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幫

馬幫

馬幫,就是按民間約定俗成的方式組織起來的一群趕馬人及其騾馬隊的稱呼。馬幫是大西南地區特有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它也是茶馬古道主要的運載手段,面對險惡而隨時變化的環境、生死與共特殊的生存方式形成馬幫自己嚴格的組織和幫規、有自己幫內的習俗禁忌和行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幫
  • 外文名:caravan
  • 拼音:mǎ bāng
  • 解釋:馱運貨物的馬隊
釋義,概述,產生,茶貿易,帶動周邊,茶馬古道,冒險生活,歷史,生活方式,行頭,精神,勤勉精神,寬容精神,守信精神,愛國精神,反抗精神,

釋義

詞目:馬幫
拼音: mǎ bāng
注音: ㄇㄚˇ ㄅㄤ
英文:caravan
解釋:馱運貨物的馬隊。
例句:白樺 《山間鈴響馬幫來》:“一定是馱著鹽來的馬幫。” 方紀 《歌聲和笛音》:“過了 宜政村 後的一片乾海子,便順著山石縫中牧人和馬幫踩開的小路行走。”

概述

產生

馬幫是近代雲南的主要運輸工具。在1910年滇越鐵路通車和1938年滇緬公路通車以前,雲南境內並沒有大的交通幹線。所有貨物的長短途運輸全靠人背馬馱。即便是在兩條交通幹線開通以後,雲南除交通幹線以外的其他地區,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馬。雲南馬幫進入思普以前,由於這一帶山高林密、氣候炎熱,是有名的煙瘴之鄉,而且路上有峭壁深澗,山中有餓虎猛獸,河裡有毒蛇蠍子,沿途還有土匪的騷擾,有“窮走夷方”之說。因此,雖然關於這一片地區產茶及雲南飲用這一地區所產茶葉的情況,唐代就見於文書記載。唐樊綽《蠻書》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合烹而飲之”。所謂銀生城界就是現今思茅版納一帶。但由於受交通條件、運輸工具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使得大量茶葉一直待沽山中。雲南馬幫的介入,為普洱茶大量外運提供了交通運輸工具。據《續雲南通志長編》載,民國年間“滇茶除銷本省外,以銷四川、康、藏為大宗,間銷安南、暹羅、緬甸及我國沿海沿江各省……什九賴乎騾馬,得資水道火車者不多。
馬幫馬幫

茶貿易

雲南馬幫是雲南近代普洱茶貿易中最為活躍的因素,正因為有一支強有力的雲南馬幫隊伍不畏艱辛,克服重重困難進入思普邊區,普洱茶才得已源源不斷地運銷各地,其大規模生產才有了可能。反之,在普洱茶的運銷貿易中,雲南馬幫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發展。雲南馬幫的發展又促進了普洱茶運銷貿易的進一步繁榮,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體系。近代雲南馬幫是普洱茶興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帶動周邊

