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科學觀

馬克思主義科學觀

馬克思主義科學觀”是對科學本質、結構功能、運動機制和發展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屬於可知論範疇,它構成了一個時代人類科學意識的核心理念。1877年1月至1877年5月期間,恩格斯以《歐根·杜林先生在哲學中實行的變革》為題陸續發表的一組論文中最早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科學觀的一系列基本思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克思主義科學觀
  • 外文名:Marx's view of Science
定義,備註,

定義

“科學”是用嚴謹的探索和論證方法進行的高級社會實踐活動,是求實創新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它既可以表現為系統的理論知識、創意和決策,也可以表現為有效的物質工具、產品和制度。其理論知識系統的一級“科學部類”是:
科學學-數學科學-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工程技術學-哲學科學-發展學
“科學觀”是關於人類科學活動及其結果的總觀點,是哲學對科學發展歷史、科學發展規模、科學發展方向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其主要部分是科學的本質特徵、活動準則、分類結構、社會功能與發展機制,科學觀構成科學意識的核心理念,影響著人類科學活動的方向、規模和速度。
“馬克思主義科學觀”是對科學本質、結構功能、運動機制和發展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它構成了一個時代人類科學意識的核心理念。1877年1月至1877年5月期間,恩格斯以《歐根·杜林先生在哲學中實行的變革》為題陸續發表的一組論文中最早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科學觀的一系列基本思想。
第一,恩格斯論證了反思科學歷史和建立科學結構觀的指導思想。能否克服19世紀中期以前科學觀的局限性,除了依賴於科學的整體發展以外,關鍵就在於能否用正確的世界觀做指導思想。恩格斯正是首先抓住並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全書最前面的〈概論〉中,他明確提出,只有辯證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才是現代科學唯一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研究方法。恩格斯寫到: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科學所揭示的客觀世界及其歷史“都是形上學思維的框子所容納不下的。相反,對辯證法來說,上述過程正好證明了它的方法是正確的,因為辯證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觀念上的反映時,本質上是從它們的聯繫、它們的聯結、它們的運動、它們的產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因此,要精確地描繪宇宙、宇宙的發展和人類的發展,以及這種發展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辯證的方法,……才能做到”。有了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研究方法,人們就會迅速而又準確地抓住新科學觀的核心,從而與一切舊科學觀劃清本質界限。
第二,恩格斯論證了馬克思主義科學觀及科學總體結構觀的理論前提。通過〈分類。先驗主義〉一章,恩格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杜林的根本錯誤——唯心主義,引出了“哲學-實證科學-數學”的簡單層次分類思想。他特別指出:即便是最抽象的純數學和哲學,也是離不開客觀世界的,不可能由人的思維“隨意創造”。也就是說,科學分類的哲學前提是辯證唯物主義。恩格斯指出:“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最終結果;這些原則不是套用於自然界和人類歷史,而是它們中抽象出來的;不是自然界和人類去適應原則,而是原則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歷史的情況下才是正確的。這是對事物的唯一唯物主義的觀點,而杜林先生的相反的觀點是唯心主義的,它把事物完全頭足倒置了,從思想中,從世界形成之前就久遠地存在於某個地方的模式、方案或範疇中,來構造現實世界”。“不言而喻,在這樣的意識形態的基礎上是不可能建立任何唯物主義學說的”。
第三,恩格斯肯定了數學的科學資格,揭示了數學科學部類的本質特徵。基於對數學“科學性、通用性”這個社會共識的存在,恩格斯僅僅論證了兩個關鍵的問題:一是數學對象的現實性,二是數學形式的抽象性。他寫到:“數和形的概念不是從其他任何地方,而是從現實世界中得來的。……純數學是以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也就是說,以非常現實的材料為對象的。這種材料以極度抽象的形式出現,這只能在表面上掩蓋它起源於外部世界”。雖然恩格斯也曾把數學、天文學、力學、物理學等統稱為“精密科學”,但在該書第二版序言中,連續4次並列使用“數學與自然科學”的提法,這就足以表明:恩格斯既承認數學與自然科學緊密聯繫,又主張兩者的各自獨立性。不只一次單獨使用“自然科學的領域”和“數學領域”。因此,我們可以肯定說,恩格斯認為並存著“數學”和“自然科學”兩個領域。馬克思也主張在更廣泛的領域中套用數學。
