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廠鎮(馬廠(江蘇省沭陽縣馬廠鎮))

馬廠鎮(江蘇省沭陽縣馬廠鎮)

馬廠(江蘇省沭陽縣馬廠鎮)一般指本詞條

馬廠鎮位於沭陽縣東部,距縣城18公里,鎮域面積85平方公里,耕地6.3萬畝,轄24個行政村,戶籍人口7.3萬人。鎮區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萬人。古港河、柴米河、柴南河流經鎮區,326省道橫貫東西,東接寧連高速、西連205國道、京滬高速。1997年,被批准為江蘇省小城鎮建設試點示範鎮;2014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心鎮。

2013年為進一步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發揮宿遷市整體聯動效應,宿遷市提出“一軸兩副九市”的城鎮布局發展戰略。此次規劃布局作為“擴權強鎮”的升級模式,宿遷市擬逐步形成以宿遷中心城區、洋河新區與泗陽城區為核心節點組成的宿遷中心城市發展軸,以沭陽縣城、泗洪縣城為市域城鄉空間發展副中心,以馬廠、雙溝等九個鄉鎮為主體的新型小城市協同發展之勢。馬廠新城交通便捷,環境優雅,326省道橫貫東西,六塘河、柴南河縱橫腹地。向東、西各12公里分別是寧連高速和京滬高速公路以及新長鐵路相通,從馬廠到連雲港機場和港口只需40分鐘。境內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歷來是沭陽縣東部的經濟、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廠新城
  • 外文名稱:The horse factory town
  • 別名:馬廠
  • 行政區類別:新城
  • 所屬地區: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
  • 下轄地區沂濤鎮,周集鄉
  • 政府駐地:馬廠鎮
  • 電話區號:0527
  • 郵政區碼:223600
  • 地理位置:江蘇省北部
  • 面積:222.06平方公里
  • 人口:20萬
  • 方言江淮官話-海泗小片-沭陽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蓬萊湖公園.飲馬湖公園
  • 機場淮安漣水機場   徐州觀音國際機場
  • 火車站沭陽站
  • 車牌代碼:蘇N
  • 高校宿遷經貿學院
新城概況,人文歷史,經濟發展,特色產業,城市規劃,

新城概況

馬廠鎮作為江蘇省重點鎮,擁有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特色,重工業發展基礎和優越的交通地理位置,正是在這樣的現實基礎上,宿遷市委、市政府站在城鄉統籌發展的高度,以推動宿遷整體發展為目標,將馬廠鎮列為小城市發展核心區,並將沂濤、周集兩個周邊鄉鎮統歸在內,掛牌成立馬廠新城。馬廠新城從高起點規劃入手,堅持高標準建設,堅持自身文化傳統、重工業基礎和交通優勢,不斷挖掘內涵,走以人為本特色發展之路

人文歷史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相傳明開國皇帝朱元璋騎兵部隊南徵得勝,班師休整途中見該地草肥水甜,氣候宜人,遂養兵憩馬於此,人們見馬多而稱之為“馬場”,後演變為“馬廠”。據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建國前後,這裡曾為馬廠區、鄉所在地,1954年為沭陽首批鎮,即沭城鎮、馬廠鎮。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馬廠鄉,1986年撤鄉建鎮。
清代,馳名海內外的女詩詞曲作家劉清韻與丈夫錢梅坡就生活在這裡,她的《小蓬萊仙館詩抄》、《小蓬萊仙館傳奇》等24種詞曲名著就是在馬廠集鎮北首的“小蓬萊仙館”創作而成。現代文學家、著名新聞工作者、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費白夜也出生在馬廠,他一生著述頗多,以馬廠為題材的《十里好風光》在抗戰時期曾風行一時,為抗戰的勝利發揮了不可低估的宣傳鼓動作用。膾炎人口的《楊家將》、《黑牡丹》等中長篇小說也是他的名著。馬廠在中國革命鬥爭史上有其輝煌的一頁,抗戰時期,這裡便是革命者活動頻繁地區,沭陽縣第一個黨支部就誕生在馬廠。沭陽縣第一屆縣政府也在馬廠鎮的馬棚村成立,劉少奇曾在民主村的東南莊領導過地下鬥爭。馬廠是一塊英雄的土地,革命的老區。陳毅張愛萍粟裕李一氓等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裡生活過、戰鬥過。1942年,這一帶的鐵匠,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成立鐵工會,製造土鋼槍,支援抗戰前線,後被人們稱之為“馬廠造”。為抗日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勳勞。

