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祿

馬福祿(1853年——1900年8月13日)幼年入私塾就讀,讀書過目成誦。後棄文習武,投師于靖遠大蘆唐門下,專習弓箭刀石之術。清末安寧營管帶、簡練軍記名總兵,與馬福祥馬福壽並稱為西北三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福祿
  • 別名:馬壽三
  • 國籍:中國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甘肅河州(今臨夏)韓家集
  • 出生日期:1853年
  • 逝世日期:1900年8月13日
  • 職業:軍人
  • 信仰伊斯蘭教
  • 性別:男
人物生平,其他,

人物生平

少時受伊斯蘭教傳統教育,並習兵練武,光緒二年(1876年)中武舉人,光緒六年(1880年)赴京會試中武進士,留京侍衛,後以雙親無人贍養乞請歸家,務農習武。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冬,河州(今臨夏)、循化一帶回族、撒拉族舉事反清,河州鎮總兵湯彥和兵敗於雙城,清政府令固原提督雷正綰率兵往剿,同時,馬福祿奉命募兵成立“安寧營”任管帶,隨蘭州道尹黃雲等從北路進兵,河湟地區反清鬥爭遂被鎮壓。又受提督董福祥之命,處理河湟善後,血洗米拉溝,升為記名總兵。“安寧軍”編入“簡練軍”,後隨董福祥調往京城入衛京師,率部駐防正定(今河北定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調馬福祿駐防山海關。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犯,馬福祿隨董福祥參與抗擊八國聯軍。是年6月10日,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侵略軍2000餘人從天津進犯北京,遂率部急行軍,午時趕至廊坊設伏。交戰後騎兵正面衝擊,步兵兩翼包抄,揮軍闖入敵陣,喋血相搏,激戰兩小時,敵軍死傷慘重,倉惶乘火車逃跑,鐵軌內外,傷亡無數。西摩爾逃到天津後仍驚魂未定,心有餘悸地哀嘆說:“中國軍民所用設為西式槍炮,則所率聯軍必全軍覆滅。”這場戰鬥史稱“庚子之役第一惡戰”。8月初帝國主義列強又集結2萬重兵,向北京進攻。奉命守正陽門,向其四弟馬福祥和官兵們慷慨表示:“事既決裂,挽回無術,我輩唯有恪遵朝命, 以身保國。”侵略軍集中炮火,向城樓猛轟,東便門東直門、朝陽門等先後失陷,但仍堅守死戰不退。敵軍集中炮火向城樓轟擊,四層的箭樓削為兩層,人員大部傷亡。所部多河湟子弟,此役殉國的還有從弟福恆、福宣、福貴,侄子躍圖、兆圖及從軍親戚等100餘人。據《甘肅人物誌》載:“福祿武人也,殉國不敢愛其死,豈非吾隴民族之光乎。”
馬福祿故居馬福祿故居
1900年8月12日正陽門失守,抱著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召集餘部,要奪回城樓。當時侵略軍從城周圍到城上設了十道柵卡阻止清軍反攻。13日夜大雨,率精兵乘雨夜黑,大呼躍柵,而忽飛彈入口,歿於陣上,時年47歲。敵軍退後葬於北京阜城門外三里河清真寺內,清廷追封他為振威將軍,謚忠烈。

其他

1950年北京擴修飛機場,位於三里河的馬福祿墓地也在徵用之列,周恩來總理為此把馬鴻賓(馬福祿之子)找去說明情況,徵求意見,由馬鴻賓將其遺骨運回家鄉安葬。在韓集陽窪山建立馬福祿神道碑("文革"中被毀壞)。1996年4月,臨夏州委、州人民政府將馬福祿墓地列為全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