第四,恩格斯肯定了哲學的科學資格,揭示了哲學科學部類的本質特徵。眾所周知,辯證法是黑格爾哲學的“合理核心”,黑格爾自認為已經完成了康德提出的“哲學科學化”任務,並把自己的代表作冠以《哲學科學百科全書》。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則使用“哲學”表達一種與其他科學不同的研究對象、角度和研究任務,而使用“辯證法”代表科學化的哲學科學。通過“辯證法不過是關於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的運動和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和其它相關論述,筆者認為,恩格斯徹底解決了三個問題:首先,哲學是科學。這不僅指通過科學化運動建立的唯物辯證法哲學是科學。整個科學化行程中的哲學科學都屬於科學陣營,不能否認哲學的科學本性。如果恩格斯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反杜林論的標題就應當改為“歐根·杜林先生在哲學和科學中實行的變革”了。很顯然,恩格斯是把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全都放在“科學視域”中進行研究的。也就是說,哲學不是“凌駕於其它科學之上的”、而是“處於科學之中”的。其次,哲學不屬於思維科學。“因為辯證法突破了形式邏輯的狹隘界限,所以它包含著更廣的世界觀的萌芽”,因此,哲學應當與思維科學分開作為一個單獨的科學部類。第三,因為唯物辯證法是世界觀,它的對象是整個客觀世界,它揭示的是“一個極其普遍的、因而極其廣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發展規律”,因而,哲學世界觀對其它所有科學領域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第五,恩格斯解決了客觀世界的劃分與相關的具體科學研究大領域劃分問題。除了哲學與數學兩個面向整個客觀世界的普遍性科學以外,具體科學劃分為幾個部分比較合理呢?恩格斯寫到“我們可以按照早已知道的方法把整個認識領域分成三大部分。第一個部分包括所有研究非生物界的並且或多或少能用數學方法處理的科學,……這些科學也叫做精密科學”。“第二類科學是研究活的有機體的科學。……生物學領域”。“在第三類科學中,即在按歷史順序和現今結果來研究人的生活條件、社會關係、法的形式和國家形式及其由哲學、宗教、藝術等等組成的觀念上層建築的歷史科學中,……人類歷史領域中的科學。……社會科學……”。
儘管恩格斯一開頭是說“三大部分”,但還是特意寫下了這么一段話:“我們本來在上面還可以舉出研究人的思維的規律的科學,即邏輯學和辯證法。……在思維的領域中”。面向思維的領域、“研究思維規律的科學”不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思維科學”么?
由此可見,恩格斯已經把哲學和數學以外的全部具體科學研究,按照自然、生命、社會、思維四大史界而明確劃分為: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四個科學部類了。如果結合前面對數學與哲學之獨立性的論述,恩格斯的基本科學視域就是:
數學-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哲學
第六,恩格斯批判了形上學的真理觀,闡明了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觀。針對杜林宣揚的所謂“至上性、絕對可靠性、無條件的真理權”,“最後的、終極的、永恆不變的真理”、“適用於一切世界和一切時代的終極真理”等等形上學謬論,恩格斯首先指出:“人的思維……僅僅作為無數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人的個人思維而存在”。由於“世界體系的每一個思想映像,總是在客觀上被歷史狀況所限制、在主觀上被得出該思想映像的人的肉體狀況和精神狀況所限制”。因此,必須正視、承認個人乃至一代代人的認識的局限性、有限性,以及人類適應、征服、改造客觀世界的局限性和有限性。其次,在人類認識發展的整個過程來看,“一方面,要毫無遺漏地從所有的聯繫中去認識世界體系;另一方面,無論是從人們的本性或世界體系的本性來說,這個任務都是永遠不能完全解決的。”既然人類的認識與思維是一個永恆的發展過程,那么,科學真理也必然永遠處於由相對到絕對、由有限向無限的轉化和發展過程中。“誰要以真正的、不變的、最後的、終極的真理的標準來衡量它,那末,他只是證明他自己的無知和荒謬”。
第七,恩格斯預見了20世紀科學-技術-社會的一體化發展趨勢。科學、技術與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早就是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對象。《資本論》和《自然辯證法》都闡述過科學-技術-社會相關性的思想。20世紀STS領域的專家:默頓、巴伯、卡普蘭等人也都承認馬克思恩格斯是研究科學-技術-社會相互關係的先驅。然而,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社會”相關性理論的標誌性文本在哪裡呢?即包含完整的“科學、技術和社會”這個專門術語出自什麼地方呢?不是別處,就在《反杜林論》中。在怎么看待歷史發展趨勢時,恩格斯闡述道:“未來的、不再為這些困難和障礙所妨礙的歷史時期,將有空前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的成果”。恩格斯還預測到“擺脫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局限性的社會可以在這方面更大大地向前邁進。這個社會造就全面發展的一代生產者,他們懂得整個工業生產的科學基礎,……所以這樣的社會將創造新的生產力,這種生產力會綽綽有餘地抵償從比較遠的地方運輸原料或燃料所花費的勞動”。雖然恩格斯沒有使用“知識經濟”這樣的概念,但知識經濟對比物質經濟所具有的優越性卻完全指出來了。

備註

1877年7月,恩格斯把這組論文,以《歐根·杜林先生在科學中實行的變革。一、哲學》為題出版了單行本。1878年7月,恩格斯把另外兩組論文合編一處出版了《歐根·杜林先生在科學中實行的變革。二、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同時,恩格斯把三組論文合編成《歐根·杜林先生在科學中實行的變革。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出版。後來,恩格斯取消了“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這個副標題,全書冠以《歐根·杜林先生在科學中實行的變革》之標題(即後來簡稱的《反杜林論》)而流傳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