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玉笙傳奇

駱玉笙傳奇

《駱玉笙傳奇》共47個篇章,全面介紹了駱派京韻大鼓創始人駱玉笙80年的藝術生涯。作者把駱玉笙還原為一個普通的人描寫,以大量珍貴、翔實的史料和百餘張照片,圖文並茂地將大師的真實人生展現在讀者面前。在講述其坎坷生活經歷的同時,也對駱派京韻大鼓的形成、發展過程進行了梳理。此外,書中還附有駱玉笙藝術生涯年表和駱玉笙演唱京韻大鼓曲目,為廣大喜愛駱派藝術、研究駱派藝術的讀者提供了珍貴史料。

基本介紹

  • 書名:駱玉笙傳奇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頁數:261頁
  • 開本:16
  • 品牌: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孟然 羅君生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10755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駱玉笙傳奇》是一部全面反映駱玉笙藝術生涯的書籍。

作者簡介

孟然,原名孟昭芳,滿族,1929年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天津市曲藝團離休幹部,巾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曲藝家協會會員。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4年轉業至天津市曲藝團,1984年離休。曾為京韻名家小嵐雲創作《英雄炮手胡德安》,為單弦名家整理《杜十娘》(與人合作),為天津時調名家王毓寶創作《糊花燈》等經典曲目。20世紀70年代開始,幫助駱玉笙整理藝術理論文章數篇,其中《我的藝術道路》一文載於《人民日報》海外版。著有《檀板弦歌七十秋》(駱玉笙口述)和《情系曲苑》等書。榮獲中國文聯頒發的“從事新中國文藝工作60周年”榮譽證書、天津市曲藝家協會等頒發的“曲藝事業終身貢獻獎”榮譽證書及“松齡鶴壽德藝雙馨”獎牌。
羅君生,漢族,1944年出生,天津市人,北京鐵路局退體幹部,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曲藝家協會會員。自幼酷愛鼓曲藝術,尤喜京韻,單弦,是單弦名家趙玉明的大徒弟,1993年6月被駱玉笙先生親收為徒,學習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多年來創作的曲詞《汽車到站》、《賀新春》、《奧運組歌》,《抗震聯唱》,《駱玉笙之歌》等作品曾在《曲藝》、《天津演唱》、《津門曲壇》和《八角鼓訊》等刊物發表。與張蘊華合作出版了《單弦岔曲五百首》一書。在曲藝家孟然老師指導下,撰寫了《駱玉笙藝術生活年表》、《駱玉笙演唱京韻大鼓曲目》、《駱派京韻傳承人》、《京都曲壇一桿大旗——良小樓》等文章。與中國唱片社合作,策劃編輯出版了多套京津鼓曲名家的演唱集CD。

圖書目錄

鼓板悠揚“京韻”永存(代序)
自序
引子
大世界四歲奇囡
漢口初識孟小冬
八年學藝夯實功
好奇敢唱惹人愛
夫子廟清唱皮黃
北方鼓曲到秦淮
改唱京韻學名家
帶藝拜師韓永祿
北上天津露鋒芒
藝驚四座躍龍門
彩舞攢底小梨園
相逢鼓王不相識
初進京都梨園情
《擊鼓罵曹》開新景
情景交融唱“慧娘”
抒情吟詠嘆《聞鈴》
金嗓歌王冠京津
集大蔓“慶雲”開幕
曲苑新花反串戲
風雨飄搖日偽時
南下失利因滬寧
天津解放返故里
一波三折新開端
赴朝慰問轉折點
緊跟時代勇革新
雲開霧散新開端
昂揚豪邁唱《珠峰》
京韻“流派”有爭議
大膽突破見成效
新詩篇《光榮的航行》
《臥薪嘗膽》巧借鑑
歷經劫難志不移
咬住青山不放鬆
曲不驚人誓不休
中南海親切會見
拍電影《北京故事》
壯歌一曲震九州
寶刀不老靠實力
歌壇白髮對紅顏
金喉皮鼓一甲子
詞新曲美藝更精
德藝折服四代人
綠葉紅花兩相映
德藝雙馨韻長存
光彩依然耄耋年
故地重遊萬千情
功績輝煌耀千秋
附錄
駱玉笙藝術生涯年表(1914—2002)
駱玉笙演唱京韻大鼓曲目
後記

