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開發區

高新開發區

襄樊高新區位於襄樊市區北部,縱貫油坊崗東風公司襄樊基地,毗鄰襄樊火車站和飛機場;316國道、207國道穿境而過,魏樊、孝襄、漢十、襄荊四條高速公路在區內交匯,區位十分優越。轄區控制面積96平方公里,轄區總人口12.33萬人,政策區面積7.5平方公里,城區規劃面積29.41平方公里,建區面積17平方公里,是襄樊市1995—2010年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的中心區域,也是我國汽車工業、軍工企業的聚集地和鄂、豫、渝、陝毗鄰地區技術、智力最密集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新開發區
  • 位置:襄樊市區北部
  • 轄區總人口:12.33萬人
  • 轄區控制面積:96平方公里
基本情況,產業規劃,工作重點,創造奇蹟,

基本情況

建區15年來,襄樊高新區秉承“實現產業化、發展高科技”的發展理念,堅持“項目興區”、“科技強區”戰略,不斷創新管理服務體制,最佳化運行機制,完善“親商、安商、富商”政策,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引進了一大批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目前,區內註冊企業已達970家,其中工業企業350家,規模以上的企業73家,汽車及汽車零部件企業158家,經省科技廳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49家,美國康明斯、法國標誌雪鐵龍、日本日產、台灣裕隆等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在高新區落戶。聚合了全市8家軍轉民大中型科技型企業和“東風汽車”、“東風儀表”、“湖北新華光”、“中航精機”等4家上市公司,初步形成了“兩大園區、三大基地”的產業格局,即以汽車產業為主體的汽車工業園區,以軍工機電、高科技產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園區;以東風汽車公司襄樊基地為龍頭的汽車整車、動力、研發及零部件產業基地,以湖北新華光信息材料股份公司為龍頭的全國最大的特種光學玻璃研發、生產基地,以航宇救生設備有限公司為主體的全國最大的航空救生裝備研究、設計、實驗和製造基地。
襄樊市高新區
2006年,高新區實現GDP 82億元,同比增長57.7%;實現工業總產值307億元,同比增長79.6%;實現工業增加值76.8億元,同比增長56%;實現營業總收入262.6億元,同比增長409%;實現自營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同比增長55%;實現全口徑稅收23億元,同比增長98.3%;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全年共引進、儲備各類項目78個,總投資41.6億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12個, 5000萬元至1億元的項目16個,1000萬元至5000萬元項目14個。在這些項目中,有外資項目20個,汽車產業項目27個,高新技術項目18個,產業特色進一步凸現。

產業規劃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襄樊高新區目前正在著手編制“十一五”發展規劃,其指導思想是:大力實施“創新立區、項目興區、工業強區、開放活區”的總體戰略和“占據高端、擴展領域、延伸配套、集群發展”的發展思路,依託“一區兩園”發展平台,形成以汽車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以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航空航天和新能源、高效節能產業為重點,以現代服務業為配套的“兩業為主、多元推進”的產業發展格局,加速擴張、全力追趕,不求最大、但求更好,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將高新區建成國內具有較大影響、較強實力、特色鮮明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力爭處於全國同類城市高新區的領先地位,躋身國家級高新區中上游水平。
襄樊高新區的產業布局是:按照“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總體思路,在產業規劃的指導下,合理安排產業布局,以兩個園區為平台,以鄧城大道為軸線,突出重點,布局產業。即在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集中布局公司總部、研發中心、軍工機電產業以及高檔商務配套設施,支持發展社會中介服務業,原則上不再擺放新的工業項目,尤其是汽車工業項目;在原汽車產業開發區發展各類工業項目,重點是汽車整車及其配套零部件項目;以連線兩大園區的鄧城大道為軸線,大力發展商貿、物流、第三產業。
“十一五”期間,襄樊高新區的總體目標是: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增強帶動全市經濟發展的實力;最佳化產業結構,使具有鮮明特色的支柱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初步培育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研發並產業化一批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技術創新成果,發展一批具有較高市場份額的高新技術產品,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高技術企業群體;基本完成高新區現有政策區開發建設,重構整體空間布局;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形成孵化器、重點產業、產業群“三位一體”的園區發展體系。總體上講,用五年時間完成高新區整合後的“二次創業”,奠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堅實基礎。

