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驥

馬良驥(1893—1969),生於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湖南株州人,原名馬大良,字仲謀。廣東西江陸軍海軍講武堂、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四期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良驥
  • 出生日期:1893年
  • 原名:馬大良
  • :仲謀
國民軍軍官,人物簡介,生平簡介,主要經歷,阿訇,基本信息,職業,人物生平,文革中保護清真大寺,主持維修清真寺,與巴基斯坦,與伊朗,會見挪威首相,藝術家,

國民軍軍官

人物簡介

馬良驥(1893—1969),生於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湖南株州人。廣東西江陸軍海軍講武堂、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四期畢業。
馬良驥

生平簡介

1923年12月講武堂畢業後歷任建國粵軍第1師上尉參謀、補充團上尉連長。
1925年8月所部編入國民革命軍第10師(師長陳銘樞),任第30團(團長戴戟)上尉連長。
1926年11月升任第10師(兼師長蔣光鼐)第30團(團長范德星)少校團附。
1927年9月升任第11軍(軍長朱暉日)參謀處中校科長。
1928年3月調任第10師(師長蔡廷鍇)第29團(團長鄧志才)中校參謀長。
1929年4月調任廣東編遣區第3師(師長蔣光鼐)第9旅(旅長張世德)第18團(團長蔣光魯)中校團附。8月所部改稱第61師(師長蔣光鼐)第9旅(旅長張世德)第18團(團長蔣光魯),仍任中校團附。
1931年6月調任第61師(師長毛維壽)軍械處中校處長。
1933年11月第61師擴編為福建政府第2軍(軍長毛維壽),升任副官處上校處長。 1
934年1月接受國民政府改編,改任第7路軍(總指揮毛維壽)參謀處第1科上校科長。
1935年1月第7路軍改稱第2路軍(總指揮毛維壽),升任副官處少將處長。5月29日敘任陸軍步兵中校。12月考入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四期學習。
1938年7月陸大畢業後派任軍令部(部長徐永昌)少將高級參謀。12月調任桂林行營(兼主任白崇禧)參謀處少將副處長。
1940年5月調任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廳(主任李濟深)第1處少將處長。
1940年7月19日晉任陸軍步兵上校。
1943年12月調任第9戰區司令長官部(司令長官薛岳)少將高級參謀兼軍務處處長。
1945年10月10日獲頒忠勤勳章。同月調任軍事委員會少將高級參謀。12月中央訓練團(兼教育長陳誠)人事組組長。
1946年7月調任中央訓練團(代教育長黃杰)辦公廳主任。
1947年3月調任國防部(部長白崇禧)少將部員。
1948年5月調任湖南全省保全司令部(兼司令程潛)少將高級參謀。
1949年5月接受江南地下第4軍(軍長唐拔)暫編第5師師長的任命。同月31日兼任湖南省湘潭縣縣長。7月26日被免去兼職。8月4日在湖南長沙參加和平運動。
1950年1月入人民解放軍中南軍政大學湖南分校學習。
1955年2月出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
1969年7月在湖南長沙病逝。

