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渠清

高渠清

高渠清,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土木系。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教育的奠基人,資深教授。負責籌建了我國高等教育第一個隧道及地下工程專業,培育了我國第一批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人才。他是隧道及地下工程科學的開拓者,我國第一條地下鐵道規劃和設計工作的重要參與者,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為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渠清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0.4.28
  • 逝世日期:2001.6.7
  • 職業: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教育的奠基人
  • 畢業院校: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代表作品:《山嶺隧道》、《地下鐵道》
個人履歷,人物生平,成就及榮譽,隧道學科的基礎,隧道專業提高,研究方向,走向國際,主要論著,社會評價,

個人履歷

我國隧道學科的創始人,國際隧道協會執委、隧道及地下工程學會理事長。
高渠清(1920.4.28——2001.6.7)。1942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即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土木系。1949年獲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學位,他也是該校第一名土木博士。新中國成立後,回到母校任教終身,歷任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教授、土木工程系主任,西南交通大學教授、鐵道工程系主任。中國土木學會常務理事及隧道學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國際隧道協會執行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長期從事鋼筋混凝土結構及隧道、地下鐵道和岩石力學的教學與研究。撰有論文《地震對地面地下結構工程的破壞影響》,編著《山嶺隧道》、《地下鐵道》。

人物生平

高渠清,1920年4月28日出生在福州南台島一個小鄉村里,9歲那年全家搬到福州。高渠清幼年聰慧,學習刻苦,在國小五年級時便提前一年考入福州理工中學。1938年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績考入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大)。由於抗戰期間唐山交大遷往內地,只好在長汀廈門大學借讀一年,第二年經過長途跋涉來到遷至貴州平越(現福泉市)的唐山交大,完成大學學業後留校任教。1945年他考取了公費留學,進入英國紐卡斯爾大學讀研究生,研究“含氧混凝土與鋼筋的粘著力”,1949年獲得博士學位。在此期間他曾到Brathwaite鋼結構廠實習,參加了鋼結構構件的製造、安裝等工藝過程,並參與了建造飛機機庫的鋼結構廠房設計工作。在鋼結構構件焊接中他發現了當時英國焊接學會出版的《焊接手冊》在計算中有多處錯誤,當即給焊接學會寄去了正確的計算結果,焊接學會接受了他的意見並寫來感謝信。他在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折服了身邊的英國同行,使他們不得不對這個來自中國的年青人刮目相看。隨後他留在紐卡斯爾的Palmers Hebburn設計事務所工作,並取得了英國皇家結構工程師學會會員資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高渠清毅然放棄了國外優越的工作條件,於1950年底回到祖國,1951年3月到母校唐山交通大學任教授。在校任教期間,他曾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校學術及學位委員會副主任,1980年成為我國首批博士生導師,1981 年後連續兩屆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鐵路、公路、水運學科評議組成員。他曾代表中國連任兩屆國際隧道協會(ITA)執行委員,國際岩石力學學會中國專家小組成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常務理事,隧道及地下工程學會理事長等職。1959年他以全國勞動模範的身份出席全國文教系統群英會。他在近半個世紀的教學科研生涯中,為祖國培養了大批的科技人才,尤其是為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學科的建立和發展,傾注了畢生的精力與心血。
1993年高渠清教授退休後,仍然關心年青人的成長,關心隧道及地下工程事業的發展,關心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對前來求教的工程技術人員,總是耐心教導,誨人不倦。

成就及榮譽

隧道學科的基礎

1952年7月,根據我國鐵路建設的發展需要,鐵道部在唐山鐵道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建立了橋樑隧道系,至1954年上半年,由高渠清組建了全國第一個隧道及地下鐵道教研室,並由他擔任主任,從橋隧系選拔了一批優秀的學生攻讀該專業。當時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與國際上差距很大,從理論上與實踐上都缺少可供借鑑的資料,再加上當時我國在科技上沒有與西方先進國家交流的外部環境,因此困難較大,但他服從組織決定,擔負起了這項任務。他首先改善師資條件。教研組內成員都是由其它組調來的青年教師,大部分不熟悉隧道專業。他廣泛收集資料,依靠教研室全體教師,翻譯了前蘇聯出版的一系列教材,聘請前蘇聯專家來校講學,組織大家學習專業知識,積極鑽研科學理論。他還組織青年教師深入施工現場,結合生產實際進行學習,在很短的時間內開出了“山嶺隧道”課程及課程設計,還比原計畫提前一年開出了“山嶺隧道”的畢業設計。他主編出版了我國第一部隧道專業教材《山嶺隧道》。1956年他開始招收研究生,對教學及科研中的一些理論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探討。他提出了迅速發展我國隧道技術科學的全面規劃,爭取使我國隧道技術科學的水平儘快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從而形成我國隧道學科的基礎。
1954年,我國第一批隧道專業的學生畢業,他們很快成為全國鐵路各設計院及工程局隧道方面的骨幹。1956年以後,隧道專業畢業生源源不斷地分配到全國隧道和地下鐵道建設主戰場,成為修建隧道和地下鐵道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國內其它高等院校和設計,施工單位的一批教學和技術骨幹到唐院進修和培訓。當時高渠清教授領導的隧道及地下鐵道教研室,實際上已成為我國隧道和地下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基地和搖籃,奠定了我國隧道技術發展的基礎。

