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文史

駢文史

駢文史,即駢文文體的歷史演變脈絡。駢文體從先秦起源,直到清末逐漸湮沒,其中經歷了萌芽期、成熟期、繁盛期、衰落期等幾個時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種重要的文體。而駢文史研究的便是駢文體的演變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駢文史
  • 出處:《國朝駢體正宗》
  • 定義:駢文文體的歷史演變脈絡
  • 起源:從先秦起源
基本概念,梗概,駢文史流變,中國駢文理論,

基本概念

“駢體、駢文”概念勝以清人曾燠編《國朝駢體正宗》。其後,效之者:陳均編《唐駢體文鈔》、李兆洛編《駢體文鈔》、王先謙編《駢文類纂》。近:謝無量《駢文指南》、瞿兌之《駢文概論》、錢基博《駢文通義》等。肇端先秦,釀於秦漢,熟於魏晉,盛於兩朝。兩朝以降,唐宋綿延,元明低谷,清峰一振。清後無聞,散文大興。

梗概

駢文名稱源於《說文》:“駢,駕兒馬也,從馬並聲。”初稱“今體”“今文”;唐以後稱“駢儷”;宋稱“四六文”;“駢體”“駢文”清朝興盛。近人駱鴻凱《文選學》中說:“駢文之成,先之以調整句度,是曰裁對;繼之以鋪張典故,是曰隸事;進之以渲染色澤,是曰敷藻;終之以協諧音律,是曰調聲。”。
駢文史起源
駢文史之源,四:一為六經,二為諸子,三為離騷,四為漢賦。偶詞:
尚書·皋陶贊》:“罪疑惟輕,功疑惟重。”。
《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易·文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
左傳·成公九年》:“不背本,仁也;不忘舊信也;無私中也;尊君敏也”。
《禮記·檀弓》下引古歌謠:“蠶則績而蟹有匡,范則冠而蟬有緌”。
駢文史成熟、繁盛時代
秦李斯、漢鄒陽,書牘逐漸駢儷;漢王褒、終軍已駢偶;漢末蔡邕開拓駢儷化之碑文——駢文體制基本成型。魏晉南北朝——駢體文向精美化方向發展。 “魏晉群才,析句彌密,連字合趣,剖毫析理。”(劉勰《文心雕龍·麗辭》)“宋之文詠,體有因革,……麗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字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宋齊之際,文采大發展。顏延之繁縟,鮑明遠敷采。齊梁之際,周顒諧和,沈約流轉。王融比偶,江淹入情。梁陳之際,臻完美大盛。徐庾體的出現是其代表。徐善書札,庾善賦。
各種駢體化
1、辭賦駢體化:孫梅《四六叢話》:“左陸以下漸趨悲涼,齊梁而降,益事研華,古賦一變,而為駢賦江鮑虎步於前金聲玉潤;徐庾鴻蹇於後,繡錯綺交。”鮑照《蕪城賦》、謝莊《月賦》、江淹《恨賦》《別賦》、沈約《麗人賦》、庾信《小園賦》《哀江南賦》
2、書札駢體化:吳均《與宋元思書》、丘遲《與沉伯之書》、徐陵《與齊尚書僕射楊遵彥書》
3、碑文從駢體化:庾信《周大將軍懷德公吳明徹墓志銘》、《陝州弘農郡五張寺藏碑》
4、誄祭文駢體化:顏延年《祭屈原文》,王僧達《祭顏光祿文》
5、論說文駢體化:陸機《辯亡》、劉孝標《廣絕交論》
6、序文駢體化:陸機《豪士賦》、顏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王羲之蘭亭集序
7、銘文駢體化:鮑照《石帆銘》、庾肩吾《團扇銘》、庾信《後堂望美人山銘》
8、學術著作駢體化:酈道元《水經注》、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

