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農

馮立農

爬山的樂趣在於欣賞身邊的美景,人生也是這樣。如果只在乎爬得有多高,那你就永遠沒有快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立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工程師
  • 性別:男
簡介,主持節目,陝西電台《老馮說事》主持人 老馮,

簡介

馮立農,生在全民饑荒的62年,為了吃飽肚子的那份奢望,名字裡帶上了一個“農”字;18年後參加高考,為了爭一口氣,遠離了文科,投身到航空院校,直到成為了一名工程師;成家時,為了一份青梅竹馬的感情,成為了一個稀有的男軍屬;在而立之年為了留在心中的夢想,改行做了文化人,成為了一名記者;在不惑之年,組合了工農兵多種元素的他,開始坐在話筒前,進行了一次新的挑戰。於是有了《老馮說報》和今天的《老馮說事》。

主持節目

《老馮說事》是交通廣播一檔新聞話題類節目,周一——周五晚20:00——21:00,老馮和你一起暢談天下大事,另類解讀身邊故事。老馮特別喜愛探險和徒步旅行,許多深山、荒漠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了解了許多人間百態,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與人生感悟。 用記者的眼光看世界,用百姓的語言說新聞,詼諧幽默而不失嚴肅,嬉笑怒罵而不失真誠,是《老馮說事》節目的重要特色。關注民生、關注社會、關注天下事,盡在《老馮說事》。

陝西電台《老馮說事》主持人 老馮

■《老馮說事》是一檔十分受歡迎的方言節目,您對方言節目有什麼看法呢?
老馮:作為地方電台,我們的客群群在陝西地區,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地區的人擁有一種比較接近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語言也是這樣。有的時候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內容是很難用國語來準確表達準確的。用方言來表達這樣的一種情感,可以和聽眾更加貼近一些,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
■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在節目中使用方言,這既是種優勢又是其弊端?
老馮:聽眾也提到過這個問題,因為陝西是文化大省,在校大學生就有100萬,這其中有一半是來自外地的,陝西話不是他們的母語,他們聽起來會有一些困難。但同時也會和外地的聽眾有些疏遠。但方言的使用是一種文化的體現,它不是簡單地把國語翻譯成方言,而是滲透了一種對地域文化的了解,使用方言可以和一些土生土長的聽眾拉近距離。在方言節目中,這種優勢和弊端是並存而不可避免的。
■通過您的節目,大家可以掌握最新的國際新聞,也可以了解發生在身邊的新聞事件,不知道今後您會不會給聽眾帶來更多的驚喜?
老馮:現在我也在嘗試做一些改變,比如在節目的最後我會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內容就是陝西歷史上民間的傳奇、西安的典故或者一些小吃的由來等,目前這種方式的效果還不錯。再有目前節目中的內容還不夠活,我會在節目中講述一個笑話,由此來引出當天的一個話題。當然這些還都是在嘗試階段,畢竟每天都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笑話來切入主題還是比較困難的。
■在您做過得這么多節目中,對哪期的節目印象最深?
老馮:做節目久了,我也會陷入一種比較困惑的狀態,聽眾到底喜不喜歡節目的形式和我的主持方式呢?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的讓我放下了這種困惑。當時西安的一個小孩兒走失了,他的家人在報紙上刊登了兩天的尋人啟事,可這類訊息一般會在報紙不太醒目的位置。我在偶然間看過報紙後在節目中提了此事,第二天報紙就在一個很明顯的地方刊登了這則訊息,後來在市民的幫助下,這個孩子終於找到了。這件事情對我觸動很大,自己在節目中說了短短几句話,就有聽眾能把這件事情記下,並且幫助家長把孩子找到,我想我的節目還是有人聽、是得到大家認可的,這些就是我做節目時最大的動力。
■做這檔節目這么久以來有什麼心得,體會嗎?
老馮:要想把節目做好,就要了解聽眾的需求,並且用一顆善良的心來體會他們的生活。同時要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才能透過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來提煉新聞線索,或者是從其它媒體中來發現新聞,通過別人的原始資料進行梳理,提出自己的觀點來,然後更多人分享和交流。
西安有很多很好的廣播節目,我的原則是不做則以,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我一直會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希望每一年都有進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