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蕨(多年生大型陸生蕨類)

馬蹄蕨(多年生大型陸生蕨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蹄蕨,拉丁學名:(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on)別名:福建觀音座蓮、馬蹄樹、觀音座蓮、地蓮花。異名:牛蹄勞(《中國植物志》),馬蹄蕨、馬蹄樹、地蓮花(《湖南藥物志》),馬蹄香、馬蹄附子(《廣西藥植名錄》)。多年生大型陸生蕨類,植株高1.5-3m。根狀莖直立,塊狀。塊莖可取澱粉,曾為山區一種食糧的來源。

產於福建、湖北、貴州、廣東、廣西、香港。生林下溪溝邊。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各家論述,選方,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植株高大,高1.5米以上。根狀莖塊狀,直立,下面簇生有圓柱狀的粗根。葉柄粗壯,乾後褐色,長約50厘米,粗1-2.5厘米。葉片寬廣,寬卵形,長與闊各60厘米以上;羽片5-7對,互生,長50-60厘米,寬14-18厘米,狹長圓形,基部不變狹,羽柄長約2-4厘米,奇數羽狀;小羽片35-40對,對生或互生,平展,上部的稍斜向上,具短柄,相距1.5-2.8厘米,長7-9厘米,寬1-1.7厘米,披針形,漸尖頭,基部近截形或幾圓形,頂部向上微彎,下部小羽片較短,近基部的小羽片長僅3厘米或過之,頂生小羽片分離,有柄,和下面的同形,葉緣全部具有規則的淺三角形鋸齒。葉脈開展,下面明顯,相距不到1毫米,一般分叉,無倒行假脈。葉為草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光滑。葉軸乾後淡褐色,光滑,腹部具縱溝,羽軸基部粗約3.5毫米,頂部粗約1毫米,向頂端具狹翅,寬不到1毫米。孢子囊羣棕色,長圓形,長約1毫米,距葉緣0.5-1毫米,彼此接近,由8-10個孢子囊組成。

生長環境

喜陽光和溫暖、潮濕環境,不耐寒。我國華南各地可露地栽培,其他地區均作盆栽,冬季移入室內。宜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栽植地應選陽光充足的地方。
產於我國南部。中南半島、印度、斯里蘭卡有分布。

主要價值

來源

蕨綱觀音座蓮科觀音座蓮屬植物:福建觀音座蓮AngiopterisfokiensisHieron,以帶葉柄的根狀莖入藥。全年可采,去雜質曬乾。

性味歸經

淡,涼。

功能主治

去瘀止血,解毒。用於跌打損傷,功能性子宮出血;外用治蛇咬傷,疔瘡,創傷出血。

用法用量

3~5錢。水煎服或1錢研末吞服或磨酒服;外用適量,鮮根莖搗爛敷或乾根莖磨汁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各家論述

1.《陸川本草》:清涼敗毒。治瘡癰,癤腫。
2.《湖南藥物志》:祛風解毒。
3.《廣西藥植名錄》:治風濕骨疼,熱咳,腮腺炎。

選方

① 治心煩不安:馬蹄蕨水煎,沖硃砂服。(《湖南藥物志》)
② 治蛇咬傷:馬蹄蕨搗爛敷。(《湖南藥物志》)
③ 治疔:馬蹄蕨搗爛敷。
④ 治功能性子宮出血:馬蹄蕨研末,用溫開水沖服一錢,一日三次。
⑤ 治創傷出血:馬蹄蕨研末,撒患處,包紮。(③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栽培技術

管理粗放,應注意樹形的美觀,如出現偏長,應及時立柱加以扶正,幼樹時期要作修剪整形。種子多不發育,繁殖多採用扦插或壓條、嫁接法,扦插於夏、秋季進行。
主要病蟲害
有白蛾蠟蟬、蠟彩袋蛾、茶蓑蛾、棉蚜等危害,可噴施90%敵百蟲或50%馬拉松乳劑1000倍液殺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