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祥

1954年生於陝西省鳳翔縣。曾就學於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編輯採訪專業、華南師範大學電視編導碩士學位班、香港公開大學教育管理課程研修班。碩士學位。曾在省級廣播電視機構從事采、編、播工作10年。1988年調入陝西師範大學講授廣播電視課程。在20年的高等教育工作經歷中,做了很多開拓性工作。他主持創辦了西部地區最早的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編導等專業。先後開設了十多門專業課程。新聞出版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學術兼職: 陝西省廣播電視節目專家組成員,西安市電視節目專家組成員,《西部廣播電視》雜誌編委現任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陝西師大新聞研究所副所長,廣播電視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帶頭人;講授廣播電視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藝術學、紀錄片等課程;陝西省廣播電視政府獎專家評審,陝西省電視“金鷹獎”專家評審,陝西人民廣播電台顧問;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廣播電視學研究會理事,陝西省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西安廣電協會常務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有祥
  • 出生地:陝西省鳳翔縣
  • 出生日期:1954年8月
  • 畢業院校:北京廣播學院 
  • 畢業學校:北京廣播學院 
  • 學歷學位:博士
  • 工作單位陝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學術成就,研究工作,教學研究項目,代表性成果,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6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播音員,1988年任講師,1994年被評為副教授,2005年被評為教授。1989年任系黨支部書記,1994年任陝西師範大學影視中心副主任,2000年任陝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2001年兼任廣播電視編導系主任。
2005年8月,被選送參加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舉辦的教育部直屬高校社科系統新聞傳播院系負責人“三項學習教育”研修班;2007年5月被選送參加在中央黨校由中組部、中宣部、中央黨校、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舉辦的第十五期“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和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第三十期專設班的學習。

主要貢獻

學術成就

高有祥同志從廣播電視傳播和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發現問題,進行業務探討和理論研究,注重解決和回答現實問題,並將新信息和研究成果補充到教學中去。學生們反映他的教學能緊隨廣播電視發展前沿。不少外校學生也常去聽他講課。他發表的論文,有廣播電視有聲語言、思維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但是大量的,都是瞄準當下廣播電視傳播中出現新問題的研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他長期致力於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和創作思維研究,發表了多篇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套用的專業論文,提出廣播電視使用的有聲語言是規範口語,“規範口語是具有書面語言色彩的口語化語言。它既要有書面語言準確規範、簡潔精練、邏輯性強、信息量大莊重文雅的要求,又要符合口頭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親切自然、即時反饋、順口入耳的特點”的觀點,“廣播電視有聲語言冗餘度”的觀點,“報刊、廣播電視正確使用外來詞”的觀點,在《陝西師範大學學報》、《中國語文》、《語文建設》、《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發表,被《人大複印資料》、《電視文摘》等刊物轉載後,被多位學者引用。他的學術專著《電視新聞的理論與實踐》(33.2萬字)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他常常被各級電視台邀請,會診問題,進行研討和出謀劃策。近幾年,他為省、市廣播電台、電視台舉行過多次學術講座。並應邀跑遍了陝西省的十個地級城市,為專業人員講課。僅2004年,他就三上延安,兩下漢中講座和研討節目。他還為黨員電教系統培訓專業幹部,指導黨員電視教育專題片拍攝。無論是他的論文,還是他在各級理論研討會上的發言與點評,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見解獨特,對當地的廣播電視理論建設、實際工作和傳播業務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高有祥同志在廣播電視第一線工作過,熟悉節目創作過程。在教學和科研之餘,還參與創作電視作品。由他任編導、撰稿的專題片《西安,祝你再度輝煌》、《大學生真情暖童心》分別在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中央電視台七套播出。

