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調查報告

高招調查報告

《高招調查報告》是由中國教育線上自2011年起,在每年高考前發布的針對中國高校高考招生情況的年度系列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從歷年高考報考人數、錄取人數等數據深入分析,就高校生源危機、高考改革、教育公平、人才選拔等多方面得出結論並給出建議,為高校的高考招生工作、高考考生家長的報考等提供了數據支持和方向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招調查報告 
  • 外文名:Report on College Enrollment in China
  • 發布者:中國教育線上
  • 類型:調查報告
高招調查報告,媒體報導,歷次報告摘要,2016年高招調查報告,2015年高招調查報告,2014年高招調查報告,2013年高招調查報告,2012年高招調查報告,2011年高招調查報告,

高招調查報告

《高招調查報告》是由中國教育線上自2011年起,在每年高考前發布的針對中國高校高考招生情況的年度系列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從歷年高考報考人數、錄取人數等數據深入分析,就高校生源危機、高考改革、教育公平、人才選拔等多方面得出結論並給出建議,為高校的高考招生工作、高考考生家長的報考等提供了數據支持和方向建議。

媒體報導

中國教育線上自2011年開始發布《高招調查報告》後,歷次發布的《高招調查報告》均受到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政府網、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等權威媒體對《高招調查報告》進行了多維度的報導。比較有代表性的報導有:
中國政府網
《透視<2015年高招調查報告>中的剪刀差》(2015-06-02)
《持續“生源危機”倒逼高考改革》(2014-06-04)
《調查報告:生源危機持續發酵 高校轉型勢在必行》(2014-06-04)
《中國教育公平再進一步——聚焦2012高考關鍵字》(2012-06-07)
人民網
高招調查報告:“3+3”成各省未來高考新模式(2016-06-02)
《今年939萬人報名高考》(2014年-06-05)
新華網
《2016年高招調查報告》:高考生源呈現"L形"走勢
《解讀<2014年高招調查報告>:持續生源危機倒逼高考改革》(2014-06-05)
央視
[新聞直播間]2015年高招調查報告發布(2015-06-03)
中國教育網
《高考招生調查報告顯示:高等教育進入買方市場》(2015-06-03)
光明網
《2015年高招調查報告:專業設定趨同,高校招生難》 (2015-06-04)

歷次報告摘要

2016年高招調查報告

《2016年高招調查報告》稱,根據適齡人口統計以及在校生存量分析,未來一個階段,高考報名人數基本探底,保持較低水平,出現一個L形狀態。
今年,來自教育部的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尚未公布。《2016年高招調查報告》指出,在2008年達到歷史最高峰1050萬人之後急劇下降,直至2014年起開始止跌趨穩。根據教育部數據,2015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942萬人,較2014年增加3萬人。
據統計,截至5月28日,包括北京、江蘇、湖北、浙江等22個省(自治區)公布了2016年高考報名人數,13個省份今年的高 考報名人數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北京、遼寧、江蘇等省份更是創下近年來的新低,河南、江西、新疆等省(自治區)高考報名人數則有不同程度上漲。然 而,無論是高考報名人數下降還是上漲,各地高校招生難的問題依然存在,招生計畫無法完成的現象普遍存在。
中國教育線上研究者分析指出,從總體上看,各地改革方向大體一致,考試科目均為“3+3”模式,英語“一年兩考”被普遍推行,逐漸實現不分批次錄取是此次改革既定的方向。此外,多地還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出台了有針對性的具體實施方案。
從執行時間來看,目前只有上海、浙江、江西、北京、山東、天津、海南7個省份是在原計畫時間內啟動施行新高考,有15個省份是在2018年啟動施行新高考。
從考試科目來看,“3+3”成了各省未來高考的新模式。“3+3”模式是指高考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成績和考生選考的3門選考科目成績組成。學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選擇選考科目。就3門選考科目而言,目前,除了浙江外都採用“6選3”模式,即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浙江採用“7選3”模式,除了以上6個科目外,多了一科“技術”。

2015年高招調查報告

自2009年起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連續5年下降後,報名人數迎來2年增長,2015年報考人數為942萬人,比2014年增加3萬人,高考報名人數呈現出止跌趨穩的態勢。但生源下降帶來的高校生存危機並未因此得到緩解,高校招生難已成常態化。
與此同時,國家也在不斷調整計畫錄取人數。從2009年開始,全國高考計畫錄取人數增幅開始下降,到了2014年,全國高考計畫錄取人數僅增加了4萬人。
根據中國教育線上發布的《2015年高招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國各地高校招生計畫已多年未完成,形勢不容樂觀。北京高招計畫從2008年的7.67萬人,調整到了2014年的5.22萬人,減少30%以上。即便如此,北京本科二批次從2010至2013年連續4年未完成招生計畫,本科三批次也有4年未完成招生計畫。高考生源大省廣東,2013年二B(本科)批次最後一次徵集志願後,有60餘所參加徵集志願的本科院校遭遇零投檔;2014年,在二B批次第一次錄取結束時,共有1.5萬多個招生計畫數沒有完成。河南,這個被譽為中國上大學最難的地方,高招計畫也已連續3年未完成,2014年有近7萬個招生計畫數未完成,占整個計畫的11.36%。
其實,對於大多數高校,招生難的本質是辦學質量問題,是學生就業難問題。而國內高校發展一味追求大而全,專業設定盲目跟風,辦學同質化嚴重。
根據《報告》顯示,在教育部公布的較低就業率本科專業名單中,年畢業生規模最大的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等專業赫然在列。這種“結構性失業”是高校同質化的主要表現,高校專業設定與社會需求脫節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以湖北為例,2013年全省67所本科院校中有62所院校開設了英語專業,僅從設定的專業角度看,各大學區別不大。在2014年度高校新增本科專業名單中也能體現出來,新增開設物聯網工程等10個專業的高校占了整體的 22.42%。據統計,目前全國已開設物聯網工程專業的高校已有250所之多。
嚴峻形勢下,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正全面啟動。改革將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學生將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在改革與生存的雙重壓力面前,高校應迅速調整自己的定位,突出特色。只有辦出質量,辦出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

