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脫位

骨關節脫位

骨關節脫位有外傷性脫位與習慣性脫位兩種。骨關節脫位根據其脫位方向分為前脫位、後脫位,其中又以前脫位常見,約占95%以上。有些患者有反覆發生脫位的傾向,稱為習慣性脫位。各個關節的脫位由於不同關節的解剖特點和外傷的性質與方向而有一定的脫位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骨關節脫位
  • 科室:骨科
簡介,分類,生理病理,症狀表現,治療方法,一般護理,肩關節脫位,肘關節脫位,髖關節脫位,骨關節脫位部位,易於混淆的疾病,

簡介

關節指的就是骨關節,正常關節至少包括兩個骨端,相鄰兩骨的關節面呈一凸一凹的對合關係,關節可以產生運動,如屈、伸、收、展運動。關節脫位就是指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係或者失去部分正常的對合關係。

分類

關節脫位按發生脫位是原因分為4個類型:
1創傷性脫位 暴力作用正常關節引起的關節脫位
2先天性脫位 胚胎髮育異常或胎兒在母體內受受外界因素影響引起的關節脫位
3病理性脫位 關節結構遭受破壞引起關節脫位
4習慣性脫位 創傷性脫位時,由於關節囊及韌帶在骨性附著處撕脫,關節存在不穩定因素,受輕微外力可反覆致脫位。
關節脫位按脫位時間分為2個類型:
1新鮮脫位:脫位時間小於3周。
2陳舊性脫位:脫位時間超過3周,閉合復位困難,常需要切開復位。
關節脫位按脫位後關節腔是否與外界相通分為2個類型:
1閉合性脫位:皮膚完好,脫位處與外界不相通。
2開放性脫位:關節面與外界相通。

生理病理

1關節脫位—病理生理
2構成關節的骨端的移位
3關節囊撕裂,韌帶肌腱的損傷
4並發血管、神經的損傷
5並發骨折
6關節腔周圍的積血,血腫機化後形成纖維粘連

症狀表現

1關節脫位—臨床表現
2關節疼痛
3局部壓痛
4關節功能障礙
5瘀斑
6腫脹

治療方法

1.手法復位
脫位後應儘快復位,選擇適當麻醉(臂叢麻醉或全麻),使肌肉鬆弛並使復位在無痛下進行。習慣性脫位可不用麻醉。復位手法要輕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發生骨折或損傷神經等附加損傷。
復位後肩部即恢復鈍園豐滿的正常外形、腋窩、喙突下或鎖骨下再摸不到脫位的肱骨頭,搭肩試驗變為陰性,X線檢查肱骨頭在正常位置上。如合併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因骨折片與肱骨幹間多有骨膜相連,在多數情況下,肩關節脫位復位後撕脫的大結節骨片也隨之復位。
復位後處理:肩關節前脫位復位後應將患肢保持在內收內旋位置,腋部放棉墊,再用三角巾,繃帶或石膏固定於胸前,3周后開始逐漸作肩部擺動和旋轉活動,但要防止過度外展、外旋,以防再脫位。後脫位復位後則固定於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後伸拉)。
2.習慣性關節前脫位的治療
習慣性肩關節前脫位多見於青壯年,究其原因,一般認為首次外傷脫位後造成損傷,雖經復位,但未得到適當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於關節囊撕裂或撕脫和軟骨盂唇及盂緣損傷沒有得到良好修復,肱骨頭後外側凹陷骨折變平等病理改變,關節變得鬆弛。
對習慣性肩關節脫位,如脫位頻繁宜用手術治療,目的在於增強關節囊前壁,防止過分外旋外展活動,穩定關節,以避免再脫位。
3.手術復位治療關節脫位
有少數肩關節脫位需要手術復位,其適應症為:肩關節前脫位並發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向後滑脫阻礙手法復位者;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頭與關節盂之間影響復位者;合併肱骨外科頸骨折,手法不能整復者;合併喙突、肩峰或肩關節盂骨折,移位明顯者;合併腋部大血管損傷者。

一般護理

措施一、協助醫生儘早的復位
措施二、保持有效的固定:時間2-3周,陳舊性脫位及合併骨折的應適當延長時間。
措施三、疼痛護理:早期復位固定、托扶患肢、藥物、冷熱敷、暗示等。
措施四、併發症的觀察和護理。
措施五、維護皮膚的完整性
措施六、功能鍛鍊
措施七、防止習慣性脫位的相關知識的宣教。

