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安遺址

馬安遺址

馬安遺址位於章丘縣明水鎮馬安村西南約250米處。馬安遺址自大汶口文化晚期一直延續到戰國時期,文化連續性強,內涵豐富。1995年被公布為濟南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安遺址
  • 類型:大汶口文化至戰國時期的遺址
  • 成為對象時間:1995年
  • 位置:章丘縣明水鎮馬安村西南
馬安遺址為一臨河高台地。南、北兩面高出臨近地塊約1.5~2.5米,西部凸出,瀕於西巴漏河,東部臨西巴漏河的支汊羅圈溝。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200米,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1987年春濟南市文化局文物處和章丘縣博物館於文物普查中發現。遺址西北臨河處地勢最高,灰土層厚達2米以上,俗稱“灰山”。從其西側斷崖觀察,暴露有灰坑、墓葬等遺蹟。遺址地表散布大量陶片。按地域劃分,縱貫遺址南北的機耕路以東,多見龍山文化陶片;西北部“灰山”處多見商周時期遺物,其文化堆積下部,亦見龍山文化陶片;西南部主要為商周時期的遺存,亦有少量岳石文化陶片。遺址西南部因填河造地被破壞約4000平方米,其餘保存較好。 採集的各個時期的遺物中,屬於大汶口文化的有泥質紅褐陶素麵磨光壺,夾砂黑陶籃紋鼎。龍山文化遺物最為豐富。陶器主要為輪制,有夾砂及泥質兩大類,顏色有黑、灰、白數種。器表裝飾以素麵或素麵磨光為主,有的兼施陶衣,有弦紋、附加堆紋、籃紋等,流行盲鼻、雞冠耳飾及鉚釘飾。器形有鼎、?、 、罐、 、器蓋及紡輪。石器有斧、 等。岳石文化陶器有夾砂黑灰陶?、?,泥質灰褐陶淺盤豆、繩紋罐等。商代遺物有夾砂灰陶繩紋鬲、瓮及石斧。西周陶器分夾砂和泥質兩類,紋飾以繩紋為主,器形有鬲、罐、盆、豆,以及素麵鬲等。春秋陶器僅見一泥質灰陶豆。戰國陶器有泥質灰陶豆、繩紋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