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軍峰

馮軍峰

馮軍峰,男,醫學博士,上海仁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市顱腦創傷研究所所長助理,2013年上海市衛生系統“新優青”,2019年上海市第十七屆“銀蛇獎”得主。2005年浙江大學碩士,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博士,2008-2012年美國加州大學(UCDavis)博士後,專注於神經外科手術和神經修復研究。回國後加入仁濟神經外科最知名和領先的特色專業組:神經創傷—重症專業組。作為臨床骨幹,尤其擅長顱腦損傷和神經危重症的臨床救治,包括對腦外傷、腦出血、大面積腦梗的急救,對腦積水、顱骨缺損、硬膜下血腫等開展個體化、精細化的手術,對神經重症病人和昏迷病人的綜合治療等等。同時,帶領科研團隊進行神經損傷保護和修復再生的探索研究,目前已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發表英文論文14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馮軍峰
  • 英文名稱:Feng Junfeng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義烏
  • 畢業院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 臨床職稱:主治醫師
  • 專業:神經外科
  • 學歷:博士
  • 教學職稱:副研究員
  • 執業地點:上海仁濟醫院
基本信息,人物經歷,工作經歷,教育經歷,研究方向,學術職務,主要貢獻,主要論文,科研項目,獲獎情況,

基本信息

出診信息
每周三上午(8:00-11:00)仁濟東院門診。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將心比心 事必躬親
“將心比心”是馮醫生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由於神經外科的病人常常是車禍後、高空墜落等的重症病人,病情危急且瞬息萬變,更多時候醫生不僅僅是與疾病作鬥爭,還要盡力與時間賽跑。當家屬著急萬分、不知所措的時候,馮醫生經常想家屬所想、急家屬所急:親自與預檢台護士溝通,為病人開啟綠色通道;親自帶領病人去做急診CT,替病人節省時間;親自送病人進手術室,避免轉運途中出現的意外……馮醫生的“事必躬親”不僅極大地安撫了家屬慌亂的心理,為病人贏得了寶貴的診治時間,也體現了“將心比心”四個字的真諦。
噓寒問暖 處處為人
在九樓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門外,經常能看到馮醫生與家屬溝通的身影。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只要病人家屬有需要,馮醫生總會及時與他們交流,告知病人在監護室內的情況,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及可能採取的處理。一番談話少則十幾分鐘,多則半個小時,甚至有時超過一個小時。充分的溝通徹底打消了家屬的顧慮,贏得了家屬的信任。對家屬如此,對待病人更是細緻入微。馮醫生常常囑咐監護室護士多為長期臥床的病人翻身、吸痰,避免出現一些棘手的併發症;交待自己的研究生要仔細觀察病情的變化,如有異常,須第一時間匯報;頻繁地在急診、普通病房、重症監護室之間巡視,以便及時發現病情的改變,即使是雙休日也不放鬆。
終有回報 讚不絕口
馮醫生工作的認真負責為他贏得了病人及其家屬的一致讚譽。
“父親因車禍顱骨兩側全部切除,手術之後一直高燒不退,在全家最無助的時候,讓我們遇見了馮醫生,我和馮醫生講述了我爸的情況後,在馮醫生的幫助下我爸轉入到了仁濟醫院,在住院期間馮醫生細心的給我們講解病情和治療方案,並且及時的給病人家屬溝通和耐心的安慰。在我爸的病情上,馮醫生還邀請高醫生和毛醫生給我爸在治療上把關,在他們心裡始終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在他們的關懷下我爸病情漸漸穩定了!真心的感謝他們為我們家的付出,和他們相處的過程中,他們對病人家屬就像家人一樣,治療病人的同時也在治療著家屬的心。不管我爸以後會如何?我們認識馮醫生不後悔!如有此經歷的人,還在為去什麼醫院選什麼醫生而苦惱,相信我,選馮醫生你不會失望的。在此真心的謝謝馮醫生,謝謝高醫生,謝謝毛醫生和游醫生。祝你們好人一生平安!:)”
“上月23號老媽突發腦溢血昏迷,送到仁濟醫院的急診室,病情危急,由馮醫生收治入神經外科,隨後立即送進手術室做腦積水引流術,把我母親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在重症室里的十幾天,馮醫生,毛主任每天和我們做溝通和交流,給了我們倆姐妹很大的鼓勵。可以說我母親能遇到馮醫生是她的運氣。馮醫生責任心強,耐心,態度溫和,熱心助人。雖然母親當時還沒真正康復,但我相信假以時日,母親一定會慢慢好起來的,在這裡非常非常感謝馮醫生,及其毛醫生和高主任,是你們救了我母親,也祝你們好人平安,工作順利!”
“我的老丈人在家突發腦中風送進仁濟醫院,先是在神經內科治療,連續5天,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病人一直昏迷,神經內科的醫生說不能好了,當時家裡人都快絕望了。後來請來神經外科的馮醫生過來看,馮醫生看過說病人腦內浮腫及積液已經壓迫到好的一部分大腦,導致瞳孔已經開始放大,需要緊急做開顱手術來減輕腦壓。儘管頭天晚上馮醫生已經熬夜沒有回家了,但馮醫生還是很耐心仔細地給我們家人講解即將做的手術過程及風險,他說仁濟醫院最近遇到3個這樣的病人,只有1例成功(是他開刀的喔)。通過他專業的知識和認真的作風,讓我們親人心裡有了一絲期望。病人從推進手術室後約5個多小時,馮醫生走出來說手術是成功的,讓我們更增加了信心。接下來多日在ICU病房裡,馮醫生每天都會跟我們介紹病人的詳細情況,即使在國慶假期,馮醫生以及他們整個醫療組包括主任毛青醫生都會早早地來病房進行查房,並給我們講解病人狀態。正是由於馮醫生這樣高尚的醫德,高超的醫技,高度的責任心,才有了老丈人病情的好轉,併到康復醫院進行康復訓練。在出院時,馮醫生他們還特意留下電話號碼,以便於我們今後進行諮詢。在當今這樣的社會環境裡,馮醫生這樣的好醫生十分難得,在這裡我非常感謝他們。同時希望我的經歷能幫助更多的還在尋找好大夫的病友們,選擇馮醫生錯不了,他和他的醫療組會讓你帶著病患來,帶著健康走。讓我們一起為這樣的好醫生點個讚!”
特別病例
2017年7月21日上午7點半,伴隨著120救護車急促刺耳的警報聲,仁濟醫院急診室轉運過來一位特殊的腦外傷病人,其額頭插著一塊開槽切割刀片!在周圍就診患者和家屬一片驚恐聲中,患者同事講述了事發經過:一早工地開工,開槽磨砂用的切割刀片飛出、直接插入趙先生額部!切割刀片銹跡斑斑,留在額部外面部分寬約4cm、長約7cm,但裡面一段插進多深、傷到什麼程度無法直接判斷。只看到切口處鮮血、水樣液體突突地湧出。
患者CT三維重建患者CT三維重建
馮軍峰醫生初步查看病人,發現其神志清楚,但刀口、鼻孔出血並有明顯的腦脊液流出。在做好基本的額部刀口消毒和保護之後,快速行頭顱CT檢查。頭顱CT的發現令酷暑中的醫生都感到陣陣寒意:寬4cm左右的刀片,從額部劈入造成額骨、前顱底粉碎性骨折;腦內長度約6cm,前端3cm處已經折彎;刀片經過之處,腦組織直接被切割破壞、出血。右側眶頂骨性結構已經徹底破壞,右眼腫脹,視力檢查只剩下光感。頭顱CTA發現刀片和腦內主要血管就差之毫厘。
在急診室進一步完善手術準備的同時,神經外科江基堯主任、外傷組組長高國一主任、毛青主任正在制定詳細的手術方案。
急診手術隨之展開。歷時4個小時的手術順利結束。術後在神經外科監護室各項對症、支持治療順利,趙先生神志清楚,肢體運動功能、語言功能良好,沒有明顯腦脊液漏的發生。