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是關節脫位是常見表現形式,肩是人體活動的重要承受部位,是很容易發生病患。肩關節由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關節盂淺肱骨頭大,關節囊和韌帶薄弱鬆弛,關節活動範圍大,易發生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的病因:
1間接暴力
2直接暴力
肩關節脫位的病理:
1間接暴力所致的倒地時手掌撐地,肩關節外展外旋,肱骨頭突破關節囊的前壁,滑出肩胛盂而致脫位。
2直接暴力可致肩關節後方直接受到撞傷,使肱骨頭向前下脫位。
肩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方肩畸形,關節盂空虛,肩鋒突出,搭肩試驗(陽性)。合併臂叢神經損傷。

肘關節脫位

肘關節脫位病因和分類
間接暴力 —跌倒— 肘關節伸直位—暴力傳至尺橈骨上端、尺骨鷹嘴突處產生槓桿作用,尺橈骨近端脫向肱骨遠端後方—肱骨髁向前脫出—肘關節後脫位。(最為常見)
直接暴力—肘關節從後方受到打擊—尺骨鷹嘴骨折和肘關節前脫位。
肘關節脫位臨床表現
肘部變粗,上肢變短,鷹嘴後突顯著。 肘關節彈性固定於半伸直位,大約45°。肘後三角失去正常的關係。後脫位時,可合併正中神經或尺神經損傷.。
肘關節功能鍛鍊方法
1固定期間伸掌握拳、手指屈伸等活動,在外固定保護下作肩關節、腕關節活動。
2外固定拆除後,練習肘關節伸屈、前臂旋轉運動及肘關節周圍肌力。

髖關節脫位

髖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構成,髖臼深而大,能容納股骨頭大半部分,周圍有堅強的韌帶及肌肉保護,結構穩固。
髖關節脫位是指髖關節屈曲或屈曲內收時暴力從膝部向髖部衝擊,股骨頭穿出後關節囊;彎腰時,重物砸於腰骶部,使股骨頭向後衝破關節囊。
髖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
髖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1 髖部疼痛、關節功能障礙 明顯。腫脹不明顯。
髖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2 患側下肢呈屈曲、內收、內旋和縮短畸形。
髖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3 臀部可觸及脫出的股骨頭,大粗隆上移。
髖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4 可合併坐骨神經損傷。
髖關節功能鍛鍊方法
l臥床休息4周,作股四頭肌收縮運動和踝關節活動,3周后開始活動髖關節,4周去除皮牽引,使用雙拐,3個月後如股骨頭血供正常,開始負重。

骨關節脫位部位

關節脫位部位比較表
關節脫位部位比較表關節脫位部位比較表

易於混淆的疾病

1肱骨遠端全骺分離與肘關節脫位的鑑別:
小兒X線片上肱骨小頭骨化中心未顯現,僅靠X線片診斷,極易誤診為肘關節脫位。由於兒童時期骺板的強度遠不及關節囊及韌帶,對兒童的關節部位損傷,首先要考慮有無骨骺損傷的可能;其次,仔細全面的臨床檢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根據腫脹、壓痛及瘀血斑的部位可對骨折部位有一初步印象,利用一些特殊骨性標誌如肘後三角等來診斷和鑑別醫學教 育網 原創肱骨下端骨骺分離與肘關節脫位。第三,熟悉小兒肘關節解剖形態及生理演變,才能在閱讀X線片時提高診斷符合率,以免誤診誤治,給患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後果。
2合併尺骨鷹嘴骨折的肘關節前脫位與伸直型孟氏骨折的鑑別:
合併尺骨鷹嘴骨折的肘關節前脫位的主要臨床特徵是尺骨近端發生骨折,肱骨遠端穿過尺骨鷹嘴,使肘關節產生前脫位。由於多起因於高能量創傷,因此尺骨近端多為複雜的粉碎性骨折,少數也可發生於尺骨鷹嘴單純的斜形骨折。肱橈關節大都同時伴有脫位,但上橈尺關節無分離。其診斷要點是:
(1)肘關節前脫位;(2)尺骨近端骨折;(3)上橈尺關節無分離。
3肱骨髁上骨折與肘關節脫位: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時,肘關節可部分活動,肘後三角無變化,上臂短縮、前臂正常。
(2)肘關節脫位時,肘關節彈性固定,肘後三角有變化,上臂正常、前臂短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