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驥(中醫學家)

馬驥, 男, 1946年2月生, 遼寧省丹東市人。1969年畢業於遼寧中醫學院,教授,遼寧中醫學院重點學科帶頭人,中醫學方劑專業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驥
  • 出生地遼寧省丹東市
  • 出生日期:1946年2月
  • 職業:中醫學家
基本介紹,人物經歷,

基本介紹

馬驥, 男, 1946年2月生, 遼寧省丹東市人。1969年畢業於遼寧中醫學院,教授,遼寧中醫學院重點學科帶頭人,中醫學方劑專業博士生導師。遼寧中醫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主任委員,兼任全國臨床醫學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遼寧分會醫學教育學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中醫藥學會副理事長,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類規劃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遼寧省政府學位委員會委員,遼寧省政協委員。原任遼寧中醫學院院長。

人物經歷

長期從事中醫方劑的教學、科研以及醫療和管理工作,在中醫組方研究上造詣頗深,其研究方向為中醫方劑配伍規律及其治療作用機理,重點為中藥複方治療血液病的研究、中藥複方治療類風濕的研究、方劑學文獻研究、中藥複方治療癌性疼痛機理的實驗研究等。比較擅長中醫內科血液病的臨床治療,曾多次應邀前往義大利馬來西亞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講學和考察。指導了大批中醫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1990年以來,先後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8項,現正主持運轉課題有遼寧省教育廳"紫癜沖劑對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益氣活血治療原發性ITP免疫調控的實驗研究"、"疏肝軟堅顆粒治療肝硬化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氣虛血瘀型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與血管內皮系統的相關性及紫癜顆粒的調節機制"等四項課題。
主編《醫方發揮》等論著5部,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和國家級、省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導赤散虛實辨"等論文40餘篇。
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995年獲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年12月獲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1995年獲遼寧省優秀圖書獎,中國優秀圖書二等獎;1995年獲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優秀論文一等獎。其業績已載入《世界名人錄》、《中國當代高級科技人才系列辭典》等。
冀東抗日將領
馬驥是抗日戰爭後期在灤東戰場上湧現的一個英雄人物,傳奇色彩很濃。他於1913年11月出生於北京,194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後任冀東八路軍第十二團第一連連長、第一營副營長,於1942年秋天跟隨部隊率先挺進灤河東岸地區,為開闢灤東抗日根據地游擊區浴血奮戰。1943年7月,在中共冀東地委擴建為中共冀熱邊特委、晉察冀邊區第13專署改建為冀熱邊區行署之際,灤東抗日根據地游擊區行政區劃進行調整,臨(榆)撫(寧)凌(源)青(龍)綏(中)聯合縣被一分為二,長城以北地區建為凌青綏聯合縣,長城以南地區組建臨(榆)撫(寧)昌(黎)聯合縣,活動區域包括臨榆縣全部、撫寧大部和昌黎一部,共設5個區,轄580個村。同時,以十二團一營一連為基礎,組成第七地區隊(簡稱“七區隊”),下設3個連,隸屬晉察冀第十三軍分區和冀熱邊特委第三地區委的雙重領導,主要活動在臨撫昌和凌青綏一帶。當時,馬驥出任第七地區隊副隊長(區隊長為羅文),到1944年1月出任隊長。1944年12月,第七地區隊的建制撤銷,歸屬第十二團,馬驥被任命為十二團團長(原來一直由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兼任)。在任第七地區隊副隊長和隊長期間,馬驥留下了很多傳奇色彩很濃的戰鬥故事。抗日戰爭勝利後,馬驥率領十二團和第十六軍分區的其他部隊一起率先挺進東北,一舉攻克山海關,乘坐火車一路進軍到瀋陽,打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進軍東北的大門。到達東北戰場後,馬驥先後任過民主聯軍第二十四旅旅長、騎兵縱隊第三師師長。新中國成立前後,他相繼出任華北軍區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其曾受命組成炮兵分隊參加開國大典的受閱)、裝甲兵技術學院院長等職。2002年6月5日,馬驥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9歲。2002年7月23日,根據其生前遺囑,中共秦皇島市委、市軍分區,及撫寧、青龍縣委、縣政府在天馬山舉行了馬驥骨灰安葬儀式,將其骨灰安葬在風景如畫的天馬山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