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鳥

Matafeiniao

馬踏飛鳥 Bronze Gallopping Horse with a hoof on a Flying Bird

1969年甘肅武威縣雷台東漢墓出土的銅奔馬。長45厘米,寬10.1厘米,通高34.5厘米。初出土時馬身上尚餘部分彩繪。奔馬體態健美,昂首揚尾,三足騰空,右後蹄下踏著一隻飛鳥。飛鳥展翅回首,支撐著奔馬,並成為器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踏飛鳥
  • 外文名:Bronze Gallopping Horse with a hoof on a Flying Bird
  • 出土時間:1969年
  • 出土地點:甘肅武威縣雷台
描述,

描述

1969年甘肅武威縣雷台東漢墓出土的銅奔。長45厘米,寬10.1厘米,通高34.5厘米。初出土時馬身上尚餘部分彩繪。奔馬體態健美,昂首揚尾,三足騰空,右後蹄下踏著一隻飛。飛鳥展翅回首,支撐著奔馬,並成為器座。
奔馬的頭、脊、腹、臀、腿、蹄等部位的造型比例基本符合當時人們所說的千里馬的標準,加上奔馬的口腔、鼻孔塗朱,牙塗白,眼內周角塗朱,眼珠塗白,黑墨點睛,並用墨線勾勒唇、須、鼻、目、眉、鬃等處,增強了奔馬俊美的神態。有人說奔馬是史籍中記載的漢代大宛馬的形象,也有人認為奔馬是當時人們相馬的馬式,有可能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創製的銅馬式的複製品。
奔馬蹄下踏的飛鳥,展翅欲飛作顧眄驚愕狀。飛鳥雙目似鷹,體形似燕,但尾部沒有剪刀狀的分叉,應是甘肅、青海一帶常見的一種猛禽燕隼。但也有人認為它應是馬王堆帛書《相馬經》中說的烏鴉。也可能用它作為所有飛禽的象徵。
中國古代匠師以豐富的想像力,精巧的構思,嫻熟的匠藝,把奔馬和飛鳥絕妙地結合在一起,以迅疾的飛鳥襯托奔馬的神速,塑造出飛鳥回首注目驚視的形象,不僅造型生動活潑,而且巧妙地使奔馬的重心集中在蹄下的飛鳥上,將奔馬的騰踔不羈之勢與平實穩定的力學結構凝為一體,成為一件罕見的文物精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