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緯度無風帶

馬緯度無風帶

馬緯度無風帶是南北緯30度附近的緯度帶,也即是低緯度,在西方國家中是“副熱帶高壓帶”的同義詞。這一地區典型的特點是缺雲少雨,風也很少出現,因此得名馬緯度無風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緯度無風帶
  • 外文名:The subtropical high pressure belt
  • 別稱:副熱帶高壓帶
  • 由來:18世紀航海業
  • 特點:天氣平穩、常年晴朗、氣壓高
  • 典型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釋義,名字由來,形成原因,

釋義

馬緯度無風帶是南北緯30度附近的緯度帶,也即是低緯度,在西方國家中是“副熱帶高壓帶”的同義詞。這一地區典型的特點是缺雲少雨,風也很少出現,因此得名馬緯度無風帶。

名字由來

在18世紀產業革命前,人類還沒有發明蒸汽機,那時航海家們只能靠風力乘帆船在海洋上航行。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遠航、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和鄭和七次下“西洋”,都是靠風力乘帆船,完成了人類歷史的偉大壯舉。
但是,他們的航行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連續多日乘風破浪;有時卻風平浪靜、無絲毫風。在無風時,他們只能將船停泊下來,等候著風的降臨,而且一等可能是幾天甚至幾十天。航海家們經過多次航行,發現30°緯度附近總是無風,帆船進入該海區無法航行,在海上的貿易中受到極大影響。那時,帆船除裝載一般貨物外,還裝運許多馬匹到美洲大陸。對於一般貨物,早點、遲點運到目的地沒多大問題,可是對活生生的馬匹來說,麻煩事就大了。由於草料和淡水的不足,馬匹相繼死掉,馬肉又吃不完,所以不得不把馬肉投進大海里餵魚。後來,人們就把這個無風的30°緯度叫做“馬緯度無風帶”。

形成原因

馬緯度無風帶的形成是由於地球各地區受到的光熱不同造成的。在終年炎熱的赤道地區,大氣受熱膨脹上升。這樣在赤道上空聚積的空氣越來越多,形成高氣壓,於是開始向南北兩個方向分流。在赤道上空分流的空氣,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北半球南風右偏、南半球北風左偏。當空氣運行到南北緯30°附近高空時,不能繼續前進,產生下沉氣流,致使近地面氣壓增高,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由於沒有水平方向運動的空氣,形成了無風帶,這就是“馬緯度無風帶”的秘密所在。其實,不僅僅是“馬緯度無風帶”無風,在赤道海區、南北緯60°海區都是無風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