主要經歷

1915年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在本縣國小任教五年。1923年10月入廣東西江陸海軍講武堂第一期學習,次年10月畢業,在廣州孫中山革命大本營任上尉副官、上尉連長,旋隨粵軍第一師第一旅旅長陳銘樞部東征、南征,參加平定陳炯明、鄧本殷的戰役,又入廣西參加平定沈鴻英、陸榮廷之戰役。
1926年5月,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師第三十團第三連上尉連長,並隨軍北伐,參加湖南醴陵、平江與湖北汀泗橋、賀勝橋和圍攻武昌諸戰役,10月10日克武昌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少校參謀。隨後調第二十六師七十八團任少校團附,1927年4月繼續北伐,經河南省汝南、上蔡、臨潁、開封諸戰役,於6月回師武漢。不久赴江西任第十一軍軍部參謀處中校科長,隨軍開赴福建、廣東、廣西作戰。
1930年第十一軍改稱為第十九路軍後,任六十一師中校團附,隨部隊赴山東濟南、河南新鄭等地作戰。1931年1月又開赴江西省的興國縣參加“圍剿”中央紅軍的戰役。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十九路軍調防上海。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軍向上海閘北一帶發起進攻,十九路軍奮起抵抗。馬良驥被委為十九路軍第六十一師駐南京辦事處上校主任兼新兵訓練處主任,在此期間,招募補充新兵四千多名。“一·二八”事變以外交談判解決,第十九路軍從上海撤下,乘兵艦七艘運調福建泉州、漳州一帶參與“圍剿”紅軍的作戰,馬任第六十一師中校軍械處長,奉命指揮了全部的運輸行動。到福建後,任中校副官處長、上校參謀處長。
1933年12月,十九路軍成立福建人民政府開展反蔣戰爭失敗後,被改編為第七路軍,馬調任第七路軍總指揮部三科上校科長。第七路軍調駐河南開封后,馬任總指揮部副官處少將處長。1934年冬第七路軍改為第二路軍,移駐陝西西安,隨即該軍總指揮部被撤銷,所轄各師撥歸胡宗南指揮。馬在奉命辦理總指揮部撤銷事務後,於1935年7月考入南京陸軍大學第十四期學習。
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以後,1938年7月馬從陸軍大學畢業,分派到武漢,被委任為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軍令部少將高參,同年12月調任蔣介石桂林行營參謀處少將副處長,1940年6月調桂林行營辦公廳第一處少將參謀長,1943年1月調任長沙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少將高級參謀,同年11月任少將軍務處長,1945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後調南京囯防部任少將高級參謀。
1947年冬回長沙,1948年由湖南省主席程潛任為省保全司令部少將高級參謀。1949年6月調任湘潭縣縣長。7月白崇禧派兵包圍湘潭縣政府,勒令其離職,旋迴湘潭縣家中閒居。同年8月,表示擁護程潛領導的湖南和平起義。1950年2月,經湖南人民軍政委員會主任程潛介紹,入中南軍政大學湖南分校學習。1955年8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
馬良驥1973年病逝,享年81歲。

阿訇

基本信息

馬良驥,回族,經名哈知·伊麻目·穆罕默德·優努斯·馬良驥。祖籍陝西安康縣漢濱區),1931年7月生於西安,後在宗教學識和經典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詣。由於他廣泛的國際國內交往及貢獻被人們譽為民間外交家。
馬良驥阿訇馬良驥阿訇

職業

阿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陝西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西安化覺巷清真寺阿訇、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理事,省、市政協常委,省青聯名譽主席等職。

人物生平

1931年7月,馬良驥生於西安,自幼隨父親馬傳真(西安南城清真寺教長)學習阿拉伯文和《古蘭經》,1952年擔任西安清真大寺大阿訇。1956年,馬良驥隨中國青年代表團赴西非各國進行訪問,當年7月21日,埃及總統納賽爾莊嚴宣布收復甦伊士運河,馬良驥就站在納賽爾身邊,成了此次重大國際事件的歷史見證人。1972年,馬良驥在文革中遭到迫害,下放到工廠當了五年工人,清真寺被挪做他用多年,直到文革結束。1987年12月,應哈克總統之邀,馬良驥訪問了巴基斯坦。1998年任中國朝覲工作總團團長。2002年馬良驥接見挪威首相邦德維克剛。後任任民族宗教組會議召集人。

文革中保護清真大寺

1966年8月間的西安,紅衛兵砸了城隍廟牌坊後正破壞離城隍廟不遠街區的西安清真大寺。訊息傳到寺中後,大阿訇馬良驥立刻召集人到講經堂商議對策。
西北回民傳統尚武,凝聚力又非常之強,在百般無奈的現實情況下,就有眾多人主張乾脆和紅衛兵拼了,而馬良驥並不同意。在毛主席關於文化革命的指示下,浪潮日日洶湧,中央卻並無針對文物古蹟的指導性意見。如果硬拼,顯然危險,尤其是山高皇帝遠,對中央旨意的相關信息幾乎是零。馬良驥心裡清楚,一切要靠自己孤立決斷,一但決策失誤,這個千年古寺就將毀滅在自己一代人的手裡。
當乍入寺院的紅衛兵還在好奇的東張西望的時候,馬良驥徑直把他們帶到了寺內大殿旁的“鳳凰亭”前,他謊稱這個就是他們要砸的牌坊。緊接著,馬良驥發揮自己的淵博的學識一連串給紅衛兵講了許多個關於中國牌坊的有趣故事。在場的紅衛兵被馬良驥的講述迷惑了,已經忘記了來的目的……到最後,馬良驥的故事突然停止了,他沉思須臾,平靜地向紅衛兵們說:現在你們可以把它砸掉了…… 沒有人動手,現場非常安靜。馬良驥接著出人意料地催促道:毛主席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你們現在就砸吧,砸完了我再講下面的故事…… 沒有人動手,大概誰在現場都會感覺到那樣做實在沒趣。局面進入僵持狀態。原本就是烏合之眾的那些造反派大概那時就需要一個台階。恰好其中一個開了口:咱先破其它的吧,完了再來。大家一聽立刻表示同意,接著便呼呼啦啦地迅速湧出大寺,走了。
西安清真大寺雖然躲過那一劫,卻沒有躲過改寺為它用的惡劣政策。後來大寺被挪做他用多年,直到文革結束。1972年,馬良驥先生被當作歷史的垃圾“掃地出門”。他到了工廠做了長達五年的工人。

