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鹿胎

馬鹿胎

馬鹿胎,為哺乳綱鹿科動物馬鹿Cervn selapnus L.的母鹿妊娠剖腹取出的胎體乾燥品。鹿胎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胎獸及胎盤。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維生素、鈣、鐵、鋅等元素,有補氣血、調經、壯陽、補虛、美容養顏的作用,常用烹調方法有烤、燒、煲、煎、湯等多種,著名的有人參全鹿湯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鹿胎
  • 外文名:Cervn selapnus L
  • 類型:補品
  • 源於:母鹿妊娠剖腹取出的胎體乾燥品
成分,動物形態,名家論述,注意事項,

成分

主產黑龍江、吉林、河北、青海、甘肅、雲南等地。
四川所產的鹿胎,為水鹿白唇鹿、白鹿的胎獸及胎盤。用木板夾扁後加工乾燥,商品呈扁圓形,棕褐色,外面包裹一層胎盤。
梅花鹿胎鮮胎呈腎狀或束狀,大小不一,外面毛被粉色或粉紅色較厚的胞衣,有韌性,內含胎鹿及羊水。剝去胎衣,妊娠1個月者,四肢呈乳突狀,頭部能見到眼和嘴的雛形。妊娠4~5個月者,骨骼形成,體表無毛,但已具鹿外形。妊娠6~8個月者或失水鹿胎(包括新生死鹿),頭較大呈卵圓形,嘴尖細小,眼眶較大,眼膜皮凹陷,下唇較長,微露1~2對小白牙(習稱“坐骨生牙”),身軀瘦短,四肢細長,蹄淡黃色至淡棕色,脊背皮毛有白色小花斑點。尾短扁圓。乾燥後,質堅硬不易折斷。氣微腥,味微鹹。

動物形態

鹿胎為健康梅花鹿、馬鹿等新鮮或乾燥的胎兒。古時多為獵取野生懷孕後期母鹿,剖腹取出胎兒,連同胎衣胎水一起入藥。由於野生鹿的減少,又是中國一類保護動物,剖腹取胎已不可能,所以現在的鹿胎多為家養鹿懷孕後期因事故死亡的胎兒、機械性流產的胎兒或難產助產不能成活的胎兒,以及那些初生尚沒吃初奶,或吃到初奶被捕殺的乳鹿(仔鹿)。梅花鹿胎乾胎,四肢蜷於腹下,頭側彎貼胞的一側,橘黃色呈半球形,如系胎衣包裹,胎兒周身有數個紫褐色斑塊(胎衣子葉)附著。花斑明顯。鮮胎頭圓嘴尖,四肢長,頸長而身短,尾扁圓,如系吃過初奶的仔鹿,則蹄部無水蹄而有磨痕。馬鹿胎與梅花鹿胎相似,只是體大、頭大、肢長,毛色較深,花斑較暗。
烤鹿胎系將鮮鹿胎經烘烤脫水,便於保存、運輸和套用。烤鹿胎是鹿胎膏原料。方法:將鮮鹿胎連同胎膜、胎衣一起(放出胎水),用細鐵絲或細繩將胎兒像在腹中的形狀綁好,放在80~100℃烘箱中烘烤。當見到鹿胎兒腹部膨脹時,用細鐵針或竹針刺破腹胸部,放出氣體或液體。烘烤過程中不可觸動,以免掉毛,影響外觀。成品鹿胎黃褐色,帶有酥香味。保存在乾燥通風陰涼處,防霉、防蛀、防鼠。

名家論述

①《本草新編》:“世人有麋、鹿合而成膏,以治陰陽之虛則可耳。然而用麇、鹿為膏,又不若用鹿胎人參熟地、山茱、山藥茯神牛膝柏子仁、巴戟天、肉蓯蓉、炒棗仁、白朮、甘草、麥冬、沙參、五味子、杜仲破故紙黃芪當歸全鹿丸之更妙也,用大鹿為全鹿丸者誤。”
②《本經逢原》:“鹿性補陽益精,男子真元不足者宜之,不特茸、角、莖、胎入藥,而全鹿丸合大劑參、芪、桂、附,大壯元陽,其胎純陽未散,宜為補養天真,滋益少火之良劑。然須參、芪、河車輩佐之,尤為得力。如平素虛寒、下元不足者,入六味丸中為溫補精血之要藥,而無桂、附辛熱傷陰之患。”

注意事項

《四川中藥志》:“上焦有痰熱、胃中有火者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