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體—碳化物鋼

Fe-C合金的並析點的含為0.83%,在不鏽鋼中由於使S點左移,含12%鉻和大於0.4%碳的鋼,以及含18%鉻和大於0.3%碳的鋼,均屬於過共析鋼。這類鋼在正常淬火溫度加熱,次生碳化物不能完全溶於奧氏體,因此淬火後的組織為馬氏體和碳化物組成,即稱為“馬氏體—碳化物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氏體—碳化物鋼
  • 定義:淬火後的組織為馬氏體和碳化物
  • 含碳:為0.83%
  • 特點:不能完全溶於奧氏體
主要用途,分類介紹,質量影響,

主要用途

屬於這一類的不鏽鋼牌號不多,卻是一些含碳比較高的不鏽鋼,如4Crl3、9Cr18、9Crl8MoV 、9Crl7MoVCo鋼等,含碳量偏上限的3Crl3鋼在較低的溫度下淬火,也可能出現這樣的組織。由於含碳量高,上述9Cr18等三個鋼號中雖含有較多的鉻,但其耐腐蝕性能僅與含12~14%鍺的不鏽鋼相當。這類鋼的主要用途是要求高硬及耐磨的零件,如切削工具、軸承、彈簧及醫療器械等。

分類介紹

馬氏體鋼具有代表性的鋼種是Crl3型鋼,主要生產的鋼號有1Crl3(410),2Crl3(420J1)和3Crl3(420J2)。這類鋼由於合金成分少(主要是Cr),含碳量也比較高,冶煉的難度相對來說比較小,既可以用精煉爐冶煉,也可以用電爐冶煉。但是,高碳鉻不鏽鋼是對裂紋敏感的鋼種,連鑄較困難,在三大類不鏽鋼中,它是最晚實行連鑄的鋼類。這類鋼中的基礎鋼種1Crl3(410)是這類鋼中最難煉的,其主要問題是如何適當地控制C,Cr,S等化學成分,特別是C和S是對熱加工性能有重大影響的元素。
從金相組織劃分,1Crl3鋼屬於半馬氏體鋼,在常溫下是鐵素體和馬氏體的混合組織。在高溫下(熱加工溫度)也存在α相和γ相組織。熱加工時由於兩相的變形率不同,造成應力集中,導致鐵素體相晶界斷裂。因此,這種鋼的鋼錠開坯時,很容易發生龜裂或角裂,用連鑄坯熱軋時也容易出現邊裂。據資料介紹,兩相中鐵素體(α相)量在10%~30%的範圍內最容易軋裂。而影響兩相比例的主要是C、Cr等化學成分。有人認為,含碳量在0.08%~0.12%之間軋裂的敏感性最大。為保證熱加工性能,冶煉這種鋼時必須對碳、鉻含量嚴格地內控。標準要求這種鋼的含碳量為≤0.15%,但是,根據經驗,用電爐冶煉、澆鑄成5.5t的大鋼錠,若鋼中含碳量≤0.11%(特別是在Cr量高時),初軋開坯時往往軋裂。為此,把冶煉含碳量控制在0.12%~0.15%之間,目標成分定為0.13%。然而,這么窄的控制範圍不僅給煉鋼操作帶來困難,而且因為含碳量偏高也影響了冷軋成品的加工成形性,這是這種鋼冶煉工藝上的一個難題。

質量影響

目前國外的廠家大多採用AOD、VOD或轉爐復吹法冶煉這種鋼,含碳量都控制在0.07%以下(實際上是冶煉0Crl3),而且基本上又都是採用連鑄,所以問題不太突出。
除了含碳量外,硫對產品質量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硫高時不僅影響使用性能(如餐具鋼的耐鹽霧腐蝕性),而且還容易使鋼錠上產生橫向裂紋,開坯時造成“裂口”而導致廢品。在我們的實際生產中這種情況屢有發生.為此,鋼的含硫量要求控制在0.013%以下。對2Crl3,3Crl3等高碳馬氏體鋼來說.工藝操作上的主矛盾是在澆鑄和錠坯的冷卻制度上。模鑄時,由於鋼錠的導熱性較差,如溫度降到300℃以下再裝入均熱爐就很容易出現炸裂或穿孔,故這種鋼的大鋼錠一般都要求熱送,保證在300℃以上裝爐。在連鑄時,鑄坯表面易產生凹坑缺陷。板坯冷卻中易產生相變裂紋,所以連鑄很困難。近年來隨著技術的提高,改進了保護渣和冷卻制度,這些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不過,目前國內還缺乏這方面的實際生產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