工作重點

(一)全力服務東風公司,做大做強汽車產業。支持東風發展既是重要的經濟任務,又是光榮的政治任務,全區上下將牢固樹立“服務東風無小事”的理念,把支持服務東風加快發展擺在全區工作的首要位置,支持東風做大做強。
(二)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提升產業聚集度。建設工業園區是提高產業聚集度的必由之路。園區建設者們決心奮起直追,重點突破基礎設施瓶頸制約,為入園項目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三)強化招商引資工作,擴大招商引資成果。切實提高招商引資工作質量,變“招商”為“擇商”,變“大招商”為“招大商”。發揮產業群優勢,在高新工業園重點引進公司總部、研發中心、採購配送中心和銷售中心,建設成為大型企業的總部或區域性中心、相應的研發機構及技術中心;汽車工業園建成以汽車製造及零部件為主的加工製造基地、工業集聚區和重點發展區,加快汽車產業發展步伐。
(四)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擴大孵化場所,增加孵化設施,提高孵化質量和效益。鼓勵重點企業建立技術中心,創建以骨幹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創業體系,提高企業的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支持專利技術產業化,打造知名品牌,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採取官、產、學、研運作機制,促進產學研聯合,提高技術研發的成功率和速度。拓寬投融資渠道,建立政府引導,帶動全社會參與的多渠道、多元化的高新技術投融資體制,引導企業實施新產品試製項目和產業化。
(五)狠抓土地報批工作,為項目建設落實載體。加大工業用地報批力度,將兩個批次用地指標全部拿回使用;大力盤活存量閒置土地,對征而不用的土地依法收回;全面啟動對名城路、園林路兩側項目建設;加大資金清欠和爭取金融機構貸款的力度,為報批土地積極籌措資金。
(六)轉變機關作風,形成促進高新區發展的強大合力。以創建學習型機關活動為突破口,重點強化“四學”:即學外語、學電腦、學法律、學業務,加強電子政務工作,在機關大力推行辦公自動化,加快多媒體會議室和網站建設,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努力做到服務企業講誠信,維護團結樹正氣,勇於奉獻促發展。
(七)最佳化投資環境,著力構建經濟發展的“綠燈區”。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營造良好的治安環境;著力整治“三亂”等污染經濟環境的行為,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全面貫徹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和政務公開制,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政務公開,依法行政,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八)加強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重點抓好先進性教育活動,鞏固活動成果,突出活動效果。;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大源頭治腐工作力度,進一步完善黨工委議事和決策機制,切實做到科學施政、民主執政、依法行政、清廉理政。
(九)著力構建“和諧高新”,全面推進各項社會事業。按照市委構建“和諧襄樊”的要求,認真做好各項社會事業,著力營造“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高新”。
以2005年8月全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作會議為標誌,襄樊高新區已全面步入“二次創業”的新時期。襄樊高新區以其鮮明的產業特色和強勁的發展勢頭,被市委、市政府列入“十一五”期間市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新技術、新產業、新體制、新形象構建了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為己任的襄樊高新區。她像大海上一輪噴薄欲出的紅日,必將撐起一片亮麗的天空。

