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忠

馬思忠

馬思忠,男,回族,1931年2月生,寧夏西吉人。1931年生於寧夏西吉縣,1943年投身革命,赴隴東邊區參加了回民騎兵團,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思忠
  • 國籍:中國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寧夏西吉
  • 出生日期:1931年2月
  • 逝世日期:2010年1月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退休生活,為官處事,傳奇經歷,情趣幹部,人物逝世,

人物生平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西吉縣委青年幹事、城關區副區長、白崖區副區長、區長,涇源縣公安局局長、縣委第二書記、縣委書記處第一書記,固原專員公署副專員,固原縣委副書記、縣長,隆德縣委書記,固原林建師二團代理團長兼政委。
“文革”期間,馬思忠受到不公正待遇。
1972年08月,歷任固原地委副書記、自治區黨委常委、革委會副主任。
1981年01月,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
1988年06月,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併兼任黨組書記。
1998年05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委員會主席併兼任黨組書記。
2001年04月離職休養。
中共十一、十二、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七大代表,第三、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屆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人物事跡

馬思忠:當百姓是無限的 
馬思忠,回族。1931年2月生於寧夏西吉縣沙溝村。建國後,歷任寧夏西吉縣白崖區副區長、區長,涇源縣公安局長,中共寧夏涇源縣委第一書記,寧夏固原專署副專員,中共寧夏隆德縣委第一書記,寧夏固原地委副書記,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自治區政協主席,三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他擔任省級領導職務近30年,是寧夏唯一在省級四套領導班子都擔任過主要職務的領導同志。

退休生活

養雞種地搞“生態農業”買菜購物當好“採購員”
馬思忠夫婦馬思忠夫婦
2002年,在省級領導幹部崗位上工作了近30年的馬思忠主動退了下來,對此他至今還說著那句話:“這是程式,也是歷史。”
不過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時候,馬老說自己還是有些不習慣。離休後的第二天,他心慌地在屋子裡走來走去,覺得自己有些無聊,電視新聞上看到以前的同事們在忙工作就特別羨慕。過了一年,他才習慣了這種生活。
現在,他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早飯後在自家小院裡走30圈,近3000步,然後開始擺弄他那兩分有花、有菜、有果樹的“莊稼地”。
記者日前登門拜訪馬老時,第一眼就看到他在小院裡拿著鐵杴在翻地。馬老還指著牆腳立著的鐵杴、鋤頭、耙子等工具說:“種地離不開這些,我樣樣都用得順手。種地即能鍛鍊身體,也把院子的環境搞好了,一舉兩得呀!”別看馬老現在只有兩分“責任田”,但下的心思還真不少。他把記者帶到屋後,打開一扇簡易門,記者看到這裡居然還養著十幾隻雞。馬老說:“養雞是為了給地里上肥,一天還能收七八個雞蛋哩!”如此看來,馬老在自家小院裡居然把養殖業和種植業結合起來,發展起了生態農業。記者誇讚馬老在家裡開闢了一個微型的循環經濟試驗田,他高興地說,這個實驗田裡還結合了自己的健身鍛鍊。
過去在領導崗位上工作很忙,馬老的衣、食方面都是家人操心,現在他則成了專職“採購員”,家裡買菜、買衣服、買日用品等都“承包”給了他。馬老對此風趣地說:“我現在成了自食其力的人了!”
“老主席來了,您買襯衣到那邊,那有合適您的號碼,我帶您過去選。”前幾天馬老到新百老大樓買襯衣,一進門就聽到了售貨員熱情的招呼。馬老說自己是個閒不住的人,“種地”、健身之餘還愛逛商鋪,從家附近的早市,到新華街上的新華購物中心、新華百貨大樓、東方紅廣場,他都經常去看看,而且每次都是步行來回。當然光顧最多的還要算離家較近的新華百貨老大樓。馬老說老大樓的售貨員和他已經熟悉了,每次去她們都熱情招呼,還能一邊購物一邊拉家常。
有時,走在街上看到一些老年人扎堆下棋,馬老也要上去看個熱鬧。馬老說他其實不會下棋,可喜歡這種閒適安逸的熱鬧勁。雖然他是“觀棋不語真君子”,可很快就被大夥認出來,馬老自然就成了一幫老頭談天說地的核心。

