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苣苔

馬鈴苣苔

馬鈴苣苔(學名:Oreocharis amabilis),為雙子葉植物綱苦苣苔科馬鈴苣苔屬的一種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鈴苣苔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管狀花目 Tubiflorae
  • :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
  • :長蒴苣苔族 Trib. Didymocarpeae
  • :馬鈴苣苔屬 Oreocharis馬鈴苣苔組 Sect. Stomactin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多年生無莖草本。葉全部基生,具柄;葉片長圓形,長3-12厘米,寬牛狼葛1-3.5厘米,頂端鈍,基部圓形,邊緣具不規則圓齒,兩面均被貼伏短柔毛,側脈每邊6-7條,下面明顯,密被淡褐色絹狀綿毛;葉柄長3-7厘米,與花序梗、花梗、苞片、小苞片均被銹色絹狀綿毛。
聚傘花序2次分枝,2-7條,每花序具3-8花;花序梗長7-18厘多故辣店米,近無毛;苞腳雄滲片和小苞片均披針形,長7-10毫米,寬2-4毫米,頂端漸尖,近全局永永緣。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相等,線形,長達5.5毫米,寬1-2毫米,漸尖,外面被銹色絹狀綿毛。花己和糠冠筒細筒狀,長2-2.2厘米,裂片直立,披針狀長圓形,長6-7毫米,頂端銳尖,無毛。
雄蕊著生於花冠近基部,稍長於花冠筒。花柱稍扁,柱頭2。

生長環境

生長於陰濕岩石上,海拔約2500米。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雲南彌勒

本種提示

本種是Dunn(1908)根據福建福州(Carles587),邵武(ShaoWu,3363)和雲南彌勒(Mi-leh,Henry13758)三號標本建乃凳體煉立的,未指出模式。我們研究了Carles587和Henry13758的照片以及3363號的同號標本,認為產福建的Carles587;3363,其花冠鐘狀粗筒形,檐部短,裂片近圓形,喉部不縊縮,筒部狹長,廈剃體態方面也與大花石上蓮O.maximowicziiClarke相似,應是後者;而雲南彌勒的Henry13758花冠壇狀筒形,喉部縊縮等與產福建的完全屬於兩個不同的種,因此我們把產雲南彌勒的Henry13758指定為o.amabilisDunn的後選模式(lectotypus)。
馬鈴苣苔O.amabilisDunn則與長瓣馬鈴苣苔O.auricula(S.Moore)Clarke相近似,不同點在於前者葉長圓形,長3—12厘米,寬1—3.5厘米,邊緣具不規則細圓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