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纓花(中藥材)

馬纓花(中藥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纓花,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馬纓杜鵑RhododendrondelavayiFranch.[R.arboreumSmithsubsp.delavayi(Franch.)Chamberlain;R.pilovithanumBalf.f.etW.W.Smith]的花。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骨髓炎,消化道出血,咯血,衄血,崩漏,月經不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馬纓花
  • 別稱:馬銀花、密筒花、紅山茶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杜鵑花目
  • :杜鵑花科
  • :杜鵑花屬
  • :馬纓杜鵑
  • 分布區域:馬纓杜鵑
  • 採收時間:春季採收
  • 用量:內服:煎湯,9-15g
  • 毒性:有小毒《全國中草藥彙編》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現代研究,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花。

性味

味苦,性涼。

歸經

歸肝、腎二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

用於骨髓炎,消化道出血,咯血,衄血,崩漏,月經不調。

相關配伍

1.治骨髓炎:馬纓花鮮花60g。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2.治消化道出血,衄血,咳血,月經不調:(馬纓)花9-15g。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使用注意

內服劑量不宜過大。中毒表現為噁心,唾液分泌多,呼吸困難,心律不齊等。

採集加工

春季採收,鮮用或陰乾。

形態特徵

馬纓杜鵑,又名蒼山杜鵑《華南杜鵑花志》,繡球杜鵑《雲南種子植物名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12m。枝條粗堅,直立,初生有叢捲毛。樹皮棕色,呈不規則片狀剝落。芽卵圓形,芽鱗多數,裡面密被白色絨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有腺點;葉片厚革質,簇生枝端,長橢圓狀披針形,長7-15cm,寬2-5cm,先端鈍或短尖,基部楔形,邊緣全緣而微波狀,上面深綠色,下面淡棕色,密被黃棕色絨毛,中脈和側脈顯著著凹下,側脈14-18對。花序多花密集,有花10-20朵,簇生於枝端,成傘形狀總狀花序,花序軸密被紅褐色絨毛;苞片厚,橢圓形,有短尖頭;花萼小,長約2mm,5裂,裂片闊三角形,被絨毛和腺毛;花冠鐘形,大而美麗,紫紅色,長4-5cm,直徑3-5cm,5裂,裂片先端凹缺,基部裡面有5個蜜腺囊;雄蕊10,長短不一,長2-4cm,花絲無毛;雌蕊長3.5-4.5cm,子房1,圓錐形,密被淡黃色至紅棕色絨毛。蒴果長圓柱形,長1.8cm,有5棱,成熟時5縱裂,被黃棕色絨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200-3200m的山坡、路旁、村邊等灌木叢中。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

現代研究

現代臨床用於治療骨髓炎,流行性感冒,痢疾,消化道出血和月經不調等。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苦,涼,有小毒。”
《雲南中草藥彙編》:“清熱,解讀毒,止血,調經。治骨髓炎,流感,痢疾,消化道出血,衄血,咯血,月經不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