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病變線蟲病

馬鈴薯病變線蟲病

馬鈴薯病變線蟲病是由短體線蟲(Pratylenchus spp.)引起的、發生在馬鈴薯的病害。病株馬鈴薯生長不良,植株不太茁壯,變黃,並停止生長。由直接取食引起的為害,通常僅皮層組織被害。大量的線蟲引起大面積的病變和非木栓化的根的皮層受到破壞。

馬鈴薯病變線蟲病在世界範圍內都有發生,特別是在北半球溫帶地區。在北美東北部,它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植物寄生性線蟲。經濟研究已經證明,該線蟲種在群體大時可造成塊莖減產超過50%。因為該種線蟲分布如此之廣泛,所以群體不大時,仍然在廣泛區域造成損失。

馬鈴薯病變線蟲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使用土壤熏殺劑和殺線蟲劑,但熏殺劑和殺線蟲劑的使用已受到限制。此外,有部分植物種,如萬壽菊,可減少短體線蟲的數量,且其有數個品種就是以此目的專門選育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鈴薯病變線蟲病
  • 別名:馬鈴薯短體線蟲病
  • 病原:短體線蟲
  • 為害作物:馬鈴薯
  • 為害部位:薯秧、根、塊莖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馬鈴薯病變線蟲病病原為短體線蟲(學名:Pratylenchus spp.),屬短體線蟲科、短體線蟲屬。此類線蟲是小的、不大想動的線蟲,其長度在1毫米以內。蟲體圓柱形,頭部扁平,頭部沒有明顯的突出,頭架是硬化的,唇區有環紋,體環大約1微米寬。側區有側線,側線從中食道球水平延伸到尾部,口針很發達,通常不到20微米,具有很大有基結。陰門在後部,伸展的卵巢向前延伸,且有後陰子宮囊。雄蟲的尾翼圍繞到尾尖。中食道球是卵圓形的,比體寬的一半大一點,食道腺以一個腺葉從腹面蓋過腸管。
馬鈴薯病變線蟲病
穿刺短體線蟲
具體包括:穿刺短體線蟲(學名:Pratylenchus penetrans)、安第斯短體線蟲(學名:Pratylenchus andinus)、最短尾短體線蟲(學名:Pratylenchus brachyurus)、咖啡短體線蟲(學名:Pratylenchus coffeae)、刻痕短體線蟲(學名:Pratylenchus crenatus)、疏忽短體線蟲(學名:Pratylenchus neglectus)、斯氏短體線蟲(學名:Pratylenchus scribneri)、索氏短體線蟲(學名:Pratylenchus thorneyi)和傷殘短體線蟲(學名:Pratylenchus vudnus)。

為害症狀

馬鈴薯病變線蟲病
穿刺短體線蟲造成的根損傷

侵染循環

病原第一次蛻皮發生在卵內,二齡幼蟲從卵里出來。各齡幼蟲均似蠕蟲狀,並且是活躍的,它們通常剛好在根冠後面進入植株根部,還可通過根部根狀莖、塊莖的其它未木栓化的表面侵入,並在根部細胞間和細胞內運動。很明顯,侵入主要通過機械壓力和線蟲口針的切割作用來完成,而不是通過酶的作用。病斑形成和根的死亡,通常發生在刺入區域的前面。在塊莖里,線蟲周圍的細胞褐色,細胞質顆粒狀,細胞核的體積減小。
在一定的種內雄蟲是普遍的,但不是在其它的種內。雄蟲量很大的種內發生兩性繁殖,受孕的雌蟲在土壤和根內產卵,不是單個的,就是小群的。據各種因素,如溫度、線蟲種類和寄主的不同,完成一個世代要4-8個星期。

流行規律

病原對土壤溫度的要求隨種類不同有很大變化。穿刺短體線蟲繁殖的最適溫度是16-20℃。在歐洲和美國有這種溫度範圍的地區,它是一個重要的害蟲;在比較溫暖氣候的地區,具有較高的最適溫度(25-28℃)的種類,如南非有的最短尾短體線蟲和在日本南部咖啡短體線蟲取代了穿刺短體線蟲。
病原線蟲對馬鈴薯的為害通常與砂性土壤有聯繫,這可能是因為沙壤土有利於一些種類的線蟲,包括穿刺短體線蟲的活動;而另一個原因是馬鈴薯喜歡這類土壤。
土壤濕度影響病原線蟲的運動和其它的活動。一般有利的土壤濕度水平是土壤顆粒和團聚體周圍被水膜包圍,但顆粒間隙是自由水。

防治方法

土壤熏殺劑通常對短體線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其成本高昂,有可能得不償失。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不僅有效,而且成本較低,但這類化合物不僅對哺乳動物毒性很大,而且也有可能在塊莖、土壤和地下水中產生殘留。所以,熏殺劑和殺線蟲劑的使用已受到限制。利用對穿刺短體線蟲的抗性進行防治,尚未充分探索。諾賽特-布爾班克這個品種對短體線蟲侵害的耐性,強於諸如超級(Superior)等馬鈴薯品種,但前者不會減少線蟲種群大小。馬鈴薯輪作的防治效果也不是很有效,因為穿刺短體線蟲的寄主範圍非常廣泛(例如玉米小麥也是很好的寄主作物)。而部分植物種,如萬壽菊,可減少短體線蟲的數量,且其有數個品種就是以此目的專門選育的。但是,該種作物一般經濟價值很小,所以,種植者不願意以此方法防治病原線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