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屁文化

“拍馬屁”一詞用來諷刺那些不顧客觀實際、專門諂媚討好別人的行為了。與此有關的各種掌故、奇聞不勝枚舉。這些東西逐漸形成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就是“馬屁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屁文化
  • 屬性:一種文化
  • 相關文獻:《頌屁》
  • 民間俗語: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歷史,發展,杜絕,

歷史

馬屁文化
民間有句俗話:“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自古以來,“馬屁文化”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盤根錯節,繁衍生息,和燦爛的中華古代文明一樣,歷史久遠,紛繁蕪雜,讓人目不暇接。與此有關的各種掌故、奇聞不勝枚舉。有一則《頌屁》的笑話,頗能說明問題:一秀才病死來到閻王面前,剛好閻王放了一屁。秀才立即吟道:“伏惟大王,高聳金臀,洪宣寶屁,彷佛乎麝蘭之氣,依稀乎絲竹之聲;臣立下風,不勝馨香之至”。 閻王大喜,盛宴相待,又多許他十年陽壽,放回人間。十年後秀才來到地府,小鬼上殿稟報:“啟稟大王,十年前做馬屁文章的秀才又來啦”。
縱觀古今官場,類似這種《頌屁》的事屢見不鮮,拍馬場上強手如雲。東漢平帝死後,王莽挾皇帝以號令天下,但想稱帝又名不正言不順,有一名“馬屁官”上書說:“漢朝氣數已盡,新朝得立,實乃天命。”其他官員紛紛附和,王莽欣然稱帝,拍馬者盡皆雞犬升天。在唐玄宗時代,一次在朝廷上,唐玄宗介紹太子與安祿山見面,結果安祿山對太子不行下拜之禮,唐玄宗罵安祿山,沒想到安祿山卻說“臣是愚笨之人,只知有陛下,不知有太子。 ”一句得體的話讓唐玄宗龍顏大悅,甚至認為安祿山忠君。之後,安祿山又拜比他小十歲的楊貴妃為養母,每次上朝,總是當著唐玄宗的面,先拜楊貴妃,再拜唐玄宗。開始,唐玄宗有些不快,可是安祿山卻說“臣是番人,番人習慣是先拜母,再拜父。”這句話使唐玄宗再度龍心大悅,更加信任安祿山。

發展

人們不禁要問,“馬屁文化”何以如火如荼、經久不衰?依筆者之見,造就“馬屁文化”的不是獻媚者,而是一直未受到有效制約的權力。因為在封建專制和個人專斷盛行的條件下,下級官員的命運牢牢掌握在上司手裡,往往是順者昌、逆者亡,曲意逢迎者走紅,犯顏直陳者倒霉,誰給上級唱對台戲誰就沒有好果子吃,由此形成了“ 劣幣驅良幣”的官場生態。以致在一些地方“不拍不送,原地不動;會拍會送,提拔重用”成了潛規則,使官員呈現逆淘汰,吏治腐敗大行其道。許多人為了官場生存,不得已而隨波逐流,以求自保,漸漸染指拍馬惡習,使“馬屁文化”愈演愈烈。
馬屁文化

杜絕

那么,如何解決這個疑難雜症?最好的辦法是加強對權力的監督,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欺君易,欺天下難”,如果將對官員的考評任免權力交給民眾,那么“馬屁文化”的用武之地就會大幅收窄,其式微也指日可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