為官處事

“當官是有限的,當百姓是無限的,擺架子幹啥”
馬思忠歷任縣、地、省級領導,可無論是身邊工作的同志,還是農村的民眾都說他沒有“官架子”。馬老說:“當官是有限的,當百姓是無限的,擺架子幹啥。”而且他用自己與眾不同的工作方式,贏得了民眾的信任和讚譽。
上世紀70年代,馬思忠在西吉縣委工作期間,有一次和另一位縣委領導主持召開民眾大會,這位領導在傳達中央精神時從理論入題,可不到一會兒工夫,台下的民眾就開始小聲說話了,接著就有人起身走動。可等馬思忠講話的時候,民眾聽得很認真,台上提出問題台下馬上就來回答,氣氛非常熱烈。
會後,同行的領導很認真地對馬思忠說:“老馬,看來我聯繫民眾還不夠啊!”
“我是當地人,講土話,他們聽得懂。”馬思忠馬上謙虛地說。
“我看不僅僅因為你是當地人,更重要的是你講的全是大實話。這說明我理論聯繫實際還不夠啊!”
其實,在馬思忠擔任領導的數十年中,他在各種場合的發言、講話都是大實話、大白話,但老百姓就是喜歡聽他的話,更有人幾十年來津津樂道地複述馬老曾經的連珠妙語。
“人都是平等的,也都喜歡實在,我與民眾交流的時候就注意不長篇大論講高深的理論,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用最通俗的語言表達,就顯得實實在在,不是空話套話。”馬老說自己主管農業工作的時候,十分注重收集積累農家諺語、俗語,在田間地頭調研考察的時候,“梨地不梨畔,三畝種上二畝半”、“深穀子淺糜子,胡麻種在浮皮子”,幾句“行話”一出口,農民就立馬把他當成了種田的行家裡手,也更願意給他說心裡話。
馬老說:“我從小就放羊、乾農活,我就是個農民幹部,自然和農民最有感情了。”

傳奇經歷

槍林彈雨中的傳奇經歷
馬思忠8歲時,父親馬喜春在1939年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海固回民起義中壯烈犧牲,使他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苦難。1941年,大哥馬思義毅然率領起義隊伍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這支隊伍後來成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回民騎兵團。1941年5月18日,國民黨軍隊血洗了他的家鄉,一家11口慘遭殺害,年僅10歲的馬思忠僥倖逃脫後隱姓埋名靠打零工度日。後來,在黨組織的關心幫助下,他來到根據地,並先後在回民騎兵團、隴東幹部學校學習。最初,他尋找大哥投奔革命就是為了能過上好日子。經過不斷學習,他逐步認識到,只有堅定地跟著共產黨、跟著毛主席走,才能讓所有的勞苦大眾都過上好日子。1947年6月,馬思忠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時年16歲。
1948年5月,馬思義隨同騎兵團等部隊在慶陽二軲轆源抗擊進犯邊區的敵八十二師某團,這是他參加的第一次血與火的戰鬥。據他回憶:當時戰鬥氣氛非常緊張,大家英勇頑強,打死打傷敵人100多人,擊斃敵人少將團長馬少康。“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戰鬥的激動人心和快感”,可在這次戰鬥中,馬思忠的二哥馬思貞腹部被槍擊中,傷勢過重壯烈犧牲,他再次飽嘗了失去親人的悲憤心痛。
寧夏解放初期,零星土匪並沒有馬上偃旗息鼓。1951年2月,馬思忠調往西吉白崖區當區長時,他的主要工作是剿匪、征糧、促生產。在馬老的回憶錄里,記錄了一次和土匪短兵相接的故事:“一天下午,我們十幾名區幹部在偏城樑上遇到一群匪徒,交起火來,勢單利薄的我們被土匪打散,有幾個土匪把我和楊忠義追上,直到我倆躲進了一個山洞裡,才鬆了一口氣。
但楊忠義咳嗽得厲害,怕引來土匪,我就在地上挖了個約一尺深的小洞,讓楊忠義爬下,把嘴搭在洞口,果然咳嗽聲不大。天黑後,我聽到外面有幾個土匪在說話,一個說:‘我看見有兩個人跑下來了,怎么不見了?’另一個說:‘走,沒有的,你不看都啥時候了!’土匪走遠了,我和楊忠義爬出洞外,悄悄翻過山來到下堡村。有民眾看到我們,說:‘哎喲,馬區長,你咋連鞋都沒穿?快進屋來!’我就回答是被土匪追上跑掉的……第二天天亮了,我和楊忠義趕到了西吉縣城時,縣上正張羅著給我們開追悼會。”
那時,像馬思忠這樣的人,是匪徒殘餘盯在眼裡恨在心上的人。而一次下村時,馬思忠持槍沒瞄準就打落了一隻麻雀,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都說馬思忠槍法好。總之在當地他的名聲大,一般土匪既恨他又怕他。