後記

在《駱玉笙傳奇》即將問世之際,我們的心情並未因此而感到輕鬆,反而增加了幾分憂慮和歉意。
《駱玉笙傳奇》是我們懷著對藝術大師駱玉笙無限懷念和無比崇敬的心情,在老一代曲藝家的鼓勵和支持下,根據20世紀90年代由駱老口述、孟然整理出版的《檀板弦歌七十秋》一書的有關記載,以及我們多年來與駱老在工作、生活接觸中的耳聞目睹,經加工整理,匯集而成。
一代鼓王駱玉笙,是當代鼓曲藝術的傑出大師,她經過一生的努力,把京韻大鼓這一民間藝術形式推向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峰。她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那些詞曲典雅、唱腔委婉、抒情色彩濃郁而又經久不衰的駱派經典曲目,更可貴的是她那敢於超越自己、對藝術鍥而不捨的痴迷和曲不驚人誓不休的堅強意志!
她高風亮節、永不服輸,有敢為天下先的魄力和膽量,以頑強的毅力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打造自己的藝術風格和作品,一生與時俱進。她雖然沒上過學,但在我們眼裡她是學者;她雖然沒受過專門訓練,但卻是受入尊敬的藝術家,她的人品、藝品高山仰止!
駱玉笙的晚年,最關心的是曲藝事業的發展與京韻大鼓藝術的傳承,在病中及住院期間仍不忘傳授技藝。她對京韻藝術的貢獻,不僅僅是創立了駱派藝術,她最大的貢獻是讓京韻大鼓這一民間藝術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2011年5月,駱先生的親傳弟子陸倚琴、劉春愛被天津市政府命名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駱派京韻大鼓的代表性傳承人。
駱玉笙的人生道路和藝術生涯是曲折而豐富的,在她八十八年的人生經歷中,竟有八十年的舞台生活,這是個奇蹟。一個駱玉笙就是半部曲藝史!
我們是普通的曲藝工作者,在幾十年的工作與生活中,有幸與當代鼓曲大師駱玉笙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離退休後的我們,憑著對曲藝事業的執著和對駱老的深切懷念,經反覆推敲、認真思考,在三易其稿後,終於將此書奉獻給廣大熱愛鼓曲、關心曲藝事業的朋友們。但因水平有限,不免掛一漏萬、辭不盡意,還望知情者和廣大讀者給予指正。
《駱玉笙傳奇》一書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謝天津市文聯黨組書記孫福海同志,他在百忙中審讀書稿,並熱情地為本書作序。天津人民出版社的領導給予大力支持,編輯張素梅老師不辭辛苦地對書稿的文字進行修改和校正,我們在此深表謝意! 在京韻大鼓藝術家駱玉笙逝世十周年和即將到來的百歲冥壽之際,謹以此書告慰駱老在天之靈,獻給所有熱愛駱派藝術的朋友們!
作者
2012年4月

