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琴大師

世界馬頭琴大師是齊·寶力高,1944年出生於科爾沁草原,國家一級演奏家,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副院長,內蒙古政協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頭琴大師
  • 出生地:科爾沁草原
  • 職業:國家一級演奏家
  • 代表人物:齊·寶力高
演奏大師,製作大師,

演奏大師

齊·寶力高
1944年出生於科爾沁草原,國家一級演奏家,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副院長,內蒙古政協委員,齊·寶力高科爾沁野馬馬頭琴樂團創始人兼團長,蒙古國馬頭琴中心名譽主席,日本國國際交流馬頭琴協會名譽會長。科爾沁草原莫力廟第五世轉世活佛,蒙古國佛教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導師,傑出的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社會勞動家。國家津貼獲得者等。
在從事馬頭琴藝術五十餘年的生涯里,師從於馬頭琴演奏家桑都仍先生,科學的接受了傳統民間音樂的薰陶,嫻熟的掌握了馬頭琴演奏枝巧,為馬頭琴的改革、更新、提高、發展及馬頭琴能夠立於世界藝術之林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
1979年國慶三十周年文藝晚會《萬馬奔騰》榮獲作曲二等獎、演奏一等獎。1986年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馬頭琴樂隊—齊·寶力高野馬馬頭琴樂隊。同年作為第一位在蒙古國舉辦音樂會的中國人,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市成功舉辦個人馬頭琴獨奏音樂會。1993年在日本國福島舉辦的世界青年音樂節上榮獲音樂大使獎。同年在日本國大阪市國際室內音樂大賽中獲得特別一等獎。1996年在全國色拉西馬頭琴大賽中獲得馬頭琴大師獎。1997年在日本橫濱舉辦的世界和平文化音樂藝術節上榮獲世界音樂和平金獎。2001年成功的舉辦首屆國際馬頭琴藝術節並創吉尼斯世界記錄,《萬馬奔騰》被載入世界吉尼斯大全。2003年榮獲蒙古國社會科學字與成吉思汗大學聯合頒發的世界遊牧文化最高獎—成吉思汗獎章。2005年在世界音樂殿堂—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了世界上第一場馬頭琴專場音樂會,也是去金色大廳的第一位中國演奏家。2007年榮獲國家文聯、文化部雙重非物質文明傳承人光榮稱號。2008年將帶領208位馬頭琴手代表內蒙古各族人民參加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幕儀式中奏響《萬馬奔騰》,此項目2005年申報。
曾出訪演出亞、歐、美、非四大洲國家和地區。前後與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交響樂團、中央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香港中樂團、蒙古國國家交響樂團、日本東京新星交響樂團、日本讀讀交響樂團、廣島交響樂團、日本NARAXINU交響樂團等眾多國內國際知名的樂團合作演出,在世界各地共舉辦過千餘場獨奏音樂會。不僅在國內、國際舞台上演奏自己的作品,而且邊總結邊研究邊傳授。讓傳統馬頭琴以群體化、科學化的形象出現在世界的舞台上。前後創作了近百部經典馬頭琴曲,其中《萬馬奔騰》、《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獻給母親的歌》、《蘇和的白馬》、《初升的太陽》、《草原·天駒》等早已成為金曲,為世人所賞譽。

製作大師

--旺·額爾德尼
旺·額爾德尼,男,蒙古族,1960年10月6日出生於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11歲開始接觸馬頭琴。第一次看到馬頭琴,就被那優雅的造型所吸引,輕輕撫摸馬頭琴的琴身,看著馬頭的形象,愛不釋手.當琴聲響起時,他義被那悠揚而沉鬱的曲調所打動,並成為他也許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不久,由於”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的需要,被迫離開了居住地,離開了他能見到的馬頭琴。馬頭琴那美妙的旋律又岡此響在了他的夢中。
他不甘心生活在沒有馬頭琴的世界,想有一把馬頭琴的願望成了他的心事。他終丁按捺不住,找了塊木頭,刀劈斧砍地做了一把馬頭琴,高高的琴桿上還刻了個馬腦袋。他拿著這把琴到處打聽劍處問,終丁找到了錫林郭勒草原上拉馬頭琴很山名的老人——諾爾布倉。當他拿著這把自製的馬頭琴恭敬站地在老人面前說明來意時,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立刻答應教他拉馬頭琴。他拜老人為師,開始學馬頭琴,老人又教他做琴,這一年他16歲。
1978年,國家恢復了高考制度,他以堅實的專業基礎,考上了內蒙古藝術學校(現在的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專修馬頭琴演奏。在學習期間刻苦用功,系統的學習了音樂理論知識,接受了馬頭琴演奏技法的訓練,畢業前,以優異的成績向全校師生作了匯報演出,贏得大家一致好評。1981年,他被分配劍赤峰市歌舞團,擔任馬頭琴獨奏演員,在這一乾就是八年。在這八年里,他經常隨團下鄉演出,走遍了赤峰的山山水水,把他的馬頭琴也送劍了千家萬戶。他潛心研究馬頭琴的演奏指法,創造性地改進演奏方法,使自己的演奏水平不斷提高,在草原上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而獨樹一幟。
在演奏之餘,他還研究馬頭琴的造型,尋找新的製作材料,對馬頭琴的製作進行大膽的改革,在1997年第一個制出電聲馬頭琴,解決了因場地不佳而降低演出質量的問題。
1998年他的工作調到了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烏蘭牧騎(文工團),仍擔任獨奏演員。除了演奏,製作馬頭琴,還辦了馬頭琴培訓班,為內蒙西部培養新的馬頭琴手。他培養的學生紛紛考入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兩北民族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等學校。在這期間,他還經常被邀請到全國各地去演出,香港、澳門、台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馬頭琴聲,把蒙古族特有的樂器向全國傳播。
1994年甘肅省肅北蒙古族白治縣烏蘭牧騎準備山訪蒙占國,缺一個馬頭琴手,就把額爾德尼借了過去。他到那以後竟發現在這個民族白治縣裡,沒有一個會拉馬頭琴的人,馬頭琴在這裡斷檔已有二二百年的歷史。這個事實讓額爾德尼痛心,他決定留下來,發展馬頭琴事業,傳播馬頭琴文化。除了參加文工團的正常演山外,他還辦起了馬頭琴廠,親白擔任廠長。這個廠不大卻被國家民委定為馬頭琴定點廠家,生產的馬頭琴兩次獲得全國製作特等獎。
為了馬頭琴聲重新響起在這一方十地上,他選擇了比較有條件的學校——青海石油二小(在敦煌),成立了馬頭琴培訓班。就這樣,演出,做琴,教琴,排練使他每大忙忙碌碌的奔走在肅北與敦煌之間,把滿腔熱情全部獻給了肅北的草原,沙漠,戈壁灘,終於使肅北有了馬頭琴手,現在他的學生已經能教學生了。隨著馬頭琴的傳播,他的名聲也越傳越遠,被朋友們戲稱為“大西北的小名人”。
他還經常代表肅北縣、酒泉市、甘肅省參加各種文藝比賽及人型展覽,先後獲國家級大獎六項,省市級獎勵十餘次,成為一名功底深厚的國家二級馬頭琴演奏員。
額爾德尼的先進事跡曾被內蒙古電台、電視台、西安電視台,赤峰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等先後做成節目報導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