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榮(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馮國榮(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馮國榮,原申銀萬國證券、董事長總裁;中國光大銀行黨組副書記、副行長;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兼總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國榮
  • 國籍:中國
  • 職業: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兼總裁
  • 性別:男
人物職務,人物評價,

人物職務

曾任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辦公室副科長、副主任、主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辦公室主任,中國光大銀行上海分行行長,中國光大銀行黨組副書記、副行長、上海分行行長,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總裁,第三屆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

人物評價

在中國證券市場,馮國榮向來行事低調。但在上海的金融改革和證券市場形成過程中,他做出過重要貢獻,絕非等閒人物。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他歷任工商銀行(5.07,0.12,2.42%)上海分行辦公室秘書、副主任、主任和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辦公室主任,這段時期正是上海金融改革起步和證券市場形成的關鍵時期,他不僅參與了銀行系統的改革,而且在幕後參與了第一隻股票的發行、第一家證券營業櫃檯的設立,直至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籌建。特別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制度草創和設計的過程中,在當時人行上海分行行長毛應的領導下,他參與起草、核稿等具體工作,是主要的執筆者。上海證券市場形成初期的許多重要人物,都與他有著很深的工作關係甚至個人淵源。可以說,他是上海金融改革和證券市場形成、發展全過程的見證人。
參與中國證券市場草創籌建工作的前輩,大部分人在回顧中國證券市場的初期歷史時,都是從發行第一隻股票、創建第一家證券營業部或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說起。對此,馮國榮有自己的獨到看法。他把這段歷史分成醞釀、啟動、發展等幾個階段,這中間有一個符合邏輯的發展過程。醞釀階段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開始了,也就是銀行從財政脫離,完成真正的、獨立的貨幣經營者的角色轉換的過程。馮國榮說:“這是整個金融改革的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也是後來資金拆借市場、外匯調劑市場、證券市場、期貨市場、黃金交易市場得以形成的預設條件和基礎。我本人那時剛好從上海財大畢業,1982年底進入銀行系統工作,有幸參與和見證了這個金融改革風雲際會的過程。”
談到中國證券市場的歷史,這其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說,這是證券市場的“史前史”。馮國榮說,在改革開放以前的純粹計畫經濟時代,大財政,小銀行,銀行是財政的附庸,僅僅是政府的一個出納機關。改革開放以後,銀行從財政脫離出來,又從人民銀行中分設工商銀行、中國銀行(4.06,0.09,2.27%)、農業銀行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從財政部分設建設銀行(5.86,0.07,1.21%)、中國投資銀行中國銀行體系在1983-1985年之間基本形成。而在銀行內部出現了票據改革。以前銀行沒有票據業務,隨著支票、匯票、本票等票據業務的出現,就自然地出現了票據的貼現和再貼現業務,這樣銀行就有了信用工具,市場承認了商業信用,資金也就不再局限於橫向聯繫,出現了資金的拆借市場,各金融機構的資金餘缺可以在拆借市場上調劑,資金開始能夠流通了。在資金實現流通的時候,資本市場也開始萌芽了。這些因素一起催生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構想一下,如果沒有信用工具,結算都無法結算,證券交易如何進行?也就談不上後來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和迅速發展。
馮國榮強調說,發展是一個自然漸進的過程,具有其內在的邏輯關係,後面的內容以前面的發展為基礎。沒有這個基礎,談不上後面的發展。整個發展就是這樣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而他一進入銀行系統,就參與了作為市場基礎的票據業務這一意義深遠的改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