主持維修清真寺

馬良驥任阿訇期間主持清真寺的維修工作,整修過程中寺內新增的三十部中、阿文對照的《古蘭經》大型木刻讓國內外賓客嘆為觀止,由於從立意構思到書法、雕刻諸工藝均與大殿古建風格自然巧妙結合在一起,又極大地弘揚了伊斯蘭文化,中外專家同樣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世界伊盟秘書長納隨夫率世界伊斯蘭聯盟團參觀大寺時動情地說:“最想不到,在這宏偉、古老的大殿內,把30部古蘭經木刻在周圍,刻得這么大氣精美,這是一個世界奇蹟!這個工程太偉大了!”

與巴基斯坦

在多年的外事接待工作中,馬良驥阿訇與巴基斯坦的幾位領導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982年,巴基斯坦總統齊亞哈克訪問中國時,聽了巴駐中國大使的介紹,特意從北京趕到西安做“主麻”。當時西安化覺巷異常熱鬧,巴基斯坦的三軍領導和內閣主要成員以及其他政界要人都在寺內。哈克總統更與馬阿訇稱兄道弟,並把自己長期使用的“太思必哈”(串珠)贈給了馬良驥。
1987年12月,應哈克總統之邀,馬良驥訪問了巴基斯坦,哈克總統與他進行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親切會談,並在一起用餐。哈克總統代表巴基斯坦人民送給清真大寺一千多平方米的地毯,還對馬良驥說:“這個地毯的圖案、顏色都是我親自為清真大寺挑選的。”如今,這塊按照清真大寺禮拜大殿大小精心製作並繪有阿拉伯圖案的天藍色地毯就鋪在大殿的地板上。
2001年11月,馬良驥與詩人巴基斯坦總統的穆沙拉夫促膝長談。他還記得自己對穆沙拉夫講,“一個人平安也是一種和平。因為,每個人都平安的話,和平也就實現了。平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穆沙拉夫顯得十分興奮,除了向馬良驥贈送白袍外,他還將向該清真寺的“賽德尕”——捐款由原來的五千美元當場增加到一萬。

與伊朗

馬阿訇與伊朗議長拉夫桑賈尼的交往也非同尋常。1985年6月30日,正值兩伊交戰激烈之時,伊朗議長拉夫桑賈尼訪問西安,當天下午便來到清真大寺。馬良驥迎了出去,幾句波斯語出口,便見拉夫桑賈尼面露驚喜之色。那一天,拉夫桑賈尼和馬良驥談得很投機,直率而親切。二人當下交換了生辰。
1988年8月,馬良驥受到拉夫桑賈尼及伊朗有關部門的單獨邀請,在中國國際交流協會有關同志的陪同下,訪問伊朗。一下飛機,受到拉夫桑賈尼的接見,並邀他參加百萬人祈禱大會,當拉夫桑賈尼宣布兩伊停火命令後,馬良驥便以“團結”為題發表了即席演講。英文版的《德黑蘭報》以《古老的團結》為題轉發了馬阿訇講話,並配發大幅照片。這一次“團結”之旅大大增強了中伊兩國人民的理解和友誼。

會見挪威首相

2002年1月20日,馬良驥會見挪威總理邦德維克剛的來訪。參觀清真寺中,邦德維克出乎意料地問及伊斯蘭教與恐怖主義等問題。馬良驥真誠地回答說,恐怖主義危害人類和平,與伊斯蘭教義不符。“伊斯蘭”三字的意思就是“和平”,穆斯林見面互道“色倆目”也是祈求和平之意。
對於邦德維克質疑中國的宗教信仰自由,馬良驥微笑著解釋,中國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他們的身份在解放前多不被承認。新中國成立後,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一律平等,現在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都是兄弟民族關係。

藝術家

馬良驥,男,漢族,1930年出生四川南部縣。自幼學書魯公、山谷。繼後上溯北魏、大篆散氏盤、漢隸石門,遍臨諸家碑貼至今不息。1984年加入四川省書協,曾任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南充分校副校長,書法部主任,現任四川省西嶺書畫院創作研究員,南充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果州詩社顧問,常年從事書法研究和教學,所教學員達千餘人並加入中國書協和省級書協會員30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