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威龍

馬威龍

馬威龍(1906—1938),廣西容縣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馬威龍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後升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第三旅旅長、陸軍第二十七軍第四十六師第一三六旅旅長。1938年5月率部參加蘭封會戰。1938年5月24日,在與日軍土肥原師團激戰中壯烈犧牲。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威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西容縣
  • 出生日期:1908年11月8日
  • 逝世日期:1938年5月
  • 職業: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7軍46師136旅旅長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第四期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抗擊日寇
人物生平,人物經歷,主要事跡,

人物生平

馬威龍,廣西容縣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1926年5月任軍校第四期步科第2團(團長張與仁)第2營(營長徐寶鼎)第6連(連長關麟征)少尉排長。10月升任入伍生第2團(團長李亞芬)第1營(營長羅子實)中尉排長。
1927年2月入高級班軍事科受訓。
1928年2月軍校畢業後派任軍校第六期第1總隊步兵第1大隊(大隊長宣鐵吾)第4中隊(隊長譚煜麟)少校隊附。
1929年6月調任軍校軍官教育長(兼連長張治中)少校排附。
1930年1月調任軍校教導團籌備處(兼主任張治中)少校服務員。3月調任第2旅(旅長羅鐵華)第5團(團長王萬齡)第3營少校營長。5月所部改稱教導第2師(兼師長張治中)第2旅(旅長關麟征)第5團(團長王萬齡)第3營,仍任少校營長。11月所部改稱第4師(師長徐庭瑤)第11旅(旅長關麟征)第22團(團長王萬齡)第3營,仍任少校營長。
1931年1月調升軍校教導總隊(總隊長唐光霽)第3營中校營長。
1933年6月改任教導總隊(總隊長桂永清)第1團(團長周振強)第1營中校營長。
1935年6月22日敘任陸軍步兵少校。7月6日升任中校團附兼第1營營長。
1935年11月23日辭去營長兼職。
1936年2月25日升任教導總隊軍士營上校營長。10月2日晉任陸軍步兵中校。
1937年3月調任第3團上校團長。11月教導總隊擴編為三旅六團制,升任第3旅代理旅長兼第5團上校團長。
1938年2月所部改編為第46師(兼師長桂永清)第138旅(轄兩團),升任少將旅長。5月24日在河南蘭封與日軍作戰時壯烈犧牲。

人物經歷

馬威龍(1905—1938),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七軍第四十六師第一三六旅少將旅長。
廣西容縣人。1925年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馬威龍時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第三團團長。8月,奉命參加淞滬會戰,開赴上海抗日前線,在江灣地區的張華浜等處頑強阻擊敵軍。因戰事需要,教導總隊擴編,馬威龍升任教導總隊第三旅旅長。11月上海失守,馬旅長旋即參加南京保衛戰,防守紫金山第二峰、老虎洞至岔路口一線。12月12日,南京淪陷,馬威龍率部沿紫金山麓,穿過敵人的間隙突圍,轉移至皖南一帶集結待命。
1938年,馬威龍調任第二十七軍第四十六師第一三六旅少將旅長,隨軍駐防河南蘭封(今蘭考縣)一帶。5月中旬,華北日軍第十四師團二萬餘眾,在師團長土肥原中將的指揮下,卡斷了隴海鐵路,兵臨蘭封城下。經數日激戰,24日蘭封被陷。在增援部隊陸續趕到後,馬威龍立即率領一三六旅配合主力部隊進行反攻,於羅王寨、三義寨一帶將土肥原部包圍。敵人憑藉險要的地勢負隅頑抗,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馬威龍旅長親臨戰場最前線,督率所部浴血奮戰,向日軍勇猛衝殺。激戰中,他還親自架著一挺機關槍向敵群猛烈掃射。不幸,被日軍狙擊手擊中,當即壯烈犧牲。時年33歲。

主要事跡

馬威龍,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參加淞滬抗戰和南京保衛戰。後升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第三旅旅長、陸軍第二十七軍第四十六師第一三六旅旅長。1938年5月率部參加蘭封會戰。1938年5月24日,在羅王寨、三義寨一線與日軍土肥原師團激戰,壯烈殉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