在雲南馬幫經營的茶貿易的帶動下,思普邊地的經濟日益發展,南來北往的商人在運輸普洱茶的同時,不僅帶來生產、生活用品,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更為重要的是帶來了內地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及思想觀念。被人們視為畏途的思普邊地得到了很大開發,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普洱茶和雲南馬幫成為思普邊區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因素。現在我們常見的福村梅記普洱茶就是來自茶馬古道,承載了千年的茶文化,帶著馬幫的精神,讓人品讀歲月的陳香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馬幫所經歷的冒險性是人所共稱道的,他們身上最為突出的特徵就是他們的冒險精神。哪怕在今天,那些職業探險家所謂的壯舉,跟當年茶馬古道上的馬幫生涯相比,也會黯然失色。
馬幫馬幫
為了生存,為了貿易獲利,馬幫們幾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險。這種冒險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意上的冒險。馬幫大多活動在現代商業社會遠未成熟的時期,法律不僅不完善,在許多地區簡直形同虛設,馬幫要做的每一筆生意,都有著極大的風險,加上政治局勢的極不穩定,更增加了這種風險。有的人固然因為馬幫貿易而興家發財,但更多的人幹了一輩子甚至幾輩子,仍然一無所有。二是面對嚴峻的大自然的冒險。馬幫運行的茶馬古道各條線路,自然環境都異常危險艱苦,風霜雨雪,大山大川,毒草毒水,野獸毒蟲,瘟疫疾病,隨時隨地都能置馬幫於死地。絕大部分時間的野外生活,對任何一個趕馬人和馬鍋頭都是嚴峻的考驗。不知有多少趕馬人和馬鍋頭就這樣棄屍荒野,死於異國他鄉,有時甚至連收屍的人都沒有。三是土匪強盜的威脅。當時的西南地區,土匪強盜十分猖獗,儘管馬幫都是全副武裝,但仍不時遭到土匪強盜的襲擊,死人損貨的事時有發生。這種種特殊的生存境況,決定並造就了馬幫的冒險精神。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我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
說到茶馬古道,人們總會想到茶馬古道的古茶樹,湯色紅潤,香氣誘人,回味甘甜種種。殊不知其更要深刻的意義:茶馬古道從來都是民族融合與和諧之道,它見證著中國乃至亞洲各民族間千百來因茶而締結的血肉情感;茶馬古道是民族遷徙的走廊,它為人類尋找永恆的家園提供了許多實證茶馬古道是佛教東傳之路;茶馬古道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在茶馬古道上,多元文化開始融合。
歷史已經證明,茶馬古道原本就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馬幫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與死的體驗之旅。茶馬古道的艱險超乎尋常,然而沿途壯麗的自然景觀卻可以激發人潛在的勇氣、力量和忍耐,使人的靈魂得到升華,從而襯托出人生的真義和偉大。

冒險生活

所以,乾馬幫就等於冒險,就等於拎著腦袋找飯碗。只要走上了馬幫路,就等於立了軍令狀,是死是活,是找錢發財還是血本無歸,全靠馬幫自己的運氣和能耐了。在過去,眾所公認,無論在西南哪個地方,能幹馬幫的都是些勇敢的人,是些意志堅定、能力高超的人。
對要生存、要發展的馬幫來說,冒險並不僅僅是拿生命財產作孤注一擲,而是需要非凡的膽識、堅韌的毅力、勇敢的氣魄和卓越的智慧等等一系列美德。茶馬古道上的馬幫們身上正好體現了這些東西。

歷史

馬幫就位於洞市高城村,這裡沿麻溪溯水而上。當地人說,這是資江中水質最純淨的支流了。洞市鄉,位於安化縣東南部,距縣城45公里,通車,路況一般。據說,在以前的中國地圖上,湖南版塊中可以沒有“安化”,沒有“東坪”地名,但一定會有“洞市”的地名。因為這裡歷來就是通往邵陽(原寶慶)、新化、漵浦的必經之路。洞市老街“滄桑史”洞市鄉,通車,但路況一般。
馬幫馬幫
據說,在以前的中國地圖上,湖南版塊中可以沒有“安化”,沒有“東坪”地名,但一定會有“洞市”的地名。因為這裡歷來就是通往邵陽(原寶慶)、新化和漵浦的必經之路。
這條古道上的馬幫至今尚存,被稱為“最後的馬幫”。被廣州、香港等媒體報導,因為這條古道穿越大熊山的原始森林,其中有美麗的峽谷風光和原始古村落,因此,以“茶馬古道,最後的馬幫,原始森林,峽谷風光,原始古村落”為特徵,生態旅遊吸引四海賓客.
在歷史上,洞市曾“商賈雲集”,青石板街巷長達數千米,臨街商號遍布。興盛時期,麻溪河的竹排成百上千,蜿蜒數里。因為湖南省安化黑茶的特殊歷史地位,造就了安化茶馬古道的特殊意義。古道上的安化黃沙坪古鎮,明清時期茶葉從業人員達4萬多人,茶號80多家,對岸資江一河相隔的唐市鎮,茶葉從業人員上萬人,茶號20多家,當時,中國黑茶的70%產自這兩個茶葉古鎮。

