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紅(醫學名詞)

高原紅(醫學名詞)

高原紅是指長期生活在高原地帶的人們,面部所出現的片狀或團塊狀的紅色斑塊。高原紅的病因主要是由於氣候環境造成面部皮膚角質層過薄,毛細血管擴張顯露於表層,所表現出紅血絲的症狀。

基本介紹

  • 別稱:高原紅
  • 常見發病部位:面部
  • 常見病因:氣候環境造成面部皮膚角質層過薄
  • 常見症狀:面部所出現的片狀或團塊狀的紅色斑塊
概述,稱謂,症狀,病理,防護,

概述

高原紅其實是皮膚科常說的敏感膚質類的紅血絲。高原紅類的紅血絲和其他類紅血絲的最大區別點在於:高原紅的原因是受到地域環境長期影響的造成的。所以很多患者認為自己的紅血絲是先天性的,其實這種認識存在偏差。

稱謂

高原紅實際是紅血絲患者對面部紅血絲的一個通俗稱謂。主要是根據高原紅髮病機理和臨床表現及地域特點而做出的一個民間稱呼。高原紅(紅血絲)的稱謂也會因為醫學體系的不同和地域習慣的差異而稱謂也各不相同。如:西醫角度會從其病理改變的角度將其列入毛細血管擴張症的範疇。傳統中醫則從辨證論治的角度將其列入斑的範疇(一般被稱為紅斑),而更多的人們將其稱為紅血絲。
最早的“高原紅”,那紅色是高原的太陽塗抹在藏族姑娘的臉蛋上的,像胭脂。從這兩塊紅色顴骨往下瞄,則是與“高原紅”同一色澤但略為乾裂的嘴唇,那些悠揚美妙的歌聲,就是從這紅唇中不經意流出來的,當然,更少不了清亮亮的笑聲。“高原紅”曾是藏女最美的裝飾。
後來就不一樣了,“高原紅”被賦予了許多別的意思。譬如有一種醇厚的葡萄酒,叫“高原紅”;九寨歌王容中爾甲還專門唱了一首動聽的歌,唱起來激情如火,聽得人如醉如痴,這歌曲就叫《高原紅》。

症狀

高原紅患者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是從很小的時候就出現了紅血絲,幾乎是從記事起就有,有些還有家族聚集的現象,幾代人都有高原紅,所以就誤認為自己是先天性遺傳的紅血絲。而通過臨床大量的研究發現高原紅是不會遺傳的。
高原地區之所以發生高原紅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海拔較高的地帶如青藏高原、西藏、青海等地區,因海拔較高,空氣稀薄,氧氣含量低,皮膚吸氧不足,細胞缺氧,紅細胞數量相對增加。

病理

高原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源於兩個方面的因素共同導致出現的一個結果。
高原紅的發病原因一:高原地區特殊的氣候環境,長期空氣乾燥,風沙較大,早晚溫差又大,太陽紫外線照射強烈等長期受到高原氣候對面部角質層的損傷,進而造成面部角質層較薄且膚質極為敏感,遇冷遇熱、陽光直射後臉上高原紅顏色表現的異常明顯。
高原紅的發病原因二:高原地區冬季寒冷,面部皮膚很容易凍傷,凍傷導致血液循環不暢,毛細血管淤血,由於面部角質層長期受損傷變得極為敏感,導致無法抵禦外來物理環境的刺激逐漸發展進一步損傷到面部皮下毛細血管內瘀血形成,引發毛細血管擴張,淤滯在毛細血管內的陳舊性淤血透過很薄的角質層反映在面部就會呈現出片狀、網狀、條索狀的臉上高原紅了。
由於高原紅(紅血絲)的高發地區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和高寒地區,如:青藏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內蒙古高原。生活在以上中國四大高原地區的人們由於自幼長期生活在以上高寒、缺氧、低氣壓的特殊地域環境中,面部皮膚經常性受到外界物理環境的長期刺激和風沙侵擾,極易導致面部角質層的損傷。
冬季寒冷的天氣導致皮下毛細血管內血液循環較慢,逐漸形成毛細血管內淤血,反映在面部則會出現團狀、片狀和網狀的高原紅。所以被人們常常戲稱為高原紅。
由於此類地區地勢較高、空氣稀薄導致日光紫外線較為強烈,從而造成角質層的長期損傷。在兩種因素的綜合因素的導致下最終逐漸形成所謂的高原紅。

防護

高原紅日常防護之一:要保持皮膚水分的充足。
在高原地區無論哪個季節氣候都多乾燥,所以為了使皮膚保持水分,避免皮膚乾燥開裂可適當塗抹些性質溫和的乳液或霜類護膚品,並且一定要確保產品的安全性,不要使用含有激素類,重金屬類,化學剝脫類或酒精等成分的護膚品。
高原紅日常防護之二:不要長時間暴露在過冷或過熱的極端環境中。
洗臉時要用溫水,洗澡時不要用熱水或涼水直接噴在臉上也不可以蒸桑拿。平時出門儘量對皮膚進行適當的遮蓋不要讓皮膚直接暴露在惡劣的環境中。
高原紅日常防護之三:高原紅化妝品的選擇和使用要慎重。
日常洗臉時要用性質溫和的洗面乳,儘量不要用去死皮或去除角質的產品也儘量不要使用美白淡斑的產品,這類產品中含有的成分會刺激皮膚,加重高原紅症狀。
高原紅日常防護之四:高原紅的治療方法要得當。
在對高原紅進行治療時要採用儀器治療如二氧化碳雷射,光子嫩膚,冷凍治療,電針阻斷等,這些治療方式雖然暫時有效,但都會造成皮膚角質層的進一步損傷,加重高原紅的症狀。
塗抹適量的防曬霜是高原紅日常防護中最為重要的。高原紫外線強烈,皮膚很容易就會被曬傷,使用具有一定防曬指數的防曬霜,可以給皮膚一定的保護,減小強烈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