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識圖表

高中政治知識圖表

《高中政治知識圖表(新課標)》內容包括:商品與其他非勞動產品的物品的比較;商品與其他勞動產品的比較;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貨幣的產生過程;貨幣和紙幣的關係等。《高中政治知識圖表(新課標)》為高中政治課教學參考資料,由章偉編者。曹惠傑,曹芸為《高中政治知識圖表(新課標)》的責任編輯。

基本介紹

  • 書名:高中政治知識圖表
  •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 頁數:199頁
  • 開本:16
  • 品牌:外文出版社
  • 作者:章偉
  • 出版日期:2011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19071467, 978711907146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高中政治知識圖表(新課標)》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經濟生活
第一章生活與消費
1商品與其他非勞動產品的物品的比較
2商品與其他勞動產品的比較
3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4貨幣的產生過程
5貨幣與其他一般等價物的比較
6貨幣的職能
7物物交換和商品流通
8貨幣和紙幣的關係
9商品、貨幣與紙幣的關係
10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關係
11結算常用的信用工具
12外匯與外幣的關係
13影響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
14個別勞動生產率與社會勞動生產率
15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16等價交換原則
17價值規律的作用
18價格的變化對生活和生產的影響
19替代品與互補商品
20影響消費的因素
21消費的類型
22消費的心理
23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第二章生產、勞動與經營
1全面把握生產與消費的關係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
3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及內容
4生產資料公有制建立前後的比較
5國有經濟的作用
6集體經濟的作用(優越性)
7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8我國現階段的非公有制經濟
9我國的所有制結構
10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確立的客觀必然性
11企業與市場主體
12法人與自然人的區別
13法人及法人代表等的區別
14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
15公司的組織機構(法人治理結構)
16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支柱作用
17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問題及對策
18企業經濟效益
19企業的兼併、聯合和破產
20企業與國家和職工的關係
21企業經營者的素質
22正當競爭與不正當競爭
23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
24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25訂立勞動契約的基本原則和程式
26勞動契約的內容與訂立原則的關係
27勞動契約制度與社會保障制度
28公民的儲蓄
29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
30五大國家級商業銀行
31債券與股票比較
32商業保險
33商業保險與儲蓄比較
34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比較
35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比較
第三章收入與分配
1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
2非按勞分配方式
3現階段分配製度的客觀必然性
4勞動收入方式比較
5效率和公平
6財政的收入和支出
7財政的作用
8稅收及其基本特徵
9稅收與其他財政收入形式
10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
11我國的主要稅種
12樹立和增強納稅人意識
13幾種違反稅法的表現
14國民收入、財政收入、稅收收入比較
第四章面對市場經濟
1資源及其配置方式
2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
3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
4巨觀調控
5市場調節與巨觀調控的關係
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7科學發展觀
8堅持“五個統籌”,實現協調發展
9經濟全球化
10對外開放的必然性
11主要國際性貿易和金融組織
12對外貿易
13我國的對外貿易
14堅持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
15進口與出口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第五章公民的政治生活
1國家
2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
3民主與專政的關係
4國家性質與國家職能的關係
5公民與人民兩個概念的異同
6民主與專制的異同
7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8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9當代中國人的政治生活
10權力和權利的不同
11有序參與與無序參與政治生活
12直接選舉、間接選舉及等額選舉、差額選舉的特點
13各種民主決策方式比較
14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15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繫民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
16我國行政監督體系的分類
第六章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1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2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議會制度的比較
第七章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人民代表
3國體與政體
4政黨的概念
5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
6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
7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方式
8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9鄧小平理論
10“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11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1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3人民政協和人民代表大會的關係
14人大監督與政協監督的區別
15民族的基本特徵
16我國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
17民族關係原則與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關係
18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9特別行政區與民族自治區
20民族區域自治與聯邦制的區別
21宗教的本質和社會作用
2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3宗教與封建迷信
24我國的民族、宗教概況
第八章當代國際社會
1國際關係
2聯合國
3人權與主權
4全面理解主權國家
5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的比較
6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多極化的區別與聯繫
7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聯合國的原則的關係
8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9當代國際競爭
10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第九章文化與生活
1文化“萬花筒”
2文化是什麼
3文化的含義
4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
5文化素養和文化氛圍
6文化對人的影響
7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
8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9優秀文化塑造人生
第十章文化傳承與創新
1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樣性)
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3商業活動、人口遷徙和教育
4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5傳統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
6傳統文化的特點
7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
8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9繼承傳統文化
10“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關係
11文化創新的途徑
第十一章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1中華文化的輝煌歷程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一漢字與史書典籍
3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4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5愛國主義
6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7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第十二章發展先進文化
1發展大眾文化
2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
3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4克服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響
5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意義和關鍵
6發展先進文化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7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與文化多樣性的關係
8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目標:培育“四有”公民
9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
10“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的關係
11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
12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
13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要求
14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及重要性
15知識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關係
16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的關係
第四部分生活與哲學
第十三章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1哲學與世界觀的關係
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
3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係
4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5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第十四章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1世界的物質性原理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
3客觀實在與客觀存在的關係
4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關係
5自然科學物質概念同哲學物質概念的關係
6運動的觀點
7按客觀規律辦事
8規律與定律的比較
9規律與規則的比較
10正確理解意識概念
11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12意識的反作用與能動作用
13一切從實際出發與實事求是的關係
14實踐
15真理
16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
17實踐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
……
第十五章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第十六章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