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赫-布魯爾理論

闡明半規管作為平衡器官功能的學說。為馬赫、布魯爾、布朗(E.Mach、J.Breuer、A.C.Brown)三人在1874—1875年各自單獨發表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赫-布魯爾理論
  • 提出者:馬赫、布魯爾、布朗
  • 時間:1874—1875
  • 含義:半規管作為平衡器官功能學說
馬赫-布魯爾理論 Mach-Breuer′s theory
。即頭部旋轉時,半規管的內淋巴依慣性向與管壁相反的方向流動,使膨大部的尖端運動,刺激毛細胞,從而引起感覺神經興奮。這一理論認為尖端的傾斜一般會產生逆向的旋轉感覺,但因3個半規管位於相互垂直的3個平面上,因此對所有方向的旋轉運動均能感知。如任一對左右半規管的對應被破壞時,把動物置於被破壞的半規管的平面,則它的頭部即在這一平面上以垂直線為軸開始運動,如全部被破壞,則將進行不間斷的劇烈運動,不能保持正常的位置。這種影響在平衡覺發達的鳥類和魚類特別明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