創造奇蹟

襄樊萬達廣場項目落戶襄樊高新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昨夜沉睡的村莊,將成一片火熱的工地。為迎接這個項目落地,襄樊高新區以極大的誠意和卓有成效的運作,創造了拆遷工作的奇蹟:僅用22天,完成12萬平方米,125家大戶、305家小戶的拆遷,9000多萬元補償款全部到位。大連萬達的建設者說,“拆”出了全國布點城市的“第一速度”!襄樊市市長李新華贊道,“拆”出了速度與和諧的典範!
125家大戶、305家小戶必須一個月搬遷完!高新區下達“攻堅令”:既要按時拆完,又要讓絕大多數老百姓滿意
4月13日,襄樊高新開發區紫貞辦事處黨委書記信國良接到高新區管委會通知:做好拆遷準備,大連萬達項目即將在你們那裡落戶。
5月17日上午,大連萬達落戶高新區的協定正式簽訂。
拆遷範圍很快鎖定:園林村二、三兩組,總拆遷面積12萬平方米,其中主要是私房。
信國良接到高新區管委會下的“攻堅令”:必須在6月17日前搬遷完畢,既要按時拆完,又要讓絕大多數老百姓滿意!
一個月搬遷完?信國良頓感壓力如山。
老信說,他從接到通知的那一天起,就再沒有睡過一個踏實覺。
老信怎么睡得著?為贏得這個項目落戶,襄樊市委書記唐良智、市長李新華數次登門,邀萬達決策者來襄樊考察選點,最終促使萬達下定決心落戶襄樊。為爭取項目早日開工,市長李新華、副市長王代全多次來工地;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劉金元和副主任馮雪恆把辦公室搬到了現場……最讓老信頭疼的,是這125家大戶、305家小戶近500人的安置補償問題。
園林居委會地處諸葛亮廣場旁邊,屬於黃金地段的“城中村”。這裡的居民分兩類:一類是居委會在職和退休職工,這部分人的工資全靠集體經濟收入,也就是此次要拆遷的集體公房的租金來維持;還有一類是市區下崗職工,他們的主要生活來源就靠出租自家房屋給小商戶的租金來維持。
而現在要將這些房屋全部搬遷,怎樣才能取得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黨員帶頭,親情感召,一句“我先搬”融化了觀望民眾心頭的堅冰
為了讓大家明白萬達入駐高新區帶來城市繁榮這個理,高新區選派13名民眾代表到北京,參觀大連萬達在石景山的綜合商業體。所有去看的人,回來沒一個不叫好的!
項目建成後的長遠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不少民眾還在觀望。
發揮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從他們那裡突破!管委會領導發出號召,拆遷辦一改往日的做法,讓下級當組長,上級當組員。拆遷指揮部成立9個組,每組4名成員,組長全是紫貞辦事處二級單位的幹部,同時也是被拆遷對象,辦事處的幹部當組員配合組長工作。
除了黨員幹部帶頭,他們還進行親情感召,每個小組包乾14戶親戚朋友,以親情感召消除他們對拆遷的牴觸情緒。還對拆遷進度張榜公示,拆遷辦的進度牌上寫著每個工作專班的包乾戶,每天下午碰頭匯報進度總結經驗。
老黨員、園林居委會主任呂富恆在第一次拆遷大會上就表態:我先搬!在他帶動下,當天就有不少村民簽訂了搬遷協定。
到6月5日,搬遷居民超過80%,但還有少數居民仍然牴觸,少數村民僵持不下,有的甚至跑到親戚家躲起來。
為做通民眾的思想工作,工作組的幹部可謂磨破嘴,跑斷腿,他們還找來村民的子女和親戚朋友幫助做工作……
在拆遷的攻堅階段,黨員張明軍的兒子要到成都做手術,他安排弟弟去照顧兒子,自己留在拆遷工地上。呂琿為拆遷推遲婚期。陳仕安的父親要住院,饒平富、翟理書的子女要高考,都沒有請半天假,一直奮戰在拆遷第一線……
把道理講到位,把利益平衡到位,把感情用到位,老百姓其實是城市建設最有力的支持者
拆遷難,難拆遷,幾乎所有城市的項目建設者都有這樣的感受。
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劉金元帶領的“一班人”認為,之所以拆遷難,就是沒把項目建設後帶來的好處向百姓講清楚,沒把百姓的利益處理好。如果把理講到位了,把利處理到位了,把情用到位了,老百姓其實是城市建設最有力的支持者。
劉金元對全體拆遷人員說:我們在最大限度宣傳項目帶來長遠利益的同時,要切實依照政策保障民眾的眼前利益。
這種理念,在我們一路的採訪中處處得到印證。
6月24日中午12時,二組村民小馮聽說我們要到她家了解情況,早早地就在臨時租住的房屋門口等著了。
小馮臨時租住的是園林村一組的民房,二室一廳,租金每月400元,過渡安置房的費用主要由政府補貼,她家在這裡至少要租住一年。提到搬遷,小馮笑著說:“我非常滿意!”
小馮是呂家大兒媳,呂家兄弟及老父親三戶共有一棟972平方米的樓房。
對於呂家的補償政策,同行的村幹部給我們算了筆賬:按政策,此次只要是單親老人,每人可獲一套70平方米的住房。兩個兄弟都已成家,各可分得一處140平方米的住房。呂家過去沒地,全家的生計主要靠出租樓下房屋的租金所得來維持。考慮到他們未來的生計及長遠利益,園林居委會作出決定,由居委會集體拿錢,將每戶村民還建房面積的10%以商用房價格買下,由村里統一經營。同時,再加上剩下的524.8平方米房屋補償、土地補償、附著物及裝修補償,給老呂家的現金補償全部一次到位。
小馮說,以前我們的房子雖大,但在農村,對小孩成長不利。現在我們搬到萬達商城對面,住的是高層,對小孩上學特別有利。我們每家的補償款放在銀行,利息就和過去的租金差不多。
紫貞辦事處副書記饒平富介紹,為了給百姓一個工作生活的好環境,高新區特意將還建房選擇在萬達商城對面,現在這裡就是黃金地段,將來升值空間大。
考慮到此次拆遷的公房面積多達幾萬平方米,全部拆遷後,園林村的集體經濟基本歸零。高新區與萬達協調,由萬達將村里公房的還建商鋪全部租下。租金收入與原來的集體收入相比,多出近兩倍,可圓滿解決村里退休職工和在職職工的工資及福利問題。
6月10日,最後一戶村民搬遷完畢,比預定的1個月時間提前了8天!信國良終於鬆了口氣。
這是一個拆遷的奇蹟,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創造了這一奇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