駢文史流變

1、唐:“自魏晉以來,寫信用駢文,記事用駢文,弔祭碑傳用駢文,乃至著書立說也用駢文。朝廷發號施令的典重文字,更無不用駢文。駢文的程度逐漸增加,以致於北周,遂生一種大反動。蘇綽一班人,想把駢文一拳打倒,可是終於失敗,而駢文又延長了殘喘若干年。直至唐代諸賢,方才逐步的解放。”(瞿兌之《駢文概論》)六朝以降,駢用縮小,集中序跋、詔令公牘、表啟碑文。韓柳古文、打擊駢文。晚唐商隱,為之一變。
2、宋:宋初駢文,宗法商隱,步武唐賢,舂容大雅,號為西崑,成就不大。歐陽倡古文,駢之一變。蘇軾推波,倡崇陸贄,散行之氣,運偶之文。殆至後期,習為長聯,崇尚侈博
3、元明:謂不足觀。蔣祖怡《駢文與散文》:“四六至南宋之末,菁華已竭。元明之世,雖以賦頌經義試士,其中亦要排比聲律,苟用虛廓猥淺之詞,以追時諧俗,此故不足以言文,而更何有於美。元代駢文之作者,唯虞伯生一人,但其文往往落入俗調,既未能追跡六朝,又未能自成一家。明時李何王李之徒,每好慕古,但稀蹤跡漢魏、罕法齊梁,其尺牘雜文,不過偶一為之,弄其小巧,往往剽竊成語,剿寫字句而已。劉基宋濂以古文名,不以駢文著,其所作者,亦為出乎一時之興,非盡力之作,故元明兩代之駢文,無甚價值。”。
4、 清:打破宋制,啟使多樣。宗法六朝,取萃唐宋。注用典藻,辭蓄華美,結構文氣,邏輯暢明;善為音韻,精於調聲。乾嘉時期,駢文最盛。紀昀派為正宗。清末駢文,以王闓運為代表。清季以降,駢文遂湮。

中國駢文理論

中國駢文理論發展經歷漢魏六朝萌芽、隋唐五代駢散相爭、宋代興起發展、清代形成、清末民國初興盛、新中國駢文理論依然發展:
1、萌芽期:魏晉南北朝殘叢小語式的理論的出現
曹丕的《典論·論文》
陸機的《文賦》
劉勰的《文心雕龍》
鐘嶸的《詩品》
2、反覆期:隋唐五代的駢散相爭
初唐四傑和燕許大手筆
陸贄以及晚唐三十六體
隋唐五代的駢文理論:主要體現在對駢文的批評上。
對六朝文風給予巨大打擊的,應該說是中唐時期的韓愈、柳宗元。
晚唐,李商隱的駢文創作突出,對駢文也作了新的界定。
3、興起發展期:宋代評點式四六話形式的形成和駢文理論專著的出現
王銍《四六話》
謝伋《四六談麈》
洪邁《容齋隨筆》
楊萬里《誠齋詩話》
4、形成期:清代體系完備的駢文理論的初步形成與日趨成熟
孫梅《四六叢話》理論專著。
陳維崧《四六金針》是清代較早出現的駢文理論著作。
劉開《與王子卿太守論駢體書》首次提出“駢文”概念。
阮元《與友人論古文書》、《文言說》、《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序〉後》。
李兆洛《駢體文鈔》、蔣士銓《評選四六法海》、王先謙《駢文類篡》、彭元瑞《宋四六選》、曾燠《國朝駢體正宗》。
5、興盛發展期:民國以來駢文理論著作的大量湧現和駢文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
劉麟生的《中國駢文史》
錢基博的《駢文通義》
瞿兌之的《駢文概論》
孫德謙的《六朝麗指》
蔣伯潛、蔣祖怡在20世紀40年代出版的《駢文與散文》
王瑤的論文《徐庾與駢體》
姜書閣的《駢文史論》
莫道才的《駢文通論》
鐘濤的《六朝駢文形式美及其文化意蘊》
於景祥的《唐代駢文史》、《中國駢文通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