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戰術

騎兵戰術

騎兵會被特別地劃分為三支隊伍或三個部分,然後一隊接一隊銜命作戰。第一波的攻擊會突破或衝散敵軍,接著第二或第三波的攻擊就能加以制服。敵軍一旦逃走,就可以予以殺戮或俘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騎兵戰術
  • 外文名:Cavalry tactics
  • 類型:戰術
  • 適用於:騎兵
戰術介紹,經典戰役,淡出歷史,

戰術介紹

事實上,騎士如果採取個人行動,對任何指揮官的計畫都是很大的傷害。騎士最關心的是忠誠、光榮和騎乘在一流隊伍的第一行列位置。為爭取個人光榮,在戰場上獲得全面的勝利反而淪為其次。在戰場上開始作戰之後,不用多久騎士就會攻擊他們所看到的敵人,如此一來便破壞了整體作戰計畫。
指揮官在必要時把麾下騎士自馬上卸下,是控制他們的最佳手段。這是小型軍隊普遍採用的方式,因為這些騎士很少會期望在作戰中表現。卸陣下來的騎士可以適時加強戰鬥力量,並提振一般徒步軍隊的士氣。這些騎士和其餘徒步士兵,會被用在減緩敵騎衝鋒的標樁、或其他戰地工事的後方作戰。
古代在亞洲的一些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以輕騎為主,個人能力加團隊的配合,個人能力比如:馬上射箭、馬上砍殺。由於先天性的生活優勢,他們對馬匹的掌握非常熟練,在與敵人交戰時,將騎兵隊伍網狀拉開,猶如層層漁網,在騎兵一次、二次的強力連續衝擊下,沒有敵人能經得起這樣的持續打擊,即使在指揮官指揮錯誤的時候,騎兵部隊也能迅速回縮,重新集合發動下一波攻擊。
古代蒙古軍隊則更加“專業”他們在遠處進攻時就會先進行一輪弓箭的攻擊以打亂敵人的陣型,在發動衝鋒時,還有狼狗沖在前面打擊敵人的先鋒部隊,如果未能衝破敵陣就利用騎兵的機動性迂迴到敵人後方,直接攻擊敵帥,假如敵人還是巍然不動,那么騎兵部隊將會將對手圍於一個圈內,四周不停的向內射箭,成吉思汗說他的騎兵:“千騎分張可裹萬眾”絕非虛言。在日本善於用騎兵的上杉謙信發明的“車懸陣”很有可能就類似於這樣的將對手切割、吃掉的戰術,
騎兵的最大特點就是攻擊迅猛,而且極其不易被步兵包圍,中國歷史上每個強盛的王朝都擁有著自己強大的騎兵隊伍,但擁有騎兵所需要的開支浩大,絕非一個農業國家的經濟所能支持加之種種政治因素的考慮,中原王朝的騎兵往往無法同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相抗衡。
騎兵的優點明顯,但弱點一樣突出,受地理的影響很大,同時如果敵人手中的遠程火力太過強大、都無疑是騎兵的噩夢。

經典戰役

1346年的克里斯戰役,是騎士不遵守紀律行為的一個例子。當時法國的軍隊在數量上超過英國的軍隊(四萬對一萬),並且擁有非常多的騎士。英國人把長弓兵分成三個隊伍,在標樁的防護下投入戰場。在這三個隊伍之間的,是兩隊卸下馬的騎士,而第三隊卸下馬的騎士則被保留作預備軍。法國國王亦將麾下騎士組編為三個部份,並且指派熱那諾斯的僱傭弓兵去射擊英國的騎士,但因弓弩被弄濕而起不了作用。此外,法國騎士又忽視法王在組織上的努力,在開戰不久後,一見敵軍就立刻狂怒不已,張口一遍又一遍地喊著:「殺啊!殺啊!」由於法國國王忍受不了熱那諾斯人一再箭上失準,便命令騎士前進,並擊倒在他們前面的熱那諾斯弩兵。這場戰鬥持續了一整天,最後由英國的騎士和長弓兵(他們保持了其弓弦的乾燥)打敗了那些騎著馬匹但作戰時毫無紀律、亂成一團的法國騎士。

淡出歷史

到了中古時代末期,重騎兵在戰場上的價值不如以往,幾與投射部隊和徒步軍隊無異。在這個時期,人們已經了解何以審慎部署的攻擊仍然失效的原因以及訓練步兵的重要。作戰的規則改變了,標樁、馬匹陷阱和壕溝都常常被軍隊用作防護工具,以抵抗騎兵的攻擊。如果騎兵對大批各個等級的長槍兵和弓兵(或槍炮手)作出攻擊的話,只會產生一大堆受創的馬匹和騎兵。騎士會被迫徒步作戰,或等待適當的攻擊時機。只有敵軍在移動、混亂、或從臨時的戰地防禦工事中走出來的情況下,毀滅性的攻擊才能奏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