生活方式

馬幫,有專業幫和拼伙幫之分。專業幫多系一單獨私家長期經營的馬幫;拼伙幫由兩個以上不大的馬幫合夥組成,屬短期性質。在這個神秘的群體中,有規矩、有禁忌。俗話說“行船走馬三分命”,此話乍一聽有些毛骨悚然,但也表明馬幫生涯的艱辛險惡,產生禁忌這亦就不難理解了。禁忌一般指語言說話和行為動作兩個方面,族別不同,禁忌也不同。
馬幫吃飯有規矩,馬幫歇梢後,先是為馬添料加草,讓馬先食,然後人才做自己吃的,以示對馬的關愛崇敬,體現先“人”後已的精神。馬隊朝哪個方向走,生火做飯的鍋樁尖必須正對這一方向,燒柴必須一順,切忌燒對頭柴。開飯時,馬鍋頭坐在飯鑼鍋正對面,面對要走的方向。大鍋頭第一個添飯,添飯時平平地稱添最上面一層,忌諱挖一深洞。添完飯,勺子要平放,切忌翻過來。吃飯吃得快的人只需洗自己的筷子,最後歇碗者要洗碗洗鑼鍋,鑼鍋不能翻撲,翻了就是犯諱。
馬幫在路上,大部分時間過的是野營露宿的生活。一般天一發亮就爬起來從山上找回騾馬,給它們餵料,然後上馱子上路。中午開一次“梢”。“開梢”就是吃午飯的意思,也就是打個酥油茶,揉一點糌粑吃。當天色昏暗下來的時候,馬幫都要盡力趕到他們必須到達的“窩子”,在那裡才好“開亮”。開亮就是露營。他們要在天黑前埋好鑼鍋燒好飯,卸完馱子,搭好帳篷。每天的打野開亮,都由大家分工合作,找柴的找柴,做飯的做飯,搭帳篷的搭帳篷,洗碗的洗碗,而且是輪流著做,以免不公平。
無論是誰,凡是不小心犯了以上忌諱,就要挨一頓數落,還要出錢請客打牙祭,嚴重的就逐出馬幫。

行頭

鋩鑼,是傳遞信息的重要器具。怎樣敲,也有規矩。在深山密林里,鋩鑼有驚嚇飛禽走獸的作用,鋩鑼聲傳得很遠,又有通知對面和後面馬幫的作用。馬幫行路中,在寬道上的要讓從狹道上來的,上坡的要讓下坡的。請人讓路敲“嗡—嗡—嗡——”,有事告急敲“嗡!唆!嗡!嗡……”不如此這般,就是犯諱,輕受罰,重則打官司,甚至傷人命。這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規矩,說來意味深長,挺有意思,這是趕馬人思想道德的反映,也是社會思想道德對趕馬人的作用。所以,作為一個趕馬人——馬幫成員,不得不處處謹慎小心,就圖個一路順風、清吉平安,沒有這一條,就談不上發財致富。
“人、馬、貨物”是馬幫的三大要素。人是萬物之靈,是幫的組織者、支配者。而馬,在馬幫中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馬,何謂馬幫。騰越馬幫的馬,有大理馬、滇池馬、藏馬、東爨馬,但主要是騰越馬,古稱“越賧馬”,又稱“越賧駿”。
馬幫還有包裝,作為文化來說,甚是奇異新鮮。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馬幫的打扮主要集中在頭、二、三騾上。居最前者稱頭騾,它是百里挑一挑出來的體形較高大、毛光水滑、膘肥體壯的識途好騾馬,依次稱二騾、三騾、四騾……主人對它們都要精心打扮,著意包裝。