研究工作

主要從事廣播電視有聲語言研究,發表論文多篇,部分論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被多位學者引用。受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西安市外宣辦委託,編導的電視片多部在中央電視台等播出。參與省、市電視台多個欄目的策劃和創作,多次應邀為陝西省及西安、延安等地電視記者舉行學術報告。被聘為省、市多個電視節目獎項專家評審,參與向全國選送節目; 國家“十五”重點課題《中國教育技術的發展與研究》重點子課題《發展教育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主要階段性成果《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高校教師信息素質的培養》。
第一主持人北京大學萬明高教授;高有祥為第二主持人 ( 西北地區主持人 ;各大區主持人排名不分先後,同為第二主持人) 總課題批准號AYA010034; 2004年結題;2005年10月鑑定:成果達到國內同類研究先進水平;
2、 國家級精品課程《現代教育技術》,傅鋼善、陳曉端、張文蘭、高有祥、乜勇等8人。
3、 教育部、財政部2007年度“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重點支持專業‘播音與主持藝術’”李震、朱曉??、牛鴻英、高有祥、南長森等7人。
4、 陝西師範大學校級重點項目《西部廣播電視發展戰略研究》2004年結題 主持人。
5、申報的課題
(1)國家課題《黨的十七大後民生新聞發展策略研究》 主持人 高有祥。
(2)省級課題《我省新農村建設中廣播電視宣傳效果研究》主持人 高有祥。
(3)副省級課題《西安地區非物質文化影像化生存研究》 主持人 高有祥。

教學研究項目

1、校級精品課程:《電視節目製作》(課程群) 2006年完成並驗收 主持人高有祥。
2、陝西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項目:
《教師教學有聲語言形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__以電視的形式展示研究實驗過程和結論》2007年9月立項 主持人高有祥。
3、陝西師大研究性創新教學活動專項 :廣電新聞教與學的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教學活動 2007年12月立項 主持人 高有祥。

代表性成果

1、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像化生存 《現代傳播》 2007年第6期 (權威)。
2、報刊廣播電視對外來詞應採取的態度 《現代傳播》 2005年第5期 (權威)。
3、民生之年對新聞傳播的新要求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07年第5期 (權威)。
4、省級衛視的特色頻道與品牌建設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07年第7期 (權威)。
5、對假新聞歷史與現實的理性反思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07年第12期(權威)。
6、發展特色廣播 走市場化運營之路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05年第3期 (權威)。
7、三貼近 《直播西安》的有益探索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04年第6期 (核心)。
8、精神核心 電視娛樂節目的靈魂 《電視研究》 2005年第6期 (核心)。
9、從央視直播美伊戰爭看直播的魅力 《中國有線電視》 2004年第7期 (核心)。
10、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廣播電視的使命 《電視研究》 2006年第9期 (核心)。
11、西部廣播電面臨問題及對策探討 《中國廣播》 2004年第6期 (重要)。
12、嚴格把關 杜絕硬傷 《當代電視》 2004年第5期 (重要)。
13、西部廣播發展對策探討 《中華新聞報》 2004年6.23 (重要)。
14、平民化 創造性 親和力 《新聞知識》 2004年第4期 (重要)。
15、善待我們的衣食父母 《今傳媒》 2004年第7期 (重要)。
16、把這段壯懷激烈的歷史告訴後人 《今傳媒》 2006年第8期 (重要)。
17、教育碩士培養的有益探索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6年第8期 (重要)。
18、陝西衛視對區域文化的演繹 (2作) 《電視研究》 2007年第9期 (核心)。
19、網路環境下教育技術文獻的新變化(2作)《 現代教育技術》 2007年07期 (核心)。

獲獎記錄

2004年10月被陝西省廣電局、陝西省文聯、陝西省電視藝術家協會評為省德藝雙馨“十佳”電視工作者。
2007年12月年被國家廣電總局、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評為“全國百優廣播電視理論人才”。
《21世紀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科研課題,獲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由省政府獎勵。他的學術成果多次受到上級的獎勵。
專著《電視新聞的理論與實踐》2004年獲陝西省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