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尼亞諾戰役

馬里尼亞諾戰役

義大利戰爭期間,法國軍隊與米蘭公爵屬下的瑞士僱傭軍於1515年9月13—14日在倫巴第一個叫做馬里尼亞諾村附近進行的一次戰役,戰役因此得名。

結果瑞士慘敗,戰爭的結局標誌著名震一時的瑞士長矛兵的沒落和法國炮兵的興起。

基本介紹

  • 名稱:馬里尼亞諾戰役
  • 地點:義大利倫巴第平原
  • 時間:公元1515年9月13—9月14日
  • 參戰方:法國,威尼斯共和國,瑞士
  • 結果:瑞士戰敗
  • 傷亡情況:瑞士軍團傷亡11000人
    法國聯合軍傷亡6000人
  • 主要指揮官:弗朗索瓦一世
背景,過程,總結,

背景

至15世紀末,歐洲各國的戰術體系各不相同,形式多樣。有些文化的因素阻礙了一些國家採用在別國盛行的武器。
西班牙人和義大利人又讓重步兵拿起了劍和盾。具有可怕機動性的瑞士長矛兵方陣,隨著他們被其他國家軍隊所雇用而走出了瑞土山區。一些效仿者們開始模仿瑞士模式來組建步兵。甚至既可用於戰略目的,又可用於戰術目的的輕騎兵也在西班牙軍隊出現,他們配備有十字弓弩和可在馬背上笨拙地射擊的火繩槍。就是在這樣一個多種戰術形態並存的時期,出現並發展起來了職業軍隊和職業軍官。他們衝破了中世紀一些戰爭觀念的束縛,設法尋求戰爭藝術中的科學成份。後來,法蘭西人在義大利挑起了一次時間較長的國際性戰爭。一些地區性武器系統和戰術風格就都匯集在這次戰爭中了。
到16世紀末,一種新的多兵種聯合戰術體系便應運而生。法軍在保留自己上乘的傳統重騎兵的基礎上,又添加了歐洲最好的炮兵。法軍的炮兵也是百年戰爭最後幾年的成就。它有高素質的炮手,有安裝在四輪貨車上的最好的青銅炮。因而,法蘭西炮兵有著較強的機動力,能與部隊的行進保持同步,既能用於野戰行動中,也可用於圍城作戰中。
義大利北部歷來是法國、西班牙和奧地利三國的必爭之地,一國的覬覦之心或領土兼併行為,勢必引起其他國家的猜疑乃至干涉。
公元1515年新即位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即查理八世試圖通過涉足義大利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1).獲取法國統治家族瓦盧瓦王朝對那不勒斯的王位繼承權。
(2).實進而占領義大利北部地區,將土耳其勢力趕出歐洲,成為世界的保護者。
(3).通過對外征服轉移國內矛盾。

過程

公元1515年法國國王查理八世威尼斯聯手對付神聖同盟,第一個目標就是瑞士控制下的米蘭大公國(見米蘭公國)。8月份9000名德意志長矛兵,10000名法國步兵,6000名巴斯克弩弓兵和4000名騎士組成的法國遠征軍帶著70門大炮,繞過瑞士人的布防,從大聖伯納德山口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倫巴第平原。以伯爾尼為首的瑞士西部各邦素來與法國友好,在弗朗西斯給了他們70萬金幣之後,來自西部的12000名瑞士兵返回了山區。剩下的20000人決心與法國對陣。法軍駐紮在一個叫馬里尼亞諾的村子附近,離米蘭16公里。1515年9月13日瑞士人傾巢出動進攻法軍營地。這次瑞士人用一個方陣進攻兩個掩護。和以往一樣法軍未設工事,但是戰場是一片農田,縱橫的水溝組織了長矛兵方陣的快速前進。儘管如此,首先和瑞士接戰的德意志長矛兵敗下陣來,15門大炮丟失了。這時弗朗西斯率領騎兵從側翼攻擊瑞士人使其右翼被迫停止,對於靜止的方陣法國的大炮終於發揮了威力,每一炮下去都有數十人傷亡。 由於騎兵的不斷攻擊,可怕的長矛突擊被阻止了,戰鬥進入了膠著狀態。到了夜間瑞士人毫無撤退之意,刀劍,斧頭混戰成一團。雙方都在等待援軍,瑞士人的兩個軍團正從山區趕來,而法國盟友威尼斯軍由巴爾托洛梅奧·迪·維爾維亞諾率領的12000則從東面疾馳戰場。第二天天亮後戰鬥更加激烈。法軍騎兵已經開始三面攻擊瑞士軍團。可是法軍自己的戰線卻在崩潰。到了下午,法軍右翼潰逃,眼看瑞士人就要重新集結方陣,席捲整個戰線了。突然瑞士人的背後出現大批威尼斯軍,瑞士人的士氣跌到極點,一方面派出一支小分隊遲滯威尼斯軍,另一方面與法國人談判,同意退軍。撤退中400名蘇黎世長矛兵掩護主力,全員戰死。此役瑞士軍陣亡和被俘11000人,法軍傷亡6000人。馬里尼亞諾會戰把瑞士人的榮譽全部摧毀了。之後瑞士與法國締結條約:瑞士軍人只為法國服務。瑞士實事上成為了法國附庸。從此以後瑞士長矛兵排山倒海似的突擊不復存在了,後來1522年的比克卡會戰中瑞士長矛兵最後一次作為進攻力量,結果在泥濘和野戰工事的妨害下再次折戟沉沙。而在1525年的帕維亞會戰中更是出現了幾千名瑞士兵潰逃的場面。瑞士歷史上叱詫風雲的時代結束了。
馬里尼亞諾戰役

總結

瑞士長矛兵軍團應該說是特殊民族在特殊地形上創造的戰法,它很好的適應了瑞士的山地特徵。瑞士長矛兵武器的簡陋和它的輝煌戰績同樣引人注目,畢竟這一單一兵種不是全能的,即使是中世紀的武器系統也能有效戰勝它。我們應當記住,當代這樣一個以愛好和平稱著的民族在軍事史也上有過光彩奪目的時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