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組

原稱“馬平石灰岩”。晚石炭世。最初命名地點在中國廣西柳州市(原稱馬平縣)的百子溢及樓梯山;分布於廣西、貴州及雲南一帶。岩性為灰白色、灰色中厚層及厚層塊狀石灰岩,局部夾燧石結核或白雲岩,富含類,下部以麥粒為代表,中上部以假希瓦格為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平組
  • 原稱:馬平石灰岩
  • 時期:晚石炭世
  • 地區:中國廣西柳州市
馬平組,時代,命名,特徵,

馬平組

厚100—400米,與下伏威寧組或黃龍組一般呈整合接觸,馬平組頂部與上伏梁山組之間的平行不整合代表一次重要的海平面下降,可能是岡瓦納冰蓋的極盛期相當。本組大致與蘇、皖、湘、桂、浙、贛的船山組及華北的太原組相當。馬平期海侵規模縮小.

時代

C2-P1

命名

丁文江,1928年手稿命名於廣西馬平(現稱為柳州),樂森璕,1928-1929年介紹。

特徵

為灰白色中厚層泥晶灰岩,微晶灰岩,生物屑灰岩,白雲質灰岩。含蜓類,腕足類,有孔蟲,牙形石,雙殼類,珊瑚,介形類及苔蘚蟲等化石。在宜山德勝可劃分為兩個蜓帶:下部Triticites 帶,中上部為 Pseudoschwagerina 帶,其上部,Staffella 居多;在滇東和黔西,可分成下,中,上三段,下段下部為 Montiparus 蜓帶,含菊石Agathiceras sp.及腕足類 Meekella sp.等,上部為蜓類Triticites頂峰帶,含蜓 Quasifusulina phaselus,珊瑚Antheria sp.,Pseudotimania sp.;在貴州六枝-盤縣從下到上可劃分出兩個蜓化石帶,下部 Pseudoschwagerina uddeni延限帶,含珊瑚 Nephelophyllum sp.,上部為 Sphaeroschwagerina延限帶,產珊瑚 Kepingophyllum sp.,上部蜓帶又可分為兩個亞帶,由下而上:Sphaeroschwagerina constans 亞帶及 Eoparafusulina 亞帶;上段富產蜓類 Staffella sp.,歸屬 Pamirina darvasilca 帶。下與黃龍組整合接觸;上與棲霞組平行不整合接觸。層型剖面厚723米;區域厚282-92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