教育經歷

1997.08-2002.07 浙江大學醫學院 臨床醫學 學士
2002.08-2005.07 浙江大學醫學院 神經外科學 碩士
2005.08-2008.06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神經外科學 博士
2008.11-2010.04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博士後訪問學者 在神經外科和神經科學中心進行臨床進修和研究工作
2010.05-2012.08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博士後訪問學者 在再生醫學研究院進行神經再生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於2012年全職回國後,在臨床上專門從事顱腦脊髓損傷的臨床救治、神經重症監護及昏迷促甦醒綜合治療,開展相關的各項臨床研究。在基礎方面,搭建上海市顱腦創傷研究所的實驗平台,深入對中樞神經損傷的低溫保護和機制研究,並在國內率先開展生物電場刺激新策略的探索,研究其在神經損傷後的修復、再生中的作用和機制。

學術職務

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專科分會第九屆委員會青年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創傷分會第五屆委員會青年委員
首屆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交通傷與創傷資料庫學組全國委員

主要貢獻

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Zhao Min教授合作研究。該項研究先是移植人神經幹細胞(綠色螢光標記)到大鼠腦內特定區域,通常此區域所有的幹細胞都會往嗅球方向移動。而加用了電場刺激之後,可以發現細胞克服了原來內生的、誘導細胞往嗅球方向運動的所有信號,開始向反方向運動。研究過程中的電流強度、腦電活動、副反應情況,以及移植細胞的長期生存、分化情況,都做了全面監測和觀察。
該成果是世界上在生物體內首次成功套用電信號激活和誘導移植幹細胞的定向運動,被認為是電刺激套用於再生醫學研究及後期臨床套用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該成果最先於6月29日線上發表,迅速被TheScientist、ScienceDaily、MedicalXpress、NeuroscienceNews、ScienceNewsLine、NewsMedical等眾多科學媒體所關注,許多來自於神經科學、幹細胞研究、生物工程等領域的研究人員做了轉發和點評。

