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植(唐朝官吏)

馬植(唐朝官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植(生卒年不詳),陝西扶風人。字存之,鳳州刺史馬勛之子,馬英九先祖。

基本介紹

  • 本名:馬植
  • 別稱:馬存之
  • 字號:存之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唐人
  • 出生地:陝西扶風
  • 出生時間:不祥
  • 去世時間:不祥
  • 主要成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
  • 父親馬勛
人物簡介,歷史記載,

人物簡介

馬植(生卒年不詳),陝西扶風人。字存之,鳳州刺史馬勛之子,馬英九先祖。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進士擢第,又登制策科,初任壽州團練副使,得秘書省校書郎,三遷饒州刺史。開成初年(836),遷安南都護、御史中丞、安南招討使。馬植文雅之餘,長於吏術。他善於安撫少數民族首領,以信誠相待,使各部首領樂於向朝廷納賦稅。他奏請將武睦縣升為州治,以少數民族首領任刺史,得到朝廷批准。開成三年,上奏:“當管羈縻州首領,或居巢穴自固,或為南蠻所誘,不可招諭,事有可虞。臣自到鎮,約之以信誠,曉之以逆順。今諸首領,總發忠言,願納賦稅。其武陸縣請升為州,以首領為刺史。”皇帝從之。又奏陸州界廢珠池復生珠。因治邊有方,唐文宗加檢校左散騎常侍,加中散大夫,轉黔中觀察使。會昌中(841~846),入為大理卿。他雖以文學出名,又善吏治,但久在邊庭,與宰相李德裕關係不密切,未能得到重用。會昌六年(846)三月,宣宗即帝位,白敏中任宰相。白敏中與李德裕有隙,凡德裕所薄者,必不次拔擢之。加授他金紫光祿大夫,刑部侍郎,兼任諸道鹽鐵轉運使。不久,以戶部侍郎仍領轉運使。848年,升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大中五年(851)三月,白敏中罷相,他與神策軍中尉馬元贄私交甚密,馬元贄將皇帝所賜“通天犀帶”轉送他,被皇帝發現,藉此被罷相,出為天平軍節度使。宣宗命捕他的親隨,審問出他與元贄的私交實情,貶為常州刺史,改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數年後,復起為許州刺史、檢校刑部尚書,忠武軍節度觀察等使。大中末年(859),遷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觀察等使。卒於此任。

歷史記載

初,植兼集賢殿大學士,校理楊收道與三院御史遇,不肯避,朝長馮緘錄其騶仆辱之。植怒,奏言:“開元中,麗正殿賜酒,大學士張說以下十八人不知先舉者,說以學士德行相先,遂同舉酒。今緘辱收,與大學士等。請斥之。”中丞令狐綯援故事論救,宣宗釋不問。因著令“三館學士不避行台”,自植始。台制:“三院還台,以一人為朝長雲。”
植文雅之餘,長於吏術。三年,奏:“當管羈縻州首領,或居巢穴自固,或為南蠻所誘,不可招諭,事有可虞。臣自到鎮,約之以信誠,曉之以逆順。今諸首領,總發忠言,願納賦稅。其武陸縣請升為州,以首領為刺史。”從之。又奏陸州界廢珠池復生珠。以能政,就加檢校左散騎常侍,加中散大夫,轉黔中觀察使。會昌中,入為大理卿。
植以文學政事為時所知。久在邊遠,及還朝,不獲顯官,必微有望,李德裕素不重之。宣宗即位,宰相白敏中與德裕有隙,凡德裕所薄者,必不次拔擢之。乃加植金紫光祿大夫,行刑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轉戶部侍郎,領使如故。俄以本官同平章事,遷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敏中罷相,植亦罷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初,左軍中尉馬元贄最為帝寵信,賜通天犀帶。而植素與元贄善,至通昭穆,元贄以賜帶遺之。它日對便殿,帝識其帶,以詰植,植震恐,具言狀,於是罷為天平軍節度使。既行,詔捕親吏下御史獄,盡得交私狀,貶常州刺史,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數年,出為許州刺史、檢校刑部尚書、忠武軍節度觀察等使。大中末,遷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觀察等使。卒於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