精神

勤勉精神

馬幫的行業性質,決定了他們必須少惰性,多勤勉。他們埋頭苦幹,不僅勞力,而且勞心。他們拋家別子、風餐露宿,常常逾年不歸,隨時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糟糕的天氣作卓絕的抗爭,經常還要趕時間、抓機會,這當然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土重遷的農民要艱苦得多。
不論多么漫長的路途,馬幫都要一步步走過來,上路後,每天都要起大早,路上要生火做飯,中午和下午要上馱下馱,要搭帳篷,晚上睡到半夜還要爬起來看看放養在山上的騾馬跑遠了沒有,是不是安好。光每天的上馱下馱對趕馬人來說就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一個人要把十多匹騾馬所馱的上千斤貨物抬上抬下,一天兩次,甚至更多次。每天不管多苦多累,首先要服伺好騾馬,一日三餐,趕馬人都要先讓騾馬吃好,最後才輪到打發自己。
由於馬幫的各項工作完全靠趕馬人分工合作,所以每個趕馬人都必須要具備全部趕馬人應該具備的本事和能耐。他們不僅要懂四時節令、天氣變化,要能辨別方位道路,通曉各民族語言,而且要識騾馬的性情,要會各種馬幫所需的技能,諸如算帳識貨,開槍打仗,支帳做飯,砍柴生火,識別野菜野果,上馱下馱,釘掌修掌,找草餵料,乃至醫人醫畜。
馬幫大多數時間是在野外度過,在那裡他們舉目無親,有時候誰也幫不上誰,哪怕同一個馬幫里的人,也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生存勞作完全得靠自己,懶惰的人根本就無法在馬幫里混。
需要強調的是,馬幫之所以有冒險精神,之所以能夠勤勉勞作,還在於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想過上好一些的日子。

寬容精神

馬幫是一個商業運作的群體,他們由各種各樣的人組成,同時他們也要與別的形形色色的人來往打交道,為了自己的生存,也為了生意上的需要,他們都有著很好的寬容、親和與合作的精神。
馬鍋頭與趕馬人之組成馬幫,多以家族、民族、宗教、鄉鄰、夥伴等關係為紐帶,因此,趕馬人與馬鍋頭之間的關係十分融洽密切,行動容易協調,運輸效率也就比較高了。馬幫與各家商號之間,也存在著互利互助的關係。有的馬鍋頭經過自己的努力,積累了一定資金,然後有了自己的商號,有了商號以後,更得力於馬幫的支持。例如,在過去,雲南的大多數商家都是靠趕馬幫起家的。所以,馬幫與商家就有著很好的團結合作關係,貫穿著親密和合的精神。在馬幫自身內部,由於大家結成了一起行動的馬幫,同吃一鑼鍋飯,同睡一頂帳篷,一年四季一天到晚形影不離,馬幫的利益就是大家的利益,就是每個人的利益,因而相互之間更是親如一家。而且馬幫在外面闖世界,常常要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遇人遇事,大家最好是寬讓容忍,和氣為上,否則就將處處碰壁,時時遇麻煩。所以馬幫就有了難能可貴的寬容、親和與合作的精神。
遇到別的馬幫的人或騾馬病了,都要全力給予幫助。碰到路斷了什麼的,就一起合力去修。缺了糧食、草料什麼的,也會相互接濟一下。爭搶道路,爭搶草場,爭搶顧客貨物,只會兩敗俱傷,對誰都沒好處。那是常在路上的馬幫最為忌諱的。