經濟發展

2013年實現財政總收入3.8億元。
充分發揮馬廠工業基礎較好、勞動力豐富、區位條件突出等優勢,在新326省道北側、廠西大溝兩側規劃建設七橫六縱、交通便利、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新型工業園區,在已經入駐的金牛機械、杭泰實業等8家大型企業基礎上,重點招引機械製造、木材加工、高檔紡織等特色企業,進一步推動馬廠特色工業做大做強。

特色產業

在穩定發展糧油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培育各類特色產業,多種經營的比重已達60%以上。馬廠鎮已建成稻麥噸糧田1萬畝,蔬菜復、套、間種及保護地栽培4.4萬畝,高效示範田3.5畝,全鎮食用菌推廣面積已達313萬平方尺。特種養殖場2個,母豬繁殖基地3個。現有成片林 1.8萬畝,活力木蓄積量2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26%。形成了木材、化工、建材、印刷、鑄造、糧食加工等門類較全,品種規格較多,產品批量生產,能力較強的鄉鎮工業企業格局,產品暢銷國內外。的南林木業有限公司獲國家星火計畫項目,生產的LVL集層材暢銷多個國家開發,蘇魯木業、中天木業、富士木業等民營企業生產的木材加工產品在韓國、日本、美國、香港、青島等國家和地區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城市規劃

馬廠鎮作為江蘇省重點鎮,擁有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特色,重工業發展基礎和優越的交通地理位置,正是在這樣的現實基礎上,宿遷市委、市政府站在城鄉統籌發展的高度,以推動宿遷整體發展為目標,將馬廠鎮列為小城市發展核心區,並將沂濤、周集兩個周邊鄉鎮統歸在內,掛牌成立馬廠新城。馬廠新城從高起點規劃入手,堅持高標準建設,堅持自身文化傳統、重工業基礎和交通優勢,不斷挖掘內涵,走以人為本特色發展之路。
依託現狀劃定重點區域,實現城鄉非均衡協同發展。
馬廠老鎮區現有面積2.6平方公里,首先劃定1.5平方公里的重點區域,傾力做好九大建設,即在居住、教育、醫療、文化、購物、商貿、健身、觀光、治污等九大方面堅持以人為本,爭取早出成效。
規劃產城共建兩大園區,實現人氣、商氣、財氣三氣聯動
我國第一批創建的開發區一般是位於郊區並且獨立於城市主要生活區,功能單一,以產業集聚功能為主。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很多城市出現工業圍城、園區圍城的困境。基於新區發展的困境,產城融合的理念應運而生,這也是功能主義向人本主義轉變的信號和標誌。為真正發揮小城市的輻射效應、帶動作用,真正將城市布到農民身邊,馬廠新城堅持走產城共建之路,在規劃之初便著手建構兩大園區,即工業集中園和萬畝生態農業觀光園。以“產業興城”為目標,以“三集中”為方法,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實現吸引農民進駐新城、留住農民置業新城的目標,從而實現三氣聯動。
實施差異性發展戰略,注重多重提升
早在1988年,國家建設部明確提出“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民族風俗習慣,建設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各具風格的城市和村鎮”。宿遷市委、市政府依據特色建成的思路,劃定九小城市,以馬廠為例,馬廠是歷史文化名城,在朱元璋時代和抗日戰爭時代便享有盛名,“馬廠造”是典型特色。
馬廠新城立足重工業發展優勢,集中精力完善農業機械加工產業鏈條,馬廠鎮境內現已有杭泰機械有限公司、金牛機械有限公司、金馬機械有限公司等多家機械加工產業企業及眾多木材加工企業。馬廠新城將繼續深化產業特色,在招商引資方面實行對口招商,並推行以商引商,將規模工業企業引進工業園區,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優勢。
在城市建設上,注重在形象、內涵方面實現質的提升和跨越發展。小城市的競爭並非大中城市規模、綜合實力較量,而是表現在特色資源和文化、特色產業和景觀的對比。除卻上文提到的產業特色深化,馬廠必須在形象和內涵上做文章,著重構建兩大景觀帶、建設集中居住區、完善城市配套服務設施,避免“千城一面”的尷尬,展示新城特色活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