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村

馬克村位於東涌鎮的西部,南沙大道中段,全村總面積3.53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79畝,分為16個生產隊,1個經濟社,1間國小,總戶數1380戶,戶籍人口3683人,流動人口約2500人。

馬克村位於東涌鎮的西部,南沙大道中段。轄馬克、滘尾兩個自然村,取馬克自然村名。清代以何、郭二姓開村。村民姓氏主要有郭、陳、何、黃、梁等。馬可村歷史文化豐厚。馬克粵劇團,始建於1960年12月,全團共有72人。初時叫大隊文娛組,1964年改名為馬克村“紅少年粵劇團”,後又改名為“馬克粵劇團”。2002年10月,馬克粵劇團再次改名為“馬克粵樂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州市番禺區東涌鎮
  • 面積:3.533平方公里
位置人口,經濟,組織架構,

位置人口

廣州市番禺區東涌鎮馬克村
馬克醒獅隊,始建於1956年,經常到附近鎮村開展文化活動。永遠糖廠,始建於1944年,原址位於10隊,占地30畝,以生產紅糖為主,由鐘洪及鐘九仔興建,1947年停辦,於1945~1947年曾經印刷過儲備券,使用時間3年。槍械製造廠,1942年建,原址在10隊地塘,由李塱雞開辦,委託鐘洪管理,專門製造槍械自用,占地60平方米,結構為茅棚1946年停辦。何生利農場和圍館,始建於1926年,位於今馬克村5、6、9、10、11、13、16隊位置,總面積600畝,以種植水稻為主。
何生利圍館是農場的辦事點兼穀倉,兩層,磚木結構,首層80平方米,二層40平方米,是何生利農場的物業,1950年拆毀。1949年土地歸屬國有。永遠糖廠雕樓,建於1942年,原址位於馬克村永遠糖廠內,三層,磚木、水泥結構,面積每層60平方米,具有住人和防敵功能,1954年拆毀。馬克10隊雕樓,始建於1940年,原址位於馬克村10隊,兩層,每層約30平方米,磚木結構,是沙灣何端的物業,1951年拆毀。馬克衝口隊雕樓,始建於1940年,原址位於今馬克村衝口隊,兩層,磚木結構,每層面積約36平方米,具有住人和防敵功能,屬沙灣何端的物業,1951年拆毀。馬克4隊雕樓,始建於1942年,原址位於馬克村4隊,兩層,磚木結構,面積每層30平方米,具有住人和防敵功能,屬黃皮九的物業,1950年拆毀。馬克1隊雕樓,始建於1942年,位於今馬克村1隊,兩層磚木結構,面積每層20平方米,具有住人和防敵功能,屬樊木物業,1950年拆毀。馬克1隊大屋,始建於1942年,位於今馬克村1隊,大屋一層,磚木結構,面積70平方米,屬樊木自建物業。此屋在當時沙田地區比較出名,解放後曾作過馬克大隊部,後轉為供銷社馬克分店,現保存完整。
馬克村總面積4.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62畝,共有16個生產隊,1個經濟社,1所國小,戶籍戶數1515戶,總人口5264人。全村工農業經濟一年總收入約1.2億元,主要以工業為主,村內有內外資企業35家,主要生產五金、服裝、塗料等;農業主要種植香蕉、果蔗、花卉和養殖四大家魚等。

經濟

全村經濟主要以工業為主,村內有內外資企業20家,工業主要有五金、製衣、塗料等項目;農業主要種植香蕉、果蔗、花卉和養殖四大家魚等。2006年,工農業總產值1889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4542萬元,占總產值的77%;農業產值4353萬元,占總產值的23%。全村集體純收入225萬元,農村人平收入8643元,勞平收入11151元。

組織架構

南沙區東涌鎮馬克村2014年黨(總)支部班子成員情況及分工
梁衛邦第一書記男負責村全面工作、主管黨支部及組織工作。聯繫1隊、16隊。
陳培根書記男負責村民委員會全面工作、主管經濟、農業生產、契約、理財及學校工作。聯繫5隊、6隊、10隊。
陳桂明副書記男主管紀檢、檔案、宣傳、工會、住宅報建、基建、用電管理工作,協助書記全面工作。聯繫9隊、11隊、14隊。
何維喜委員男負責治保主任工作、主管治安、信訪、維穩、調解、征地拆遷工作,協助婦女主任計生工作。聯繫3隊、4隊。
黃煥嬌委員女負責婦女工作、主管婦幼保健、計生、民政、殯葬、出租屋管理工作。聯繫2隊、12隊。
南沙區東涌鎮馬克村2014年村委會(聯社常務理事會)組成及分工
陳培根主任男負責村民委員會全面工作、主管經濟、農業生產、契約、理財及學校工作。聯繫5隊、6隊、10隊。
鐘健鋒副主任男主管安全、消防、水利、農村衛生、醫保工作,協助主任全面工作。
黃煥嬌委員 女負責婦女工作、主管婦幼保健、計生、民政、殯葬、出租屋管理工作。聯繫2隊、12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