2014年高招調查報告

中國教育線上發布的《2014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根據教育部數據,2014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939萬人,較2013年增加27萬人,增幅3%。這是全國高考人數連續五年下降後首次回升。全國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報名人數在2008年達到歷史最高峰1050萬後,快速下降,2009年和2010年部分省市曾出現20%的大幅度下降。近年下降幅度趨緩,2013年雖然繼續下降,但僅比2012年下降3萬人。
從各地公布的高招數據來看,很多省市招生計畫均沒有完成,生源危機已經蔓延至全國。被譽為中國高考競爭最激烈的省市之一河南,2013年就有7.06萬個招生計畫沒完成,占整個計畫的11.63%;教育大省山東2013年有6.3萬個招生計畫沒有完成,占整個計畫的12%;新疆有0.46萬個招生計畫沒有完成,占整個計畫的3.53%;貴州有0.24萬個招生計畫沒有完成,占整個計畫的1.13%。
在全國高考人數持續下降的大環境下,985高校悄然調減招生計畫,以確保質量。2013年,全國高考計畫招生694萬人,較2008年增加了95萬人。但從985高校公布的招生計畫人數可以看出,近十年,絕大部分985高校本科計畫招生人數出現小幅下降。
高校招生所產生的巨大懸殊,在文理科的區別上也非常突出,很多地區都存在著文科報名人數多而招生計畫少的現象。就目前而言,除了少量的學科專業(如經濟類、管理類)可以兼收文理科生外,大部分專業錄取對於學生學文還是學理的界限非常明確也很嚴格。

2013年高招調查報告

中國教育線上發布《2013年高招調查報告》,報告指出隨著高考報名人數的連續減少,高校生源危機持續發酵。部分高校因生源銳減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很多地區都無法完成招生計畫,而最突出的就是高職高專院校。
生源下降,專科艱難,本科也不容易,這一尷尬狀況,已經明顯傳導到本科校園。北京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北京2012年高考中,參加本科二批錄取的299所院校實際錄取12834人,比計畫招生減少394人。參加本科三批錄取的139所院校,實際錄取4349人,比計畫招生減少160人。
2013年3月,中國教育線上針對高考改革進行了網上調查。從調查顯示的結果來看,超過90%的受訪者對現行的高考制度予以了肯定,認為高考是中國目前最為公平的考試;同時也有超過90%的人認為高考制度需要進一步的改革與完善。
從2003年開始試點自主招生考試,也成為“高招制度的破冰之舉”。近年來,教育部加快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並明確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具體探索途徑。目前,高校選拔人才除了通過高考統招途徑之外,還有保送生、自主招生、特長生等多種選撥途徑。對於不同的考生,可以有多樣化的選擇,同時也給高校提供了多元化的錄取方式。

2012年高招調查報告

中國教育線上發布《2012年高招調查報告》,報告包含高考報名人數與錄取率、增招本科成為一個應對手段、教育國際化是化解生源危機的計畫、教育公平與招生考試制度改革、規範高考保障教育公平等五個部分。
隨著高招錄取率不斷提高,高職高專失去了吸引力,為解決招生問題,各地高校紛紛增加本科招生比例,以解決生源問題,本科生的比例持續攀升。
與錄取比例快速攀升一樣,近年來我國出國留學人數保持高速增長,而且低齡化趨勢明顯,成為分流高校生源的一個新力量。
從2008年起,出國留學人數連續4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1年達到34萬的歷史記錄。這34萬人中,近一半是出國讀本科。根據預測,近年,出國留學還將保持較高的增長,本科生將逐漸占到留學人數的60%以上。
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剛要的核心目的之一是解決公平的問題。在高招錄取中,這一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保送生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生活在城市的非農戶口學生,更容易獲得保送、加分優惠政策以及自主招生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想成功獲得保送、加分優惠政策和自主招生資格,學生家庭要承擔相當的經濟成本、文化成本和時間成本,而持農業戶口的學生顯然處於劣勢。

2011年高招調查報告

中國教育線上發布《2011年高招調查報告》,報告從高考報名人數與錄取率、高考加分與高考公平、自主招生與生源競爭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高考加分政策是一項執行了幾十年的高考中的特長生加分政策,是為了彌補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參加高考的學生擁有體育、文藝等方面的專長,又經過了專業部門的測試,在考試成績之外給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應試教育體制下,鼓勵學生注重全面素質提高的一項措施。
不過隨著執行過程中認證腐敗、身份造假、權力尋租等問題的出現,高考加分這一有著幾十年歷史的照顧政策在某種程度上被異化。人們對於教育公平的強烈渴盼,也勢必引起人們對這次加分制度改革的廣泛關注。
2003年2月,教育部下發《關於做好高等學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自主招生正式步入中國教育的舞台。與地方教育部門相比,各高校給考生的實惠更為直接。為了吸引優秀生源報考,許多高校承諾考生一旦獲得該校自主招生資格都將給予降分錄取,這對於未通過該校自主招生的考生而言,無異於“加”了分。
從2009年開始,許多高校便開始提高自主招生的加分額度,北大、清華將以前的上限20分增加到了30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更是將加分的最高分值定為40分。2010年,參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試的1700餘名考生均有加分,加分幅度在5分到30分之間。2011年,有100多人獲得了清華40分加分,更有十餘人獲得了加60分的殊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