隧道專業提高

隧道專業在高渠清的主持下逐步發展提高,1980年國家批准該專業設立博士點,他也成為我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他先後培養了數十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後,並與日本名古屋大學、德國不倫瑞克大學、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等聯合培養中外博士研究生。在他培養的研究生中,有的已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勘測設計大師,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各工程局、設計院的總工程師,各城市地下鐵道建設的負責人等。他還兼任了鐵道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北方交通大學、長沙蘭州石家莊、上海鐵道學院兼職教授,國際隧道協會《隧道及地下空間利用》雜誌編委,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地下工程》、《捷運與輕軌》等雜誌編委,《工程力學》雜誌常務編委等職務。1987年他作為《中國大百科全書》土木工程編委會委員,參加了土木工程卷的編撰工作。
他最早參與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學會的籌建工作,是該學會的創始人之一。自1979年中國隧道工程學會成立起,高渠清教授連續擔任該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理事長,並與國際隧道協會建立了廣泛的聯繫。1983年,他經過競選成為國際隧道學會的11名執委之一,對促進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的對外交流與國際友好往來做出了重要貢獻。
20世紀50年代初期,我國在隧道工程的設計、施工技術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甚大,施工進度僅為平均單口月成洞10至20米左右,鐵路隧道總長度僅160多公里,沒有一條城市捷運線路。面對我國一片空白的隧道理論和落後的隧道施工技術,高渠清教授同他領導的隧道教研室不斷努力,潛心鑽研,在認真總結我國施工技術的基礎上,拓寬研究領域,提高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理論和技術。
專業創立之初,他在編寫《山嶺隧道》教材襯砌計算一章中,總結了當時蘇聯的經驗及我國在隧道設計中的實踐,對襯砌圍岩壓力狀態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對計算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議,寫了《地下建築物襯砌的計算理論》一文。在20世紀60年代,他又深入研究此專題,在指導研究生的同時,又在實驗室開展了地下結構試驗工作,完成了變形與破壞試驗,並分別與研究生王夢恕彭長生合作寫了《圓形襯砌在鬆散地層中的作用》、《鬆散介質中整體式圓形混凝土襯砌的破壞研究》兩文。這兩篇論文在地下結構試驗工作中,開拓了新領域。在襯砌內力分析的基礎上,他與助手程振延合作寫了《偏心受壓構件受力破壞過程的分析及其承載能力的估計》一文。在綜合分析以上研究成果基礎上,高渠清寫了《論地下結構物計算理論的演變及研究方向》一文,文中討論地下(基礎)結構物計算理論的演變及研究方向,總結了已有成果,指明了發展道路。