序言

駱玉笙(1914.8.31—2002.5.5),藝名小彩舞,是當代傑出的鼓曲藝術大師,是京韻大鼓駱派藝術的創始人,是京韻大鼓發展迄今五大流派中(劉、白、張、少白、駱)唯一的一位女聲流派。
駱玉笙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在她八十八年的人生歷程中,竟有八十年的舞台生涯。她爐火純青的演唱藝術陶醉了萬千觀眾,她崇高的思想品德為世人所稱道。駱玉笙畢生致力於京韻大鼓的發展創新,演唱了120多首精美絕倫的傳統及新編曲段,是空前高產的京韻大鼓藝術家,這些曲段也成為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珍貴財富。
駱玉笙在襁褓時被魔術藝人駱彩武抱養,自幼即表現出優異的歌唱稟賦,4歲時隨養父在上海大世界登台演出京劇清唱,圓亮寬厚的歌喉,令觀眾大為驚奇,得到“小怪物”的綽號。9歲隨養父在漢口學唱京劇,又受到京韻大鼓的啟蒙,13歲在南京夫子廟登台清唱皮黃,17歲改唱京韻大鼓,20歲拜人稱“三弦聖手”的著名弦師韓永祿先生為師,從此藝業突飛猛進。在韓師的陪同下,1936年來到天津,在曲藝重鎮初展風采,立時曲驚四座,迅即紅遍津京,稱雄雜耍界,被譽為“金嗓歌王”,享名大江南北。
駱玉笙的嗓音天賦甚佳。她音域寬廣,高音清脆嘹亮,低音厚實沉重,音色優美,音質純正,韻味醇厚,底氣充沛,演唱時帶有自然顫音,尤具特殊魅力。
駱派唱腔是在劉派的基礎上,融化吸收了少白派唱腔中婉轉華美、悲壯蒼涼的音調旋律,又融入白派低徊巧俏的曲腔韻味,並充分發揮自身的聲音優長,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駱派唱腔的突出特點是鮮明的歌唱意味和濃郁的抒情色彩。
20世紀40年代初,駱玉笙創演的《劍閣聞鈴》是駱派京韻大鼓的奠基之作,也是她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珍品。
新中國成立後,駱玉笙排演了大量京韻大鼓新編曲目,不斷進行唱腔音樂的創造革新,使駱派藝術有了更新的發展。在各個反映現實生活和新編歷史題材的曲目中,她不拘一格地廣泛擷取京、評、梆、越等地方戲曲,以及評彈、單弦、清音、梅花調等南北曲藝和中外歌曲中的音樂素材,並將其糅合融化進每段新曲目的腔調創作之中,從而使駱派京韻的音樂更為豐富多彩,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具有沁人肺腑的藝術魅力,深得廣大觀眾及業內外人士的尊崇和喜愛。
《和氏璧》是駱玉笙晚年的傑作,其中“四哭”一段唱腔,化用了京劇“哭頭”和“新梅花調”的曲調。美妙新穎、催人淚下,尾聲中嘎調拔地而起、響遏行雲,曲折跌宕、餘音繞樑,堪稱絕響。
1985年,一曲電視劇《四世同堂》主題歌《重整河山待後生》風靡全國,傾倒億萬聽眾。
駱玉笙71歲高齡時,當選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她為弘揚民族文化,堅持與時俱進。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她拖著矮小的身軀,邁著堅定的步伐,滿腔熱情不辭勞苦地為曲藝事業奔波勞碌,足跡踏遍祖國各地。她是南北曲藝交流的使者,並兩次東渡扶桑,讓世界了解中國曲藝。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在病榻上仍在向人們呼籲“希望曲藝後繼有人”!
她把全身心都獻給了曲藝事業。曾多次受到黨和國家三代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三進懷仁堂演唱。她在榮譽面前從不張揚,在困難面前從不低頭。她表面文靜,內心剛強,別看她在事業上如此輝煌,但有誰知道在生活中她經受了多少悲喜憂歡?她承受了幼年無母、中年喪夫、老年喪子的人生三大不幸。1992年4月1日,她57歲的唯一愛子駱嘉平突然猝死,所有關心她的人都為她捏了一把汗。她卻在眾人面前沒有掉一滴淚,反而平靜地說:“你們放心吧,我不會出事的,觀眾還要聽我的唱呢!”
駱玉笙的一生,遠見卓識、謙遜謹慎。她追求真善美,反對假惡醜。她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活到老、學到老、唱到老的典範,是一位百年不遇的國寶級藝術大師。正如榮高棠先生給駱玉笙的贈言所稱,她是“曲藝界的驕傲,後學者的楷模”。
《駱玉笙傳奇》這部書稿,包括《駱玉笙藝術生涯年表》和《駱玉笙演唱京韻大鼓曲目》,是我們踏著駱老生前的足跡,為緬懷大師光彩照人的一生,在眾多老一輩曲藝家的鼓勵和支持下,懷著對駱老無限崇敬和仰慕的心情編寫整理而成的。畢竟年代久遠,手邊又缺少資料,可喜的是由賈立青編著的《駱玉笙年譜》一書的出版,為業內外人士研讀駱玉笙,提供了較為清晰、翔實、完備、具有多元價值的資料。該書多處引用了《檀板弦歌七十秋》中駱老口述的情節,並針對事件、年代出現的誤差作了精確的考證。我們認真拜讀,獲益匪淺,不禁又勾起為駱玉笙寫傳記的心愿。然而才疏學淺、力不從心,難免有遺漏和不妥之處。我們最大的希望是不要有損這位藝術大師的光輝形象。
筆者
2010年9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