策類型自測表
參考文獻

前言

作為課堂教學的就業指導,以往大多在大學生臨畢業的那年進行,一般以職業的基本知識、就業政策、擇業觀念、擇業技巧的傳授為主。然而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涉及多學科的知識結構和多方位的人才培養過程,應當融人職業生涯規劃中。因此,應在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分期開展各具特點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及就業、創業指導,倡導學生的職業意識,套用職業生涯理論來思考和規劃自己的未來。
教育部等三部委頒發的《關於切實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規定:將就業指導課程切實納入高校教學計畫,鼓勵和提倡所有高校從2008年起開設就業指導必修課或必選課,並依據各校自身具體情況制訂教學計畫。該課程既強調職業在人生髮展中的重要地位,又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它通過激發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促使大學生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並努力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提高就業能力和職業生涯管理能力。
本系列教材遵照教育部制訂的教學內容,把就業教育安排在整個大學期間。全套教材分為三冊:《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職業素養提升》《就業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依次把它們穿插在大學四年的教學計畫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