研究方向

1977年,他在鐵路系統,率先提出岩石力學的研究方向,對“岩石本構性能”、“岩石流變本構關係”、“數值計算在隧道結構分析上的套用”、“相似材料模型試驗”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岩石力學研究的基礎,並率先在高等學校成立“岩石力學研究所”,任第一任所長。把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的基礎理論和以“經驗”為基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提高到“岩石力學”理論的新水平。
20世紀80年代中期,高渠清先後與一些國外機構進行合作,對“隧道及地下鐵道理論分析及設計、施工新技術的開發”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其中:與法國里昂捷運公司合作進行了“捷運開挖方法的改進方案”的研究,與聯邦德國不倫瑞克大學合作研究“數值分析在隧道結構上的套用”,與聯邦德國HOCHTIEF公司進行“隧道施工方法”的研究,與加拿大艾伯塔大學岩土組合作進行“修建捷運工地量測”及“控制設計與施工”方面的研究。與日本名古屋大學土木系岩土組合作進行“理論分析研究在隧道工程上的套用”的研究等等。
他在國際隧協機關刊物《隧道及隧道工程》、《隧道及地下空間技術》上發表的三篇論文:《中國隧道》(1988年)、《中國上海地下工程的建設》(1990年)、《中國地下鐵道》(1990年)分別於1989年和1991年被美國《工程索引》(EI)收錄。
他在1982年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年會上作的關於“隧道及捷運修建狀況”的報告,被當時的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領導選為決策參考文獻。
1978年,我國迎來了經濟建設的高潮,他藉此東風,將一些國外的先進技術向國內作廣泛介紹,到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合肥杭州等十幾個城市及單位作學術報告,為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的普及作出了貢獻。
他在繁忙的教學、科研之餘,積極參與、關心國家隧道及地下工程項目的建設。1954年起為我國鐵路各個時期的長隧道,如秦嶺、涼風埡、關角、關村壩、大瑤山等隧道進行了技術諮詢和顧問。多次主持和參加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領域中的重大工程項目的研討、審查及決策。1958年起為上海黃浦江第一條越江隧道的方案比選、設計、施工等進行技術諮詢。20世紀50年代末,他作為顧問參與了我國第一條地下鐵道——北京捷運的設計工作,為北京捷運路網規劃、設計及施工等提出許多意見及建議。之後,他參與了上海、廣州、南京、天津青島等城市捷運論證及設計、施工方案研究及評估等工作。在這些工作中他曾利用擔任國際隧道協會執委的身份,借鑑在十幾個先進國家的會議交流及考察所得到的先進理論、技術及施工經驗,並根據我國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積極推廣施工新技術。他曾主持鑑定了上海隧道公司的“劈裂灌漿”新技術,主持了對西坪隧道在國內第一次採用新奧法成功的技術鑑定工作,參加了鐵道部科技局主持的“噴錨支護在隧道修建中的套用”的鑑定工作,使噴錨支護的套用得到推廣。他還參加了成渝一級公路縉雲山隧道施工方案的討論。在北京捷運復興門折返線及西單車站的修建中,在施工方法研究上他主張並支持了淺埋暗挖法,指出技術及經濟上的可行性,現在這種方法已廣泛套用於施工中,改變了過去那種影響市容和城市交通的明挖施工法。他還多次到施工工地考察,併兼任了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地下鐵道辦公室國家專家小組成員,中國地下鐵道工程設計諮詢公司專家委員會顧問,北京捷運工程局、廣州、南京、青島捷運籌建處,鐵道部第二設計院、鐵道部第四、十六工程局等單位技術顧問。他為我國隧道及地下空間技術從幼小走向成熟做出了重要貢獻。