情趣幹部

一位有情趣的老幹部
日前,在剛剛結束的寧夏第十次黨代會上,馬思忠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黨代會代表。記者採訪馬思忠前,曾在他身邊工作過、現任自治區團委副書記的馬金元身有感觸地說:“馬老是一個有堅定信仰的人,跟著共產黨走是他的終身信仰,而且在工作中時時處處把民眾放在心上。”
“文革”時期,馬思忠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害。1969年12月8日,經固原地區革委會常委會議審查同意,對馬思忠予以“解放”。當時,地委組織部派來一名年輕同志和馬思忠談話,說組織擬派他到固原林建二師代理團長。馬思忠一聽二話沒說就去了。雖然組織沒有下發正式檔案,但大夥都親切地叫馬思忠“團長”,他也滿腔熱情地帶著大家爬山下溝,起早貪黑地修路、栽樹、挖渠。直到1970年4月,組織才正式任命馬思忠為團政委、代團長。馬老記的很清楚,任命書上先是一句“最高指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毛澤東。”
1978年2月,時任中共中央候補委員、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革委會副主任的馬思忠受命擔任固海揚水灌溉工程指揮部黨委第一書記、總指揮。他吃住在工地,同民工一道揮鎬刨土、拉車運土。那段時間的艱苦工作讓馬老有了一件意外收穫——戒菸。馬老說當時工地上睡的都是麥草鋪,他便時時擔心火災隱患問題。戒菸,便成了一件身體力行的大事。剛開始戒菸,躺在麥草鋪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馬老心裡算起經濟賬為自己打氣:“我一個月抽3條煙,如果不抽菸,把錢省下來,這是不少的一筆收入。而用省下來的錢吃飯,生活該多好呀!”思想通了還需要“監督機制”:他和司機劉存德師傅商議好一塊兒戒菸,互相監督,若是誰“犯規”就“罰款”請吃飯。就這樣,從1978年6月9日至今,他一根煙也沒抽過。
1976年12月10日,全家隨馬思忠的工作調動從固原來到銀川市生活,由於老伴沒工作,全家靠他一人工資生活還是顯得緊張。而馬老說他胃口好、飯量大,還喜歡吃肉,加上山區的親戚、朋友、同事和老百姓常來家中作客,住宿吃飯上的事情可是難為了老伴。為此,馬老的老伴每月都要去固原親戚家採購一點相對便宜的肉、油和土豆回來。就這樣精打細算,一家人的“大鍋飯”總是香噴噴的。不過,老伴付出的這一切,對當時忙於工作的馬老來說並不太在意,現在回想起來,他覺得老伴一輩子既操勞又費心,的確不容易。
馬老說自己的退休生活,要以身體健康為中心,多看書、勞動、鍛鍊身體。另外,對人和氣,多看別人的長處。

人物逝世

2010年1月2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原政協主席馬思忠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銀川逝世,享年79歲。
馬思忠病重期間及逝世後,胡錦濤、習近平、賀國強、王剛、李源潮、朱鎔基、馬萬祺、白立忱和胡啟立、趙南起等分別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