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奧勒留騎馬像

馬可·奧勒留騎馬像

《馬可·奧勒留騎馬像》是創作於公元170年的青銅像,充分體現了當時代羅馬肖像雕刻的寫實風格,是一個具有斯多噶哲學思想的君主肖像。他的臉部帶有哲理性的思索,具有頹廢、消極、靜觀的色彩,對以後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刻家產生了重要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可·奧勒留騎馬像
  • 外文名:Equestrian Statue of Marcus Aurelius
作品內容,名稱,類別,年代,創作背景,馬可·奧勒留,青銅像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作品內容

名稱

馬可·奧勒留騎馬像

類別

雕塑青銅像,高4.24米。

年代

公元170年,羅馬

創作背景

馬可·奧勒留

全名為馬可·奧勒留·安東尼·奧古斯都(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Augustus,121年4月26日-180年3月17日)。擁有凱撒稱號(Imperator Caesar)的他是羅馬帝國五賢帝時代最後一個皇帝,於161年至180年在位。有“哲人王”的美譽。
馬可·奧勒留是羅馬帝國最偉大的皇帝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學家,其統治時期被認為是羅馬黃金時代的標誌。他不但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時也是一個很有成就的思想家,有以希臘文寫成的關於斯多葛哲學的著作《沉思錄》(Τὰ εἰς ἑαυτόν)傳世。在整個西方文明之中,奧勒留也算是一個少見的賢君。
馬可·奧勒留騎馬像

青銅像創作背景

公元2世紀下半葉,羅馬帝國在政治上危機四伏,在軍事上則走投無路,由於奴隸主貴族們影響,社會上一度對古希臘文物頗生眷戀,於是通過臨摹和複製,留下了大批希臘原作的摹製品,使古希臘一些珍貴的雕像經過羅馬藝術家的手裡得以保存下來。但這些臨摹品並不完全仿照原作,有時喜歡在細節上作些加工,所以這些摹製品從手法到風格,都與希臘原作的雕像有所差異。今人研究需要經過複雜的考證,才能辨別哪一件更接近於原作。而2世紀時作的摹製品,往往把大理石表面磨得很光滑,這與希臘原則是不相符的。 政治的悲觀,在藝術上也會流露得十分明顯,最富時代典型意義的是這一尊馬可·奧勒留青銅騎馬像了。
羅馬元首馬可·奧勒留(161-180年)是羅馬政治處於衰退時期的一位帝王。由於當時社會動盪,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斯多葛學派再度在羅馬興起,不過,它已是一種經過蛻化的宣揚宿命論情緒的學派。馬可·奧勒留本人就是這種哲學的崇拜者,他曾經寫過一本著作《沉思錄》,裡面充滿著悲觀厭世的調子,諸如: 人生如朝露,它的實質就象一條涓涓不絕的河流。感覺是模糊的,人的整個形體結構極其脆弱。心靈忐忑不安,命運就象謎一樣,榮譽是不可靠的 。這個帝王告誡人們應注重人的內心世界,鄙視享樂與受難,平心靜氣地去等待死亡。他認為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若蜉蝣,即使延續最長的,也將一去不復返,榮譽是微不足道的。這種論調,是沒落階級在崩潰前夕的思想反映,這種思想訴諸於人民,便成了麻痹人民鬥志的工具。所以在這一時期的羅馬肖像雕刻,失望與惆悵,低沉與彷徨的情緒就展現得十分明顯。

作品賞析

在馬可·奧勒留統治時期的肖像雕刻,也被稱作情緒肖像. 他本人的肖像留存下來的不下百餘件,而數這一尊騎馬像為最著名。鑄塑這尊青銅騎馬像也是為了表彰羅馬統帥的威武,但馬可·奧勒留在坐騎上表現出略有所思的樣子,他舉起右手,這種動作通常是羅馬領袖像的程式。這裡已體現不出皇帝向下屬發號施令的神氣了,它給人以一種平靜的姿態,皇帝俯視著這個紛爭喧囂著的世界,似乎在向人民進行宿命論勸戒。坐騎的姿勢雕琢得很生動,並不激越,而是穩步踏蹄而進的樣子,當年不可一世的羅馬軍事領袖的神態早已蕩然無存,連一種政治家風度在這裡也找不到。由於騎馬銅像情調低落,當中世紀在大規模損毀異教藝術(即希臘羅馬藝術)品時,它被誤認為是第一位保護基督教的君士坦丁騎馬像而被保存了下來。原先是置放在羅馬萊特蘭宮門前的,1536年,米開朗基羅在整修市政廣場時,將它遷移到那裡。
馬可·奧勒留騎馬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