走向國際

20世紀80年代前,國際隧道工程界對中國的隧道及地下工程狀況十分陌生,高渠清走向國際隧協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全世界了解中國。1979年,高渠清作為中國土木學會代表團成員參加了國際隧協第五屆年會及學術報告會,會上他用流利的英語,作了“中國隧道建設情況”的報告,讓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國的隧道建設成就,受到國際友人的好評。他們說,沒想到中國修了那么多隧道。1983年5月在波蘭華沙召開的國際隧道協會年會上,他作了“中國鐵路隧道的發展”的學術報告,引起了與會者的興趣,受到代表們的稱讚。會上他通過競選,成為該協會核心組成員——國際隧道協會執行委員,1985年9月在捷克布拉格召開的國際隧協年會上他再次當選為執行委員。在擔任執委期間,他在歷次國際隧協年會及其它國際性學術交流會上作了有關技術報告並發表論文,積極宣傳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設的新技術,新成就。他還針對國外有些人想到中國投資,對中國工程不了解的情況,在第16屆年會上向到會人員作了“中國工程契約發展概況”的報告,受到歡迎。他還向世界介紹了中國北京、上海等地捷運發展情況,驚動了國際隧道界,大大提高了我國在國際隧道界的聲譽和地位。
他在擔任國際隧協執委期間與國際隧道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以推動我國隧道建設的發展,提高隧道建設水平。他的足跡遍布美、英、德、日、加拿大、波蘭、挪威西班牙、捷克等國家。他在走出去的同時也請進來,邀請國外學者來中國進行學術交流,他曾在中國主持舉辦了3次國際性學術交流。
1987年國際隧協第15屆年會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召開,會議議程之一是決定國際隧協16屆年會的召開地點。高渠清因故未能參加這次年會。但在此期間經他多方努力,積極做工作,終於使國際隧協第15屆年會做出了1990年在中國召開下屆年會的決定。由於1989年國內“六·四”事件,國際隧協執委會曾擬改變在中國召開年會的決定。高渠清天天看報紙,把所載關於“六·四”後中國政府的政策,各國同我國改善關係情況的報導剪下來,加上自己了解的情況,譯成英文,帶著它們專程到德國參加了一次執委會。利用會議空隙時間,他專門與執委會主席、副主席談了一個上午,把剪下來的報紙給他們看,向他們介紹中國政局情況。會議秘書長,一位德國人問他,要不要在會上討論一下是否在中國召開第16屆年會的問題。他斷然回答:不用討論了,這是1987年年會通過的。他用有力的事實、流利的英語和誠懇的態度,終於說服了兩位主席,使他們打消了對中國的顧慮。1990年9月,國際隧道協會第16 屆年會如期在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學舉行,來自世界31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名中外隧道專家、學者雲集成都,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會議收到國內外350篇論文,與會專家認為論文學術水平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各國專家表示要與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界進行進一步交流與合作。會議的論文集,由高渠清任主編。國內提交的幾十篇論文,基本上是經過他審查、修改後定稿的。這次會議,對高渠清來說,還有一個特殊的意義,就是對他作為我國隧道專業創始人之一的40年講壇辛勤耕耘的大檢閱,因為他欣喜地看到參加這次會議的200多名國內學者中,很多是他的學生。
由於他的學術成就和聲望,他被頻繁邀請出國訪問、講學,多個國家的隧道協會邀請他出席年會作學術報告,英國、德國、日本、捷克、加拿大、挪威等國大學邀請他前往講學和聯合開展專題研究。1986年6月,他被邀請參加了日本青函隧道的通車典禮,並主持了學術報告的綜合討論會,1988年6月,他受聯邦德國布倫瑞克、漢諾瓦、卡蘇等大學邀請,參加了布倫瑞克大學博士論文答辯,並在這些大學作了有關“推廣捷運建設新技術”等報告。7月,英國隧道學會邀請他參加年會,並作了“中國隧道及地下鐵道實施新技術的成果”的報告,會上,他廣泛回答了與會英方人員提出的有關新技術及經濟效益的大量問題,並受該學會主席邀請參加該會為榮譽會員。9月,他應加拿大艾伯塔大學邀請到該校講學一年,擔任岩土專業博士生“隧道及地下工程”課程的教學工作,並擔任該校兩個博士生的論文指導及答辯工作。在加拿大期間,他又受安大略倫敦大學的邀請,到該校講學,為岩土專業教師、訪問學者及研究生作了“在軟土中修建地下鐵道的技術”的報告。在此期間,他接受加拿大岩土學會,隧道學會邀請,參加其學術交流會,並作了“中國捷運現狀與展望”等三個學術報告。他還在1990年3月受日本隧道學會邀請,參加該學會成立15周年大會,並作了“中國隧道及地下鐵道修建技術的發展及經濟效益”的報告。

主要論著

1 高渠清.山嶺隧道.北京:人民鐵道出版社,1956.
2 高渠清.地下建築物襯砌的計算理論.土木工程學報,1957(4)
3 高渠清,彭長生.鬆散介質中整體式圓形混凝土襯砌的破壞研究.唐山鐵道學院學報,1964(2)
4 高渠清教授論文編輯組.高渠清隧道及地下工程論文選集.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6.
5 高渠清.論地下結構物計算理論的演變及研究方向.鐵路科技報告會文集,1964.
6高渠清.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發展趨勢及展望.鐵路工程建設科技動態報告文集,隧道及地下工程分冊.1986.

社會評價

高渠清教授在擔任國際隧協執委後,與國際隧道界廣交朋友,相互交流,在他的努力下,先後選送5名中、青年教師到德國、日本等國進修(時間最短為一年,其費用全部由這些國家承擔)。
2001年6月7日,高渠清教授因病逝世。6月10日,訊息傳到正在義大利米蘭召開的國際隧協第27屆年會上。在大會主席的提議下,與會50多個國家的全體代表起立默哀,表達了他們對高渠清教授的崇敬與懷念之情,也表達了他們對中國隧道界所取得的矚目成就的欽佩和認可。
2002年11月6日,在國際隧協舉行的研討會上,我國政府官員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中國目前已建成8600多座鐵路、公路隧道,總長度達4370多公里,已躍居世界第一位。我國的隧道施工技術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部分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一成就的取得,是中國隧道界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艱苦奮鬥的結果,也實現了高渠清教授的終身夙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