守信精神

跟舊時西南那些地方軍閥的烏合之眾相比,馬幫更像一支訓練有素、組織嚴密的軍隊。每次運輸上路,馬鍋頭、趕馬人和騾馬們各司其職,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地行動,該走就走,該停就停。馬幫不僅有嚴格的規矩,如趕馬人要絕對服從馬鍋頭的指揮,等等,而且十分講信譽、守信用。這也是他們生存發展的必需。在他們那裡已經初步具備現代商業社會和市場經濟的基本要素。
儘管馬幫是一種民間運輸團體,但它畢竟是一種商業組織,他們的運作已經是一種商業行為。每次貨物運輸,他們的責任都十分明確,而且落實到每個人的頭上。馬鍋頭要負責全局,要完好無損地保證貨物運抵交接,到了目的地,一樣一樣由商號清點驗收,管的很嚴;趕馬人負責照看歸他管理的騾馬,每頭騾子,每樣貨物,都要負責到底。要是出了什麼紕漏,做了什麼手腳,下次就沒有飯碗了。只有好好做人做事,才有人請你。所以馬幫特別看重信譽信用,真要有什麼意外,哪怕自己吃虧貼進去,也要保證客戶的利益。
馬幫之所以能夠這樣,一方面有賴於傳統倫理道德,另一方面,這一道德基礎又與茶馬古道沿途邊遠山區純樸無欺的民風融為一體,使之得以維持。
由於並非處於法制社會,馬幫的經營幾乎完全靠的是信譽和信用,馬鍋頭從來都是說一不二,十分乾脆果斷,而且說到做到,絕無戲言。只要預先交付一點定金,他們就會盡心盡力完成工作。這已成為他們的定例。
雖然馬幫這樣做多少還有些江湖習氣,但不能否認的是,馬幫向來有著一種特殊的激動人心的責任感,因為前面的一切都是未知數,必須對馬幫群體中的所有人,包括自己的生命負責,對那些珍貴的騾馬和昂貴的貨物負責,還包括著對遠方家鄉的親人負責。這也正是馬幫在西南地區茶馬古道區域口碑甚好的原因。

愛國精神

不能否認,馬幫的興起和運作,是為牟利發財,然而正因為此,馬幫的利益就跟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息息相關,密切聯繫在一起。只有國家強盛了,只有人們生活繁榮了,馬幫也才有靠山,才有財源。馬幫為了生存,為了發展,就勢必倚國重民,這就造就了馬幫的愛國精神。
過去,西南有不少馬幫一直走出國門,把生意做到了東南亞、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在與外國商人以及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者打交道的時候,常常因為自己國家民族的羸弱,而在生意上吃很大的虧。在關稅上,在外匯匯率上,在貨物價格上,如果沒有自己的政府撐腰,就常常被動吃虧。許多馬鍋頭對此深有感觸。
從國內來說,如果政府腐敗,官員橫行,政局不穩,這些都直接影響到馬幫的生意和生存。因而,馬幫們常常體現出一種向心力,希望自己的國家富強昌盛,具有一種強烈的愛國精神。
在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許多趕馬人就積極投鞭從軍,成為保家衛國的極好戰士,因為他們平時不僅有嚴格的規矩和紀律,而且人人會打槍戰鬥,又熟悉地形道路。當時他們就唱出了這樣的趕馬調:“馬鈴兒響叮噹馬鍋頭氣昂昂。今年生意沒啥子做,背起槍來打國仗。”他們中的一些人更辛勤奔波於茶馬古道上,為抗戰大後方的物資運輸供應做出了重大貢獻。今天,仍有許多昔日流落在外的趕馬人回到祖國報效盡力也是明證。在解放軍進軍西藏和平息叛亂的歲月里,他們也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與國家的統一和穩定盡了不可或缺之力。

反抗精神

在舊中國,馬幫作為一種脆弱的民間社會組織,經常面臨著種種壓迫盤剝,隨時會與各種黑暗勢力發生衝突,這正養成了馬幫威武不屈,見義勇為的氣概。
馬幫,大多是民間自發組織形成的,尤其是馬幫中的趕馬人,大多來自社會底層,因為沒有土地,沒有其它生路,才走上了趕馬的道路。他們是比較地道的無產者,這就決定了他們的反抗性。在許多趕馬故事和趕馬調中,記錄了他們抗惡反霸,打抱不平、桀傲不訓的事跡。馬幫還有極強的獨立性,不靠天靠地,靠的是自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