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背恐龍

駝背恐龍

西班牙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種奇特的恐龍化石,它的背上可能長了一個突出的肉冠,前腿骨上還有一排整齊的點狀突起,與現在鳥類羽毛根部的羽莖瘤非常相似,很可能是有原始羽毛結構的古老恐龍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駝背恐龍
  • 生活年代:距今約1.3億年前
  • 體長:約4米
  • 化石發現地點:西班牙中部地區
動物簡介,出現與滅亡,名稱由來,

動物簡介

報告說,這具在西班牙中部地區發現的恐龍骨架化石保存完好。據分析,這頭恐龍頭尾長約4米,生活在距今約1.3億年前。其前腿尺骨上有一排整齊的點狀突起,看起來很像現在鳥類羽毛根部的羽莖瘤。羽莖瘤是鳥類骨骼上長出飛行羽毛的結構,它將羽毛牢牢固定在骨骼上,對鳥類飛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與其他已發現的恐龍不同,這種恐龍背上兩塊位置特殊的脊椎骨顯示,其背上應該長有一個突出的肉冠。研究人員目前還不清楚這個肉冠的作用,有觀點認為這與某些動物頭頂有炫耀作用的肉冠相似,但也有觀點認為它可能有更實際的作用,比如像大象的耳朵那樣扇風,或像駱駝的駝峰那樣儲存能量。
駝背恐龍駝背恐龍
目前,生物學界關於鳥類的進化尚存很多疑問。一種著名理論認為,最早的鳥類是由長有羽毛的小型恐龍進化而來。
駝背龍身上,羽毛似乎長在恐龍的前臂,說明羽毛的存在可能就是一種“展示功能”。憑藉尖尖的凸起和可能的羽毛,駝背龍在它們的棲息地——白堊紀早期西班牙中東部的沼澤地一定“大出風頭”。同樣與駝背龍生活在沼澤地的動物還包括其他恐龍、鳥類、龜類、蜥蜴、鱷魚、甲殼類以及其他很多動物。

出現與滅亡

恐龍最早出現在約兩億四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所發生的中生代末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恐龍最終滅絕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

名稱由來

實際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就已經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
直到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這是一群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
1842年,英國古生學家查理德·歐文創建了“dinosaur”這一名詞。英文的dinosaur來自希臘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動物)。對於當時的歐文來說,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動物”是指大的滅絕的爬行動物(實則不是)。實際上,那個時候發現的恐龍並不多。自從1989年南極洲發現恐後,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龍的遺蹟。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龍至少有650至700多種(生物學上的物種)。 後來,中國、日本等國的學者把他譯為恐龍,原因是這些國家一向有關於龍的傳說,認為龍是鱗蟲之長,如蛇等就素有小龍的別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