主要論文

1. Feng JF, Gurkoff GG, Van CK, Song M, Lowe DA, Zhou J, Lyeth BG.NAAG peptidase inhibitor reduces cellular damage in a model of TBI with secondary hypoxia. Brain Research. 2012; 1469: 144-52.
2. Feng JF, Zhao X, Gurkoff GG, Van KC, Shahlaie K, Lyeth BG.Posttraumatic hypoxia exacerbates neuronal cell death in the hippocampus.Journal of Neurotrauma. 2012; 29(6): 1167-79.
3. Feng JF, Liu J, Zhang XZ, Zhang L, Jiang JY, Nolta J, Zhao M. Guided Migr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by an Electric Field. Stem Cells. 2012; 30(2): 349-55.
4. Feng JF, Van KC, Gurkoff GG, Kopriva C, Olszewski RT, Song M, Sun S, XuM, Neale JH, Yuen PW, Lowe DA, Zhou J, Lyeth BG. Post-injury administration of NAAG peptidase inhibitor prodrug, PGI-02776, in experimental TBI. Brain Research. 2011; 1395: 62-73.
5. Feng JF, Zhang KM, Jiang JY, Gao GY, Fu X, Liang YM. Effect of therapeutic mild hypothermia on the genomics of the hippocampus after moderat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ats. Neurosurgery. 2010; 67(3): 730-42.
6. Weng W, Gao W, Zhao X, Mao Q, Gao G, Feng J.Bilateral Mydriasis Secondary to Propofol Administration in a Patient With Hypertensive Cerebellar Hemorrhage. J Neurosurg Anesthesiol. 2018; 30(3): 278-279.
7. Wang CF, Zhao CC, Weng WJ, Lei J, Lin Y, Mao Q, Gao GY, Feng JF, Jiang JY.Alteration in Long Non-Coding RNA Express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ats.J Neurotrauma. 2017; 34(13): 2100-2108.
8. Feng JF, Liu J, Zhang L, Jiang JY, Russell M, Lyeth BG, Nolta JA, Zhao M.Electrical Guidance of Human Stem Cells in the Rat Brain.Stem Cell Reports. 2017; 9(1): 177-189.
9. 翁維吉, 張永明, 劉勁芳, 姚潔民, 黃賢鍵, 張子衡, 吳雪松, 梅濤, 張傳東, 賈軍, 石小峰, 毛青, 馮軍峰, 高國一, 江基堯. 顱腦創傷患者術後體溫監測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中華神經外科雜誌, 2017; 33(7): 655-659.
10. Weng WJ, Yang C, Huang XJ, Zhang YM, Liu JF, Yao JM, Zhang ZH, Wu XS, Mei T, Zhang CD, Jia J, Shi XF, Mao Q, Feng JF, Gao GY, Jiang JY. Effects of Brain Temperature on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J Neurotrauma. 2018 Oct 10. doi: 10.1089/neu.2018.5881.
11. Weng WJ, Li HP, Zhao XC, Yang C, Wang S, Hui JY, Mao Q, Gao GY, Feng JF. The depth of catheter in 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 does it matter?. Brain Inj. 2018 Oct 16: 1-6. doi: 10.1080/02699052.2018.1531312.
12. Yang C, Wang L, Weng WJ, Wang S, Ma YX, Mao Q, Gao GY, Chen R, Feng JF. Steered migration and changed morphology of human astrocytes by an applied electric field. Exp Cell Res. 2019 Jan 15;374(2):282-289.
13. Shen Wang, Yuxiao Ma, Xiaochun Zhao, Chun Yang, Jiacheng Gu, Weiji Weng, Jiyuan Hui, Qing Mao, Guoyi Gao, Junfeng Feng. Risk factors of hospital mortality in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117 patients, a single institute experience. J Clin Neurosci. 2019 Jun 15. pii: S0967-5868(19)30283-8.
14. Feng JF,Jiang JY.Monitor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China - Authors' reply. Lancet Neurol.2019 Sep;18(9):813-814.

科研項目

課題來源項目名稱承擔職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物理干預調控小膠質細胞的神經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
課題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直流電場對神經細胞的誘導遷移作用和機制研究
課題負責人
上海市衛計委“新優青”計畫
電場誘導神經細胞定向遷移的作用及關鍵機制
課題負責人
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神經細胞趨電特性及其機制研究
課題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亞低溫腦保護基因晶片數據的生物信息學挖掘和樞紐基因功能研究
課題責任人

獲獎情況

  1. Travel Grant,第十屆國際神經創傷大會,2011年4月。
  2. Young Investigator獎,加州大學神經創傷大會,2011年9月。
  3. Travel Grant,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後聯合會,2012年4月。
  4. 2018年度“精藝求菁-神經外科青年醫生手術技能大賽”急診重症組亞軍。
  5. 2019年上海